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中国农民在忙啥呢

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jdsb/210410/8833163.html

9.23是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个节日已经设立三年了,许多人听到的 反应可能是迷惑,这又是什么节日呀?而更多的人想到的是,丰收节该吃什么啊?

如果仅这么想,就误读了这个节日设立的初衷。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的中国,对于农业的重视程度向来很高。三年前设立的农民丰收节,就是一种体现。

近几十年,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如果说到成果,可见的丰收盛景便是展现的方式之一。正值丰收佳节,中国由南向北相距公里的土地上,也有许多不一样的新丰收故事正在徐徐展开……

新疆博乐,采棉机轰轰作响,大朵棉花瞬间被“吞”进机器的肚子;江西宜春,农民展示收获的有机毛豆;河北内丘,漫山遍野的苹果缀满枝头,果农们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让我们见识一下,举国欢庆的节日里,农民们都搞了哪些大场面?

农田里的“战舰”?

吃货们的福音!

北大荒人都爱说这样一句话:“抓把黑土冒油花,插上筷子也发芽”。意思是北大荒农垦区的土壤极为肥沃,只要种下去种子就能发芽生长,是非常好的农地。

金秋时节到来之季,在这片广袤的农田上,一派忙碌的收获景象正在呈现。与人们想象中的人工收割不同,今日的北大荒上演着一出农业现代化之美。各大农场全面开镰,大型农机设备列队收割,航拍图传来的场面十分壮观,农机整齐划一,像是舰队一般,如同在阅兵!

农机穿梭在田间,抢收、整地。“科技、机械、有机、生态”等正在取代着以往人们对北大荒收获时节的刻板印象,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一切便是无人驾驶农业技术的功劳,通过无人驾驶智能插秧机省力、省时、节肥、实用,再利用北斗导航系统,结合智能软件路径规划实现全程作业自动化,由于不受体力限制,无人驾驶智能插秧机工作时间长、效率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卫星导航的帮助下,大型联合收割机可以在田间精确作业,误差仅在0至2厘米之间,而传统农机在人工操作下很难精确耕作。另外,大农机在卫星导航下还可以在夜间作业,实现高质量收获,也使得我们观看“航母盛景”成为可能。

“航母”与北大荒,这一差异化场景的梦幻联动,使得农民不再同过去一样辛劳疲惫地耕作,而是在农田旁欢喜地迎接丰收的胜景。近日作家莫言在山东青岛开收割机时就有所感慨,“个人都不如这样一台机器”。

北大荒收割机下的成果以稻米为主,但在北方地区还是以面食为主,而在南方则以米食为主。在南方农田生活过的人应该还记得,以前小时候,大人去割禾,小孩子在家晒谷,时不时要去“趟谷”,好让谷子都晒得到,还要提防邻居家的鸡过来吃谷子。

吃面还是吃米?这是中国南北方人士常常在网上冲浪时讨论的议题,其场面往往儒雅随和,对视觉有着一定的冲击力,令人过目不忘。

对于青藏地区的人们来说,他们并不需要陷入这场争论。因为他们的主食是糌粑,而糌粑的原材料则是——青稞。

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变化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够种植的作物并不多,而青稞就是经过人工选择、驯化培育而来的具有抗逆性强、生长力旺和高产稳产的粮食作物。

入秋以来,生活在高原上的各族人民开始秋收,金色的农田里青稞丰收,拖拉机的马达声和村民的吆喝声交织成一曲优美的劳动之歌。

中华南北两开花

有着“小成都”之称的拉萨,证实了四川地区对青藏高原的深刻影响。而在川滇地区交界的四川城市攀枝花,却有着并不那么“四川”的风情。

说起攀枝花,人们往往会想到它是中国的钢铁之城、钒钛之都,工业化色彩可以说是这个城市的重要标签。

然而,在“硬汉”的外表之下,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攀枝花的形象正在改变。近年来,火龙果、番荔枝、牛油果......这些原产于热带地区的水果在攀枝花的土地上落地扎根,结出了香甜的果实。其原因正是攀枝花充足的光热,广阔的土地资源,使得来自世界各地的热带水果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宜生长的土壤。

