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祁山是现在哪里为

三国演义中,对于刘备兴复汉室的远大抱负,水镜先生在和他座谈时曾经说到,“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于是刘皇叔“遍寻四海之贤士。”

并在徐庶的推荐下“三顾茅庐”求得经天纬地之大才诸葛亮出山相助,刘备在其帮助下建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基业。

北伐伊始

诸葛亮出山之前曾在隆中与刘备交谈数日,期间给刘备定下了“跨荆益,和孙权,然后图中原”的计划,随后亲自出山相助。前期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联合东吴大胜曹操,可谁料中途生变。

争夺荆州期间东吴害死了刘备的结拜二弟关羽,刘备震怒,即帝位之后不听众将士劝解兴兵伐吴,后因中东吴“陆逊”之计惨败,退守白帝城,刘备见毕生累积几乎毁于一旦,受到刺激病情更加严重,自知自己或将不久于人世,便命诸葛亮前来托孤。

简单概括就是说悔不该不听诸葛亮的话,破坏了当初的计划,才有此败,无比忏悔,当然他是皇帝,放下身段给孔明他道歉,诸葛亮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愈加安慰,而后紧跟着就是刘备告诉他已经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消息和即将撒手人寰的事实。

随后,刘备还告诉诸葛亮“嗣子可辅,则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立为成都之主”此话一出,虽说是收买人心,诸葛亮却也被吓了一大跳,不但应声磕头,吓出的汗还湿了后背,故而当下回禀,要好好辅佐刘禅。

刘备亡故之后,诸葛亮并未违背其誓言,励精图治,与东吴重归于好并进行联姻,并在蛮夷叛乱之时率军南征,经过诸葛亮的一度运营之后,虽说荆益两州荆州已失,但尚且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诸葛亮觉得此时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是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时候了,于是丄呈出师表一篇奏请后主出兵伐魏,得到后主刘禅的应允后率大军出成都,进中原,北伐大幕就此拉开,六出祁山也从这里开始,祁山究竟是什么地方,为何必须从这里走呢?

道路抉择

正所谓兵者,诡道也,讲究的是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但深知这个道理的诸葛亮要多次选择同一个地方作为北伐的必由之路呢?

再者,北伐的最终的目的是克服中原,即就是拿下长安,想要长驱直入拿下长安地区,第一条路则需要跨秦岭,越眉县,进而拿下中原,这样的天然屏障除去自身天险外加之以魏军的把守可谓是易守难攻。

如果选择这一条路,以当时的行军能力,秦岭之险要都可以让整个军队的战斗力下滑不小,尚且还要面临魏国的重兵把守,即使翻越秦岭,突破把守,付出的代价也不小,接下来的持续作战征讨也无法再继续。故而诸葛亮放弃了这条路。

此外,诸葛亮用兵谨慎,喜欢稳扎稳打,不喜欢冒险,所以没有选择自汉中直至长安,这条线路就是如今“西成高铁”的整条线路,从成都出发,绕开秦岭之险,取汉中道入关中,最后直指长安,全程不过三小时。可谓出川入秦的最便捷之路。

但是放在当时这条路可就行不通了,没有所谓的高速铁路,全靠人力通行,依当时的安全保障程度看,大军要想最快到达关中,就要通过眼前的千沟万壑,万丈深渊,最终,稳妥起见的诸葛亮还是没有选择这条路出川。

所以诸葛亮才选择了这最后的第三条路,入甘肃,走祁山,从而进入陕西直达关中,这条路既无秦岭之险,也无汉中之危,所以祁山这条路才成了诸葛亮的最佳选择。

这条路虽说优缺点俱存,但是对诸葛亮来说无疑是最有利的,三国之中,实力以大魏为首,东吴次之,蜀汉最弱。诸葛亮自北伐之前已在南方立威,若取此道,沿途少数民族和蛮夷之势力皆可招安,以充兵源。

此外,高低显著的地势也正好修筑瞭望台以注意敌军动向,唯一缺点就是战线过长,粮草运输过于缓慢,只可速战速决,也就正是这一点,导致了诸葛亮北伐的最终失败。

六次北伐

选好进军之路之后,诸葛亮挥师北伐,亲率大军直出祁山大道,取陇西立足,从陈仓(今宝鸡)取道,占街亭,可攻可守之势直逼长安,本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计划,结果由于诸葛亮自身用人不当导致全盘皆输。

诸葛亮在守街亭之时未用魏延,错用了言过其实的“马谡”,结果马谡未按诸葛亮指示在五路总口下寨,凭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大话被张郃截断水源,最终大败,街亭失守只得撤兵。

次年,诸葛亮趁曹睿兴兵伐吴之际,率大军走散关,取陈仓古道,围攻陈仓,魏军知其粮草运输不便又是冬季,故而坚守不出最终未取得明显战果,由于粮草和环境问题,最终第二次北伐也不了了之。

第三次北伐兵出陇南,诸葛亮亲自率军应敌,夺得武都,阴平二地,作为后续的粮草供应处,可以说是初步胜利,诸葛亮在“挥泪斩马谡”之后官复原职。

第四次北伐延第一次北伐之路,这次面对的是老对手司马懿,针对蜀军劣势,司马懿坚持退守不出,闭门休战。消耗数日之后,蜀中粮草短缺,无奈后撤,司马懿采取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意思,你退我就攻,你回头我就收兵坚守。

这搞得魏军上下情绪抵触,集体请求出战,无奈出兵迎敌被诸葛亮大败,诸葛亮粮尽撤退之时,张郃不知天高地厚下令追击,最终中蜀军埋伏死于乱箭之中。

第五次北伐中,为解决粮草问题诸葛亮采用了木牛流马,司马懿依旧坚守不出,即使诸葛亮送女装嘲讽也不出寨迎敌。

最后一次北伐中,诸葛亮屯兵周至县,又屯粮于渭南,明显是持久战的打算,奈何途中秋风星落五丈原,终是未完成统一大业,含恨而终诸葛亮归天后,蜀军退回汉中。

可以看得出,诸葛亮胜于祁山之优势,败也败于出祁山的不足,如果粮草问题解决,蜀汉命运有所转机也说不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