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gin-->
8月29日,宝鸡市民张帆带着孩子来到宝鸡卧龙文化产业园,听音乐、看画展、参加亲子DIY……这里原来是废弃的水泥厂,经过改造后,大礼堂变为艺术空间,厂房成了画室和展览馆,高炉化身精品民宿。这个怀旧风格与现代创意相结合的园区被称为“宝鸡”,也是宝鸡市推动文化产业升级的缩影。
近年来,宝鸡市坚持把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抓手,以项目聚合力、以创新添动力,不断升级文化产业,着力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
塑造文化产业生态圈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千多年前,张载在宝鸡眉县横渠创立“关学”,提出了包括“横渠四句”在内的关学思想,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财富。
为了纪念张载诞辰千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年起,张载文化园一期横渠书院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占地面积亩,目前已竣工。该项目对于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等相关产业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年,扶风县引进了投资11亿元的诺泰包装产业园项目。为了进一步补齐产业链,扶风县在诺泰包装产业园一期园区旁边,继续建设二期园区。该项目预计明年10月竣工,建成后将充分发挥法门寺纸业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引进各类纸及纸箱包装企业20余户,形成延链、补链、强链的良好态势。
张载文化园、诺泰包装产业园、卧龙文化产业园……宝鸡市通过塑造文化产业生态圈,释放出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据宝鸡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宝鸡市出台了《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行动方案》《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高起点谋篇布局,立足资源禀赋,积极策划包装文化产业项目,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跨界创新“文化+”
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被称为“中国泥塑第一村”。近年来,六营村建起泥塑一条街、文化广场、主题雕塑、复古牌坊以及游客中心、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等,将整个村子打造成彰显西府风情的景区。
这是宝鸡市实施“文化+乡村振兴”跨界融合的缩影。据了解,宝鸡市积极发掘乡村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实施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工程,重点打造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推出了凤翔泥塑、手织土布、千阳刺绣、马勺脸谱等一批非遗文旅产品,带动农村从业人员5万余人。“西府礼仪风俗之旅”入选国家“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
除了“文化+乡村振兴”,宝鸡市还推进“文化+互联网”战略,依托渭滨区互联网产业园、金台区大数据产业园、关天经济区大数据中心等一批文化园区,推出了文旅融合服务平台系统终端、无人机搭载VR视频系统等一批文化与互联网科技融合产品。
宝鸡市坚持以旅游为载体、文化为灵魂,推进“文化+旅游”。规划了“周秦文化寻根研学之旅”“历史文化名人研学之旅”等5条精品主题路线,推出了“云游宝鸡”“抖游宝鸡”等宣传营销平台,实施投资58.5亿元的文化旅游项目37个,宝鸡美术馆项目、关山景区5A创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等相继建成。
文化产品量质齐升
年10月,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在宝鸡市举行。其间,来自全省的32台文华奖参评剧目演出64场。观众表示,展演的精品力作充分展现了我省文艺创作的最新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是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近年来,宝鸡市创新发展方式,优化文化产品供给,不断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先后举办了张载诞辰千年纪念活动、“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融媒体短视频大赛等众多文化活动。同时,宝鸡市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市场,编排了《大秦帝国》《凤飞羌舞》等一批实景剧,原创舞剧《青铜》、秦腔现代剧《周原儿女》等一批精品剧目对外公映。
据介绍,宝鸡市以打造“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为目标,扎实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着重提升文化基础设施水平。先后建成了投资13亿元的宝鸡市文化艺术中心、投资9亿元的宝鸡大剧院,新建改造8个剧场和12个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完善提升80个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市、县、镇、村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得到有效提升。
end-->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