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言: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蓝田是个综合魅力十足的地方,也是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的所在,我曾多次造访这里,每次都能留下不同而深刻的美好记忆。尤其蓝田的厨师,那是出了名的多。
我与彬恩兄交往多年,堪称是肝胆相照的至交,这次随他一同到其故园考察一个项目,看到蓝田变化如此之大,我不胜欣喜,于是就有心想写一篇关于厨师的短文,情有所钟地念叨几句。
相传唐武则天时期,蓝田县有一任县长是个远近闻名的清官。一天女皇武则天问众大臣:“我大唐谁是清官?”无从应答之际,狄仁杰却站出来说:“长安城东有一清官,在蓝田县任职,名叫马卡,是此县的县长。”武则天问道:“如何清?”狄仁杰说:“此人廉洁奉公、爱民如子,做事认真,一丝不苟。该人不仅拿自己的俸禄给民众买种子,心系百姓,还喜获无事时就背上炒锅一口,给酒肆做饭炒菜,用来养家。此人从不贪赃枉法,是我辈学习之楷模。”
不几日,武则天与狄仁杰微服私访蓝田,来到马卡县长正在做饭的酒肆。御点了该店的几样小菜。不一会儿,几个小菜、几样小吃摆上,武则天饱餐之后赞不绝口,当即下诏擢升此人为知府,却被马卡拒绝了。武则天不解,马卡说道:“我的本事只能管一个县,绝对管理不了更大的地方。”对这样提携都不要的人,武则天无奈而感概。第二天她在朝堂上不禁慨叹:“蓝田老爷虽然名曰马卡,可蓝田勺勺客的手艺堪超御厨”。
说到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前面提到的马卡就是蓝田的县老爷,他才华过人,眼观百行字,耳听百人言,处理事务不在话下,还热心整天背个炒锅到处乱跑,给百姓做事,挣下的钱给百姓买种子,接济穷人,朝廷封官他都不要。这位马卡先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只有管理这么一个小地方的能力,在这里正好合适。”真乃奇人。
直到今天陕西不少人还称蓝田人为“勺勺客”。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蓝田县为“中国厨师之乡”。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就是蓝田县的名厨、陕西省的名厨、乃至全国优秀厨师、首批注册资深级中国烹饪大师王彬恩。
王彬恩在切配中
“生意做遍,就是王县。”这句大家调侃他的话其实也算名副其实。彬恩兄长我三岁,我们认识已有好些年头了,算是至交。他年参加工作,年入党,曾当过厨师、副主任、门市部主任、核算店主任;后来又到大单位当过餐饮部经理、副总经理;也当过单位的工会主席、正处级调研员;年调入省委办公厅后勤中心。人们之所以称其为“王县”,是因为他的行政级别是正处级,相当于县处级干部。
他是正宗的蓝田人,与马卡既同乡又同行,拿他与马卡比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王彬恩在工作中
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农村的各路农活无不在行,干得更是有模有样。人们常说的吹、拉、弹、唱、打球、照相啥都能来。有次协会在眉县搞活动,早上起的较早,我们一起转到后院,看到酒店在制作豆腐,彬恩就给我讲,用什么火候,豆浆滚多长时间,什么时候点豆腐,搅动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压豆腐,我十分惊讶。我说:“你厉害,你很在行,绝对还是一个把式。”他给我说他从小就跟父亲学过做豆腐,也做过饸饹。
彬恩是个好厨师,做菜自然就是他的天职。过去我们都是饮食公司的同事,来往比较多。饮食公司经常搞行业比武,也因同台竞技的关系,接触比较多。我俩也有共同语言,都是属于酷爱技术一类的人,所以经常探讨一些技术上的事情。再有我与他爱人属同门师兄,所以我们的关系自然更加密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亲近亲近,越亲越近;疏远疏远,越疏越远。我们经常在一块,也就更加熟悉,更加了解,更加友好,最后成为挚友。
