历代造像艺术专场
5月28日21:30开拍
北齐·铜释迦立像
高:12.7cm
辽·铜佛六件一组
高:11cm10.2cm9.9cm9.2cm8.7cm8.2cm
说明:辽代佛造像特征有唐的影响,同时又受宋和自身北方民族特质交融,具有一种独特的权衡之美。拍品为四件辽代佛造像,尺寸不一,造型各异,但都有着统一的制式特征,相比唐代更为简洁的装饰,简练而赋予动势的衣带,多层而更概括化的莲座和底托,从不同形象的制作上展现了辽代造像风格样式的典型性。
宋·铜男相观音坐像
高:16.3c
说明:自宋以来,佛造像风格趋于世俗化,其神性减弱而更亲近与人。此尊造像体积小巧,菩萨身型圆润饱满,双目低垂,头顶高发髻,额上戴发箍,穿通肩僧袍,有内祗,右手上举说法状,左手在下自然撑于座上,双腿自在下放而并非跏趺坐,展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状态,并非如一般造像的庄严感,似乎观音在一种休憩之余的状态下参禅讲法,造像生动且尤为平易近人。
明·木胎带龛药师佛坐像
高:86cm
说明:佛龛高八十六公分,佛龛由整木雕凿而成,圆雕、镂空、浮雕、高浮雕等雕刻技法均施,体现了当时工匠极高的工艺水平。佛龛底托做成江崖海水,涯石上是莲花和多层莲瓣座,莲座上跏趺坐佛像,两侧盘龙。佛龛顶部是锥形华盖,华盖下金翅大鹏在中间,两侧各一胁侍。众多元素环绕在佛周边,以繁多的细节和精妙的雕工烘托出佛成道的盛景,其中佛、异兽、景物的形态把握,浮雕圆雕之间空间压缩的控制,展现出京工造像的技艺高度。
明·木胎弥勒坐像
高:55cm
说明:大肚弥勒佛是汉传佛教中常见的一种造像形式,在中原地区流传甚广,为慈悲福分之象征。到宋代以后,这一形象在汉传佛教中逐渐广为人熟知。
弥勒佛坐像,袒胸露腹,慈眉善目,额头和嘴角两侧刻深线做出褶皱,作开怀畅笑状,大腹光头、跣足屈膝。游戏而坐、神态悠闲。双手自然落于膝上,左手按布袋,所以又称布袋和尚,是依照五代时期僧人的形象塑造。此件弥勒造型整体大气,五官刻画生动,体态特征鲜明,神情悠然自若,充分展现了弥勒为人喜爱的宽厚洒脱的一面。
18世纪·铜鎏金阎魔敌像
高:18cm
说明:阎魔敌又称降阎魔尊,可防止外界带来的灾害,保护寺院,所以他是西藏很重要的护法神。阎魔敌的造像和单身大威德金刚相似,牛头人身,一面三目二臂双腿。阎魔站立在水牛身上,水牛身下所压伏的人形并非善类,而是象征无明我执。无明被生死轮回所困,而阎魔敌又同时降伏轮回和无明。
清·铜“宣德”款三足立炉
口径:10.6cm高:6.8cm
重:g
说明:此炉采青铜礼器鬲式炉型製,平唇起线,束颈鼓腹。铜色黄愈金赤,精良细腻,持之坠手,叩之声妙,沉重似金,圆腹饱满,素身无工,底部刻“宣德”篆书二字款,笔画横竖工整,规矩有度。
清·铜“张鸣岐制”款手炉
尺寸:29×21×14.5cm
重:g
说明:手炉尺寸较大,方唇口,腹呈方形,底部平整,有一提梁手柄,带有镂空炉盖,整件手炉造型规整,周身布满线刻纹饰,双面刻开窗人物纹,形象细致逼真,两侧有团花,花卉与人物互为衬托,颇值玩味。
纸币·机制币·古钱币专场
5月28日19:30开拍
▲
民国·联成兴半两金元宝
重量:15.2g
说明:古代最值钱的流通货币当属金锭,古代一两黄金等于十两白银。金银锭可分为几种:“船形”、“条形”、“饼形”,不同形状的金银锭有着不同的称号,船形的一般称元宝,条形的一般称金银铤,饼形的一般称金银饼。因为人们常见的是船形的一种,所以习惯上将金银铤、金银饼和金银锭统称为金银锭。
清·云南德胜祥足金赤叶
重量:31.2g
说明:清代金叶子是非常稀见的品种,与南宋金叶子不同,是散页,上有各铺号专用较大的押记戳记,代表金银铺凭信的符号,其又有极易分割便于携带的特点。
清·北洋34年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直径:38.5mm