一到每年的丰收时节,当地各乡镇就举办各类特色活动,体验亲子采摘、品尝特色美食等等逐一上演。果农和城里来的客人一起欢庆丰收,分享喜悦。

南方的水果惹人喜爱,北方的水果也不甘落后。

位于关中盆地的陕西眉县,地处秦岭北麓,渭河穿境而过,这里被当地誉为“中国猕猴桃之乡”。

猕猴桃的生长离不开气候条件,眉县的气候介于亚热带气候带北缘和暖温带气候带的南缘。另外,依东西向而言,眉县又属于第二级阶梯,所以无论从经向、纬向,均具有十分明显的气候过渡带特色。空气清新,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秋季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猕猴桃生长。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培育,眉县猕猴桃质量优、品种多,形成了以徐香、翠香、海沃德为代表的绿肉猕猴桃系列,以红阳、楚红、晚红为代表的红肉猕猴桃系列,以华优、金艳、早金为代表的 肉猕猴桃系列,可谓各有特色。

尤其是眉县徐香猕猴桃,声名海外,也进入了“果江南”的视线里。来自陕西当地的“果江南”对田园生活有一种莫名的喜爱和向往,他放弃北京程序员的生活,回到老家做农业。

每年秋季,眉县的猕猴桃种植园到处都是忙忙碌碌的身影,其中便包括“果江南”。大家满脸都是丰收的喜悦。展现在客人面前的,便是一筐筐、一篮篮、一篓篓的徐香猕猴桃,透露出酸酸甜甜的味道,让人忍不住当场就想咬一口过过瘾!

水里,躁起来!

人们对广东的刻板印象往往误认为广东就是珠三角,其实在珠三角之外的广东,有着广大山区。

可能更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粤北山区为代表的广东山区也可以发展渔业,因为这里山塘和水库众多,水产养殖以大水面为主。

然而长期以来,山多平地少是制约粤北山区渔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对区域性特色鱼类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及繁育技术不过关,使当地的水产养殖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四大家鱼为主。

技术的制约同样影响着丰收效率,过去大水面养殖总是难以避免“卖鱼拉网数十人,裸身赶鱼遍地逃,起网之后数十斤”的尴尬捕鱼局面。

为解决大水面“捕鱼难”的问题,技术人员于年在石寨背水库开展固定平台机械捕捞技术的试验与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随着新技术的引进,利用固定平台机械捕捞技术,只需两个人就可以轻松一网打起上万斤鱼。

技术的改进,使得捕捞效果也更加震撼眼球。农民们看着流水线一幕幕的丰收场景,就想到今年的收成有了把握,喜悦之情露于言表。

与内陆渔业的收获景观不同,沿海渔业的收获场面则是另一种宏大景象。

舟山渔场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附近海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温条件适合多种鱼类的生长。特别是在冬季,水温由陆地向海洋方向呈递增趋势,外侧海域给鱼类提供了优越的越冬场。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该海域是某些鱼类洄游的必经海域,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渔场的鱼类资源。

舟山的渔业资源虽然丰厚,但是作为生态圈循环的一员,也不可过度捕捞,所以舟山每年都有长达四五个月的休渔期,以恢复生态。

最近,东海海面,经历了禁渔期的船老大们,按捺不住冲向了海面。舟山市余艘拖网、帆张网扬帆起航,挺进作业渔场。千舟竞发,浩浩荡荡;线上线下,满屏“追鲜”……这是今年东海开渔节暨舟山远洋渔市节启动仪式,这一传统活动在当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一幕幕的故事正在发生着,这些成长于雪山、沙漠、高原的家乡好物有很多很多,借着农民丰收节的机会,它们跨越山海,走出了故乡,来到每一个在外的游子面前,家乡食物的流通实现了在城市打拼的人们的“回乡之旅”。浙江的 鱼、江苏的螃蟹、福建的蜜柚、陕西的猕猴桃……

这些新鲜农产品,承载着故乡的余温,每一口吃到嘴中,都是家乡的回忆。

世界上最温暖的关系莫过于,一双手在炙热的土地上播种,土地反馈他一片丰收的喜悦。9月23日是秋分日,是中国农民的丰收节,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丰收节。在这一天,和全中国的农民一起感受丰收的喜悦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