彬恩是西安烹饪技术学校(这是陕西省饮食公司当时投资了几十万元改造的学校,被誉为“陕西烹饪界的黄埔军校”,后更名为“西安桃李烹饪学院”)第四期学员,这些学员来自全省各个地市。现在全省各地有名的厨师基本都是这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或者学生教的徒弟。我长他两级,是第二期学员。我常开玩笑说:“你虽然年龄比我长,可我算是你的师兄是也。”他总是回我:“没有那事,咱得按年龄来。”
说起彬恩的偶像李芹溪,那叫一个顶呱呱,那叫一个如雷贯耳。李芹溪(~)祖藉蓝田,出生于蓝田县洩湖镇薛家河村,原名松山,号泮林,为清末民初陕西名厨师、饮食企业家。李芹溪本姓薛,襁褓中生父病逝,母亲带他改嫁到本县青羊庄村李家,改随养父姓。13岁时李芹溪因遭继父责打,愤然离家,只身逃到本省兴平县,投靠当时在县衙主厨的舅父学习烹饪。16岁即能制办普通筵席,期间还跟衙役们学得一些拳脚功夫。他性聪敏,有志气,为学通烹饪技艺,从年到年的20年中,先后在30多个县、镇学地方风味小吃的技艺;在十几个大城市高级酒楼饭店拜名师学陕、川、豫、鲁等各派名菜烹调和企业管理;又入许多州、府、巡抚和北京刑部衙门学习官府宴宾知识,遂成为一位厨艺高超、又懂管理的名厨,人称“全挂挂把式”。据说因其为慈禧太后做过美食,所以在陕西也算是御厨第一人了。
彬恩兄从小受父亲影响较大,他父亲是乡厨的大把式,红白喜事时制作菜肴得心应手。他从小耳闻目睹了父亲手艺,每每谈起父亲,他信口说道他父亲做的八大碗、重八席、十全、十二件子、九大碗等等。年级稍大时,他问父亲你的手艺在啥地方学的,父亲告诉他40年代因家贫跟随蓝田老乡在西安干过一年多的厨房。年级不算大的时候,父亲如接到红白喜事的单子,他也随父亲干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小活,所以受其父亲影响较大。同时受李芹溪影响也较大,因为李芹溪是一个传奇人物,加之他们同属一个自然村,又是邻居,受他的影响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那时候在农村能吃饱饭不饿肚子,就是相当奢侈的事情。那时不是有个俗语:挣钱不挣钱,混个肚子圆。为此他从小立志,将来一定要当一个优秀的厨师。
王彬恩与师傅王有忠、孙国庆
王彬恩的舅舅曹秉均是当时西安四大名厨之一,小时候只要跟父亲去西安,他们就到西安饭庄吃饭。所以他经常说:“西安饭庄的菜品嫽扎咧,美滴太!”参加工作后,下了班总是到他舅那里求教不懂的问题。严格来讲,曹秉均既是他舅,也是他师傅,他也是曹秉均正儿八经的徒弟,“舅师傅”这个称谓那是真真切切的事情。
参加工作以后,彬恩又得到了李生荣、韩忠俭、李致忠、王有忠等乡党的指点提携,各位对他关爱有加,在技术上相对帮助多一些,尤其是学习涨发技术的时候(当时物质相对稀缺,根本见不到鱿鱼、海参,甚至连个鸭子都很少见到。只能见到鸡、鱼,鱼也都是淡水鱼),遇到像八宝葫芦鸡整鸡去骨的绝技绝活的时候是根本不让别人看的,但是乡党例外,这样他就比别人学得多了一些,就有了“显摆”的资本。当时我还纳闷他怎么知道的那么多呢?原来如此。
彬恩不光学习炒菜,也学其它。例如面案、冷菜等等。当然个中原因里也有和平餐厅的主任领导也是他乡党这个特殊关系,对他学习技术帮助就更大了,于是他进步也就很快。因其表现优异,又是党员,很快就进入了干部队伍。组织找他谈话问他的想法,他说:“要去能做菜的单位工作,继续巩固提升业务能力。”最后组织决定任命他为同福楼饭庄的副主任,在饮食公司中,他属于提干较早的一批年轻人,提干也就是坐办公室,但他不爱坐办公室,坚持一直在一线工作,时时不忘记自己的厨师出身,当时我们都是羡慕嫉妒恨,现在说来也就是一个笑话。
王彬恩与徒弟甄建立
王彬恩的徒弟多是出了名的,他在劳动路饭店当主任时,因业务需要招了很多临时工,都是当时的待业青年,他后来通过各种关系把这些人的就业问题都给解决了,而且还是全民单位的职工。为尽快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彬恩给他们教技术,定目标,搞研发,这批人后来都成了单位的技术骨干。徒弟之一的甄建立,参加全省青工比武,获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又参加全国比赛,获得了优胜奖,为陕西争得了荣誉,给徒弟们带了一个好头。彬恩深谙安居才能乐业的道理,在热情传授技艺的同时,还给徒弟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徒弟们都大干特干加巧干,所以每年他们单位的任务都能超额完成,多次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同时也得到了同行的赞许。那个时期,很多单位都到劳动路食堂参观学习,由王大师给大伙介绍经验,彬恩兄长一时成为饮食公司的厨艺明星,年被选举为西安市人大代表。