说明:北洋造光绪元宝北洋龙洋在中国近代机器铸币史上属一个大系列,其铸期历时甚长(从光绪22年至光绪34年[至年]),历经十余载,币模几经更替,即使同一铸造年份亦往往由于修模、币材、工艺技术、工厂管理等诸多因素,造成版别异常繁杂。其银元材质珍贵,艺术价值高,制作精美,图案考究,文字清秀,内容丰富,银光灿烂,其貌可人。
民国·小鹿头银币
直径:40.4mm
说明:在众多中国近代机制币中,鹿头银币则众说纷纭,至今仍然保留其神秘面纱。因其未见诸史籍记载,加之其图案、文字设计简单,因此钱币集藏研究者对其铸造国家(或地区)、铸造时间等问题有着诸多观点,迄今仍未取得一致意见。银币正面中央为一只长角的雄鹿头侧面图案(故称鹿头银币)。背面为老挝文(也有人认为是缅甸文)、中文“一两正银”标示面值。鹿头图案有大鹿头、小鹿头之别,其中大鹿头版别较为罕见。
明·天启通宝背十一两
直径:47.9mm
说明:“天启通宝十一两”是明朝熹宗皇帝执政期间铸造的,另有天启通宝50多个版别。单是币背面的文字,就有多种,有纪局名、地名的户、工、高、浙、福、云、密、镇、府、院、新;纪重的有一钱、一钱一分、一钱二分等。天启钱有折二钱,但铸得不多。当十钱种类却很多,大小、轻重不一。
古籍碑帖美术文献专场
金陵书局刻《前后汉书》
作者:(东汉)班固编撰
版本:清光绪十三年()金陵书局刻本
数量:32册
材质:竹纸
尺寸:半框:21×15.3cm
开本:26.5×18.4cm
提要:《汉书》、《后汉书》与《史记》、《三国志》并称“前四史”,记述了自汉高祖元年(公元前年)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年)四百余年间的历史,为史家必读之书。是书为金陵书局据明末毛氏汲古阁本重刻,故书中每卷首末两页书口有“汲古阁”、“毛氏正本”字样,卷末刊印有“金陵书局仿汲古阁本刊”字样。金陵书局所刊史籍以汲古阁本为底本,多经张文虎校订,故局刻《二十四史》以金陵局本前四史最为精善。
拍品收唐颜师古注《前汉书一百卷》、唐章怀太子贤注《后汉书一百卷》及梁刘昭注补《续汉书志三十卷》。此书卷帙齐整,行格疏朗,刻印俱佳。
董康影印西厢记附千秋绝艳图
作者:(清)毛奇龄论定
版本:民国间董氏诵芬室珂罗版影印本
数量:4册
材质:棉连纸
尺寸:开本:26.5×16.2cm
鉴藏印:阿福(朱)正宇造像(白)
提要:本书收西厢记五卷、卷末会真记一卷,又附千秋绝艳图二册,为李卓吾评本,此拍品所收明版西厢记图册四种均为惊世名品之作,为西厢记之一流作品。董氏为民国知名藏书家,尤精于戏剧小说的研究,此书为《西厢记》的版本源流研究,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参考数据。
董康(~),字授经,号诵芬室主人,江苏武进人。光绪十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刊有《诵芬室丛刊》、《皕宋楼藏书源流考》等。
青楼忆旧录
作者:(近代)陈蝶仙撰
版本:民国间稿本
数量:1册
材质:纸本
尺寸:开本:33×22cm
提要:此书共记录了苏宝宝、金宝仙、钱素兰等四十余位民国间各地名妓的生平及轶事,其中部分妓女为作者亲见并有鱼水欢娱。写就之时,正当禁娼令颁布,故未付刻印,传本无几。书前有作者惜红生民国十八年()自序,册尾墨笔书:“版权自有”。
是册金镶玉装,通篇小行楷抄录,字迹工整,行间偶有校改。
作者简介:陈蝶仙(~),原名寿嵩,字昆叔,后改名栩,字栩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末贡生。鸳鸯蝴蝶派作家。主要从事言情小说的创作。曾出版文艺杂志《著作林》,并任《游戏杂志》、《女子世界》和《申报》副刊《自由谈》主编。陈蝶仙的字、号很多,如“惜红生”、“陈栩”、“陈栩园”、“天虚我生”等。
朱孔阳题跋《日涉园诗集》稿本
作者:(清)陆鸣球撰
版本:清早期稿本
尺寸:开本:28×15cm
鉴藏印:我朱孔阳生逢其辰(朱)升阶(白)
