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节前夕,扶风县作协主席唐志强、县电视台记者冯锋、文红梅,电视主持人吕堃,亲临进行了现场釆访拍摄,日前己在扶风电视台《周原文化》专栏予以播放。
记者问:强书记您好,请您首先略述一下当年扶眉战役在强家沟主战场的基本战况。
答:从历史资料和战争亲历者知悉,年7月12日的前夜,我们强家沟方圆十多公里的四周田野坡谷,貌似湖水风平浪静,实际却暗流涌动,海啸待发。彭德怀司令员指挥的扶眉战役一野二个兵团己分別从秦岭、鄜游南北二山完成“牵马打胡”战略设防,二个兵团分别在渭河两岸、渭北平塬一带实施运动战,星夜西进,分割围剿、穿插运动,于7月12日凌晨完成对以强家沟为中心十多公里区域内的,敌38军、65军及军主力的“包饺子”囲剿战术,于这天下午三点发起战役总攻,敌我双方展开白刃战,撕杀恶战,尸体遍野,残不忍睹,血流成河,大部敌军被歼,残部从邻近的眉县张邓塬一带逃往渭河,被洪水冲走或剿杀,取得了扶眉战役决定性胜利,此后二天我军秋风扫残叶式长驱直入,解放了宝鸡全境。以强家沟为主战场的扶眉战役全部共歼敌4、3万多人,我军阵亡多人,负伤多人。扶眉战役从双方投入兵力(各40多万)、时间快速(只有4天)、伤亡残烈堪称解放战争第四大战役,奠定了迅速解放大西北的基础,强家沟村也因此一战成名,与安葬烈士的常兴烈士陵园,及集结部队合口堵剿强家沟区域敌军主力的歧山罗局镇,成了三个与扶眉战役关相关联的红色教育基地。
记者问:您为什么想到要建立这个纪念馆呢?
答:建这个纪念馆、纪念园不是我既定要做的事,而是一点一点的认知积累而引发的。对老家强家沟发生过的扶眉战役这场战事,从少年、初高中上学、回乡劳动,到后来工作,从老一辈、乡亲们那里听到越来越多的情况,在银行退二线、退休以后逐步萌发起了这个念头。记得孩提时代,我的门子七爷经常指着老房子有地道口的地方吓我们娃娃再不听话,就让国民党军拉到窨子(地道)里去。记得上初中时跟着父亲用架子车拉着从地里挖出来的战马骨头,到附近眉县马家镇骨胶厂去卖钱;亲眼见过一支解放军部队,冬季军训拉练经过我们强家沟村庄,说是他们的老部队曾经到强家沟一带打过仗。89年以后因我母亲脑溢血半身不遂久病在床,我逢节假日回老家时间多,经常从村老书记强宏旭等乡党跟前,听到有关扶眉战役打仗的事情越来越多,如说有四五个少年在碾盘上砸碾炮壳炸药,引火烧了下身疼的要命。又说年左右,政府派人在我村挖掘解放军遗赅,上百个简易棺木摆满了街道和打麦场;七旬老教师朱一著文说他们小学生当年戴上红领巾,敲锣打鼓跟着抬棺木的大人,一直护送到常兴烈士陵园。这些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6月,我看到村上新建的自来水场洁白的墙面,给老书记强宏旭说,咱给墙面上书写一个“扶眉战役强家沟战场”行不行,老书记说:行,完全行,不但行,还可以加一个主字,叫强家沟主战场。于是这个标志性战地名称就赫然上墙面世了。
记者问:建设纪念馆,首先得搜集整理那场战役的资料,您是怎么搜集资料的,共花了几年时间?