王彬恩与徒弟们研发新菜品展示
彬恩后来被调入陕西省委机关干部招待所雍村饭店,离陕西省作协路程较近,因工作关系和著名作家陈忠实来往较多。因为陈老经常给一些文学爱好者回信,写个序或者改个稿子什么的,总是要静下心来。所以在雍村饭店一是吃饭,二是借用房间写一点东西,这么一来二去,他们的过往也就多了一些。开始陈老是不写书法的,王彬恩经常到作协去,给陈老说:“他在书院门看到其他书画家、作家都在用自己的影响力搞笔会,你怎么就不能收点润笔呢?”陈老说:“我从来都没有练过书法,我那叫钢笔字,拿不出手。”彬恩说:“没问题,由我来干。”架不住彬恩总是在说,陈老才勉强同意。彬恩说:“由你来写,我给咱运作。”因为陈老在人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书法一开始就出的不错,要的人特别多,先生忐忑的心才算放了下来。这样一来先生也算是改善了一下生活质量,陈老尽管是作协主席(属于正厅级干部)但只靠死工资吃饭,养家糊口,也确实困难。并且家在农村,七大姑八大姨亲戚也不少,花销不在少数。这样一来,彬恩帮着出一些字,还是可以解决一些小的问题的。就是这样,陈老才开始收很少的润笔了,直到现在,市场上陈老的艺术品还是一字难求。人品即书品,陈老的字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是与陈老的学识、学养、为人密不可分的。
王彬恩与著名作家陈忠实合影
王彬恩与高智老先生合影
我和彬恩多年来在陕西省饭店协会共事,特别是协会成立了名厨专业委员会后,他任主任,我任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这样我们的来往就更加密切了,整天是红萝卜不拆伴。他考虑问题全面,从来不枉下结论,对别人的长处都是更多的赞扬,即使批评人也很有水平,从不伤人。为人处事那真是有一套,我跟他学到了不少社会知识和管理知识,以我们现在这个年龄,也该算是人生挚友了吧!
数年前彬恩退而不休,开办了属于自己的企业,经营着十几个品种的小吃,全力打造蓝田美食系列。他对产品严格把关,精益求精,不甘人后,在卖场争当第一,现在已经开了好几个连锁企业。还准备在老家再开一个专门研究菜品、小吃的场所,为发扬陕西这个木本菜系再做一些贡献。近年来他在美国的纽约、西雅图等地担任某公司技术总监,将陕菜和陕西小吃的研发传授、指导制作工作推广落地、发扬光大。因其成绩斐然,先后被西安商贸旅游技师学院、西安桃李烹饪学院、陕西开放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年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师徒传承导师”称号。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以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曰天赋,一曰热爱,一曰经年累月的勤学苦练。彬恩兄长才能业绩斐然,桃李满天下,实乃人生一幸事矣!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蓝田不光是优秀厨师的不二摇篮,也是出美食的地方,更是创造了很多“第一”的地方。
蓝田是中国第一枚帝王玉玺的产地,秦朝皇帝赢政的玉玺便是由蓝田水苍玉雕刻而成,它是秦始皇统一国家的权力凭证。曾经有野史记载,秦时有人向秦始皇建议用西域的和田美玉来做统一六国后的玉玺,秦始皇深思后说道:“人为秦之人,秦人当用秦地之物。”遂采用蓝田美玉作为中国第一枚统一国度的玉玺。
蓝田猿人雄辩地证明了陕西黄河流域人类文明进化史。蓝田还是女娲采七色彩石“补天”之地。蓝田县华胥镇有个“人种庙”,传说女娲就是在此创造了黄河流域的男人和女人······
这就是蓝田县,一个有着几千年传说和神话,人文历史厚重、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蓝田的水陆庵为中国壁画史划上了精彩的一笔;中国人都知道的大诗人王维的隐居之地——辋川在蓝田;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的重要根据地——葛牌也在蓝田。这都无疑给蓝田增色不少,也为这个优秀的厨师之乡带来了不凡荣耀。
美哉形胜蓝田!
美哉蓝田美食!
美哉蓝田王彬恩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