提要:日涉园与豫园、露香园合称“明代上海三大名园”。此为日涉园主人陆鸣球诗稿,据陆敏时所撰《鹤坡先生小传》云:“陆鸣球,字文中,别号鹤坡,性禀英爽……日涉园者,广可廿亩,林曰君子,堂曰竹素,轩曰殿春,亭曰古香,山房曰来鹤,四方游学来归者,依次而别处……所著日富,独靳于剞劂,好事者得十之一不过存其片羽云尔。”陆鸣球的后人陆锡熊所改建的号称明清江南三大藏书楼的“书隐楼”,亦是日涉园旧址的一部分。
是书为清早期稿本,未见刻本传世。此本书衣上有朱孔阳墨笔题记:“上海陆鸣球稿本,云间朱孔阳志。日涉园诗集”。恭楷抄写,册内天头及行间墨笔摘录倪永清等评注。
著者简介:陆鸣球(~?),字文中,号鹤坡,顺治诸生,博学多才,以儒宗自任。因闱中淫雨感足疾,遂绝意名场。生平孜孜好义,有利于人必力行之,与其兄鸣玉、鸣珂并称陆氏“三凤”,三人少即有文名。有《日涉园诗稿》。
新出颜真卿书《唐罗婉顺墓志铭并盖拓片》
版本:现代初出土拓本
数量:2张
尺寸:50.6×50.6cm(志)
55×55cm(盖)
鉴藏印:宝玥斋(白)
提要:《唐罗婉顺墓志铭》,全称《大唐故朝议郎行绛州龙门县令上护军元府君夫人罗氏墓志铭并序》,志盖、志石呈正方形,长宽大约50余厘米,志盖周边装饰有线刻缠枝花草以及四神。志盖篆书16字“唐故龙门令元府君夫人罗氏墓志之铭”,志文楷书字,27行,行28字。墓志右下角刻有“长安县尉颜真卿书”8个字,由此可知此志的书丹者为我国书法史上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文中自称为长安县尉。罗婉顺卒于天宝五年(),第二年与丈夫合葬,而颜真卿在天宝五年由醴泉县尉升任长安县尉,时间上正好吻合。
此志作为全国唯一经由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早年书迹(天宝五年,年),为38岁,这一时期颜真卿古拙宏达的书体特征尚未完全定型,但已露出端倪。
此拓本为初出土拓本,软纸未衬,椎拓匀净。
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西周四十二年逨鼎拓片
版本:现代拓本
数量:1张
尺寸:25×58cm
提要:四十二年逨鼎为西周晚期所制,年1月出土于陕西眉县杨家村西周铜器窖藏,现藏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该鼎共两件,纹饰、铭文均相同,唯大小有别。器内铸铭文共25行字,记述了在周宣王四十二年(公元前年),司工散导引逨入中门,立中庭,北向而接受册命。铭文详细记述了周王命逨辅佐长父,征伐戎狄有功,受到周王室册封、奖励之事,将逨受到册封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奖励内容记载的十分清楚。该铭文气象浑穆,笔意典雅圆劲,较散氏盘端庄内敛,布局严整,为西周晚期铜器铭文代表作品之一。此铭文年、月、干支、月相俱全,为研究西周历法提供了新的资料。拍品整纸棰拓,软纸未衬。
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西周四十三年逨鼎拓片
尺寸:20×52cm
提要:四十三年逨鼎,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窖藏,共有27件青铜器。其中四十三年逨鼎有10件,据考证应属于“列鼎”,是为器型、纹饰和铭文相同,大小依此递减的一套鼎。器型保存完好,纹饰华美,10件逨鼎内壁均铸有铭文,单篇字。此鼎铭文记述的是周宣王四十三年,一位叫单逨的贵族被提拔任命的册封仪式,记录了周宣王对监察官单逨关于执政要公平公正的要求,为研究西周历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
此拓片为十件逨鼎之一,整纸椎拓,未衬,字口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