答:从年扶眉战役主战场这个名子开始面世,到現在建成,共花了三年多时间。起初有许多人感到好奇,刨根问底,特别是对"主"战场这个提法有质疑。其实我当时心里也不踏实,感到必须要找到充分的人证和文史资料。于是我和强宏旭老书记走街串巷,一起寻访知道解放军某部33团副团长高增岳烈士墓地线索的强宏德、赵宏涛老人、寻访了国民党38军军长李振西当年军部驻地何志德老人、寻访了解放军赠送绿色军毯,用了三辈人的李香彩老人、寻访了权志明、强建西、刘税、强哲(退休驻风县)等高龄老人,了解掌握了大量详实的战史亲历资料。我和强老书记还专程去眉县常兴镇侯家村,采访了为常兴烈士陵园调查编写了许多史料的文史专家侯省彦老先生,并邀请他到强家沟村实地考察、研讨,题写了“事实确凿,实至名归”评语。还通过老亲戚关系,从眉县组织部县志办王明奇老师那里,找到了一张对强家沟主战场环境有醒目描绘的当年解放军一野“扶眉战役形势示意图”。先后还组织举办了有市、县有关领导、热心战史研究的强义、魏烈惠、李栓科、曹毓刚、张育仓、孙晓峰、刘子平、刘斌礼、李侠侠、亢兰斌、张升旗、陈万生、邓满鱼、陈天怀、安彩勺、张岁奇、权乃祥、王马宝、冯文强、魏明周、鲁斌、罗永强、张正乾、杜剑英、王建斌、权建强、贾功祥、刘小军、罗锋等各界人士,在不同时间和场地分别参加了有关研讨会,下功夫寻找查阅了有关扶眉战役的战史文献书籍和百度上许多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扶眉战役强家沟主战场的故事》、《尘封70年的扶眉战役强家沟主战场终于可挂牌亮相》、《一对老碾盘的故事》等专集,自费印刷分发宣传,使更多的人对强家沟是扶眉战役主战场的历史得到了系统的了解和认知,为印证强家沟村确是扶眉战役的主战场提供了充分的史实资料,也为纪念馆纪念园的建成面世奠定了坚实的史实基础。
记者问:扶眉战役的遗迹很多,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没有您特别震撼,特别难忘的故事?
答:从老人们那里听到的和史书资料看到,强家沟在扶眉战役打仗时,从丘陵台原地形,双方投入重兵、死伤人数等方面都特別于其他地方,确是刺刀白刃撕杀,尸骨遍野,血流成河的主战场。国民党38军军部和主力驻扎在强家沟五组,解放军战士喊着打到强家沟,活捉李振西的口号,舍生忘死,勇猛冲锋,某部33团副团长高增岳带领部队坚守阵地,与拼命西逃的国民党主力顽强作战,双方伤亡惨重,其部下罗光东排在此全部阵亡,这些烈士都有名有姓,彪铭史册。高增岳副团长在二次中弹负伤的情况下,仍不下火线,与敌军殊死拼杀,第三次中弹后壮烈牺牲,他是扶眉战役中我军牺牲的三个团级指挥员之一。强家沟七组越宏涛老人帮我们找到了墓地,并告诉我们,是他父亲赵巨昌当年联系买到了村民任永健祖父寿棺装殓入葬,解放后高增岳家人把烈士迁葬回了榆林横山老家,赵宏涛老人前年为高增岳烈士拉土堆起了纪念性灵墓,本组青铜器厂厂长赵智轩花钱制作竖立生平墓铭牌。英雄血洒强家沟,魏安斯福地。还有一个感人故事是,解放军在行军打仗十分艰苦环境下,还给七组李香彩家送给了一条军毯,用了三辈人至今感动不已。村民中传说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不一赘叙。
记者问:在建馆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有没有令您感动的故事?
答:建馆是我们民间自发的,是白手起家,得到许多热心人士的支持,其中有几位特别令人感动。首先是村上老书记强宏旭,建馆许多事情得到他亲密无间竭尽全力的协助和支持,没有他可以说就没有纪念馆的今天。可惜他前年不幸去世,让我和强家沟乡亲们万分悲痛怜念。现在纪念馆、纪念园终于建成,实现了老书记的生前愿望,告慰了他的九泉英灵。还有一位在西安工作的同乡刘斌礼,他是一位企业家、文化人、热心人,为纪念园建纪念亭、牌楼设施及开展各项活动捐献了不少钢管、款项,还带上西安文化界的朋友无偿献艺助兴,特别是利用无人机堪测强家沟地形,绘制成了具体详尽的战场阵地布兵地图,纠正、完善了一些研讨文章的说词,为人感动的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研究军史,编写了十几万字的专著正待审出版,制作了《强家沟地方大战场》的微电影进行宣传。为纪念馆、纪念园建设花费了许多人力、物力、财力,是创建纪念馆的大功臣。
西安市委党校函授学院院长刘子平,是我同乡,他是一位党史网红教授,除了献智献策外,为纪念馆布展请书法名家写字,又亲自上梯子在墙上装订,为开展群体活动经费捐款,引来西安各界人士参观祭奠,增加了纪念馆人气和社会影响。大家称赞刘斌礼、刘子平和我是推动纪念馆、纪念园建设,实现强老书记遗愿的三驾马车。特别令人感动的还有西安扶风商会的历届会长、各位领导班子成员和许多企业家,他们多次来纪念馆开展学习教育励志活动,捐款捐物,慰问贫困户、老年人、老党员。还有乡村领导强建文、强军虎、赵宗怀、强忍、任玉海、朱仓虎,以及村文化阁、书画苑、二组扶贫助残协会的权志明、朱应昌、朱彦昌、强金选、强富、权文乾、强富、强宏德、张康妮、强玉祥、强红科、强红社、强建民、强生发、强科昌、朱一、张德强、刘晓、强玉ぽ、朱宏瑞、何甲存、朱志向等,以及刘高会、强德智、权乃祥、强广朝、赵智轩、权军仁、雷鸣、强卫社、权红波、强林林、任红虎等诸多乡贤朋友,都为纪念馆建设和拓展,以不同方式奉献了各自的力量。
记者问:纪念馆建设得有钱,您是怎么筹到建馆资金的?
答:目前这个纪念馆、纪念园是民间自发兴办的,硬件和软件都比较原始简易,纪念馆场地是旧物利用,借用过去倒闭乡镇企业私人面粉厂简单进行了一下修缮,纪念园一些标志性设施如牌楼、纪念亭、碉堡、二个古碾盘等,是利用一亩多核桃园果树空间和地头路边空闲之处。群众公祭参拜园、无名烈士纪念碑利用的是村上自来水场的墙体和水塔。纪念馆、纪念园各种设施修缮、展馆布置、举办各类活动等,涉及的资费都是发起人和民间亲朋好友资助的。由于属于民间自发自办自治,理解村、组、乡镇没有专项经费来源,所以在资金方面本着量力而行,一切从简的原则,没有向基层政府讲困难提申请。
现在纪念馆、纪念园是民间民办,我已向村上乡上提出,申请转为公家公办,那时就需要各级政府解决拓展纪念馆纪念园的资金问题。
他们是为建馆奉力的又一批乡贤代表
记者问:从纪念馆建起到现在,除了本地人来访参观外,外地有没有人参观的?
答:开馆以来,前来参观的主要是扶风、眉县、岐山、杨凌、武功等相近处的人,也有西安、宝鸡、咸阳等地市的零散人,趋势是由近及远,由少渐多。开馆试观两年多来,前来举行励志活动的团队有二三十家。客观的讲,由于目前硬、软件简易,没有专职讲解、管理人员,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但我们发挥 记者问:大家对你们建设纪念馆是怎么评论的,您知道吗?
答:知道一些,但不完全掌握。举办活动时领导们、朋友们说,对促进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国防教育有积极作用;私下有亲戚乡党说这是劳命伤财不打粮食的虚事。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做这原先是出于兴趣,充实退休生活,后来有了个心愿就是想利用老家这个独特的历史资源,搞成个红色教育旅游基地,带动一下农村果品销售、农食民宿产业,但从目前看这个愿景实现任重道远。
记者问:以后纪念馆还需要什么补充的,有没有规划?
答:目前这个民间民办初具规模的乡村级的纪念馆,已基本实现我和朋友们心中的两个基本目标:一个目标就是可以认证和展示说明强家沟确实是扶眉战役的主战场,它和集中安葬烈士的眉县常兴烈士陵园、解放军集结兵力围堵歼灭强家沟西逃之敌的邻村岐山罗局镇,以及扶风段家太白庙解放军战时医护所等,都是与扶眉战役相关的红色基地。第二个目标就是可以借此为扶风县等地开展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一个场所。如果上级政府认为有必要升级为县、市级红色教育基地,就需要从硬件、软件多方面补充增加,一是新建或修缮场馆;二是挖掘保护修建战场遗迹;三是搜集展示战时物品;四是新修无名烈士纪念碑;五是配置纪念馆专门讲解、管理人员等等。去年以来也有西安等地人士给纪念馆提供线索、物品。强家沟村民还自费在战地遗址建起古战场纪念亭,红色沃土绽放异彩,更加引人注目。积极与邻村安上C80拓展训练基地加强联动,发挥其国防教育功能对强家沟纪念馆的影响带动作用。
由于强家沟地处扶眉岐三县偏避地带,来这里在就餐、茶歇、引路参观等方面多有不便,最近当地群众利用五十亩规模葡萄园釆摘区、停车场、现有生产生活设施,修设了扶眉战役强家沟主战场参观驿站,缓解了这些困难,同时也初步显现了红色旅游与农村经济互相带动促进的效果。
周原文艺投稿联系邮箱:ffxzjx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