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身长八尺、仪表堂堂,而且性格刚毅、英勇无畏。他曾只身一人七进七出曹军,还曾在数千倍于自己的敌军当中来去自如,如过无人之境。赵云武艺高强,战功卓著,被誉为“常胜将军”,同时,赵被誉为“常胜将军”,同时因为人品高尚被称为“古今完人”。
择贤而事心系天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赵云身处乱世,却以天下苍生为念,希望能够辅助明主,救民于水火。
赵云原本是袁绍的部下,但见袁绍没有忠君救民之心,故而投奔公孙瓒。公孙瓒不会识人用人,赵云在他的手下一无所成。后来,赵云在公孙瓒那里认识了刘备,两个人一见如故。刘备特别肯定赵云,而赵云也认定刘备是仁义之君。终于赵云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前来投奔,一生追随刘备,誓同生死,恪尽职守。他先后任军中主骑、中护军、翊军将军、镇南将军等职,加官进爵,获得了声誉、功名、财富……都没有让他丢掉那颗赤子心。
赵云在夺取桂阳郡后被任命为桂阳太守,原任太守赵范仰慕赵云已久,就请求和他结拜为兄弟,称赵云为兄长。而赵范自己的亲哥哥去世了,留下一位美貌的寡嫂,赵范提出将寡嫂许配给赵云。范仰觉得,赵云身材挺拔,容貌英俊,和自己的嫂子也是良配。
然而美好的姻缘在面前,赵云却断然拒绝了,理由是:我们是兄弟,你哥哥就是我哥哥,你嫂子就是我嫂子。叔嫂成婚,岂不是乱伦吗?后来诸葛亮问他为何拒绝一桩美事,他说:“赵范初降,其心难测;同时,主公新定江汉,枕席未安,我怎么能因为女人而坏了主公的大事。”赵云面对绝色佳丽而不为所动,他心思细密,头脑清醒,首先考虑到赵范献嫂背后可能有阴谋,很可能会危害刘备的大业。他的谨慎精细、克己奉公的品德修养,让人肃然起敬。
在刘备初定四川,建立政权之后,按古来惯例应该封赏功臣。刘备于是提出,准备把没收刘璋的田地房产赏赐给诸将,众人皆以为此乃合情合理,而独赵云反对。他说:“西汉时期的霍去病以当时匈奴尚未灭亡之故,便不考虑成家之事。而今国贼虽非匈奴,但也不能以此为安。我认为必须等到天下都已经安定,才可以各返桑梓,归耕本土,这才是适合现实的。益州的人民饱受战乱的痛苦,生活难以为继,这些东西还是归还给百姓,让他们能安居复业,这样才能收服民心啊。”这一段话真正反应了赵云胸襟眼界之开阔、立场境界之高远。刘备也欣然接受了赵云的建议。
七进曹军真虎将也
说到赵云的忠诚、勇猛,不得不再说说他的武力。赵云的功夫十分全面——他手使一杆长枪,神出鬼没;身背宝剑,削铁如泥;同时“尤擅骑射”,箭术高超。
公元年,刘备放弃新而往樊城的方向逃走,携民渡江,被曹操80万大军追杀。刘备大败于曹操,无奈下舍弃糜夫人和刘禅,向南逃走。刘禅就是刘备当时唯一的孩子,后来的蜀汉后主。
为了刘禅,赵云在兵荒马乱当中,赵云冒着被敌人乱矛刺死的危险,只身一人勇敢折返回去。乱军乱马之中,居然行动自如,无人能挡,赵云的武力之高可见一斑。
当刘备已经逃到一个安全的地点的时候,想起自己的孩儿和夫人此刻凶多吉少,心中不免感伤。他抬起头,忽然发现贴身保卫的赵云此刻不见了踪影。当时刘备身边的侍卫就对刘备说,“赵云现在没回来,估计是已经逃走了。”刘备听后极为生气,说:“子龙是不会弃我不顾,而一个人逃走的。”
果然,赵云策马返回,于曹军中七进七出,杀死了曹军多名战将和无数士卒,终于在一处枯井旁找到了刘禅和抱着他的糜夫人。她把刘禅交到赵云的手中,问:“你能不惜生命的代价,保护玄德最后的血脉?”赵云告诉糜夫人:“我会用生命保护小主人一生一世。”糜夫人听后放心,为了不拖累赵云救阿斗,她纵身一跃跳下了枯井。
赵云抱着刘禅赵云边战边走,曹操下令:“必捉活的”,如此一来,曹军不敢杀赵云,而赵云敢杀曹军,终于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封锁,顺利把刘禅交到了刘备的手上。刘备果然没有看错,这个赵云果然“浑身是胆”。曹操也不禁感慨,“赵云,真是一员虎将啊!”
赵云第二次救了刘禅是在公元年。当时,刘备有一个夫人叫做孙尚香,是孙权的妹妹,此人虽然一介女流但是勇猛异常、才智过人。孙吴关系破裂后,孙权问刘备讨要荆州无果,心中窝火。他见到刘备远离荆州,又生一计,派武人潜入荆州,诈称母亲病危,让孙尚香带外孙回来。孙尚香明白哥哥的用意,不待通报诸葛亮,就带阿斗上了吴船。赵云得知后,骑马沿江追赶了十余里,然后跳下马,手持着枪矛,纵身一跃,跳到一个渔船上继续追赶。
靠近了东吴的帆船后,赵云涌身一跳,跃入舱中,见夫人抱阿斗于怀中,怒斥道:“主人一身只有这一点骨血(当时刘备次子未出生),小将在当阳长坂坡百万军中救出,糜夫人为此壮烈葬身枯井,今日您却要抱走,是什么道理?夫人要去便去,只留下小主人。若不留下小主人,纵然万死,亦不敢放夫人去。”说罢,两个人便在船上争执了起来。无奈孤掌难鸣,虽吴兵不敢近身,却也逃脱不得。说时迟那时快,张飞得知了消息也赶来支援。孙尚香这下也无可奈何了,只能任由他们抱回了刘禅,孙夫人回到了东吴,历史上再无音讯。
赵云两次救阿斗,对蜀国意义重大。长坂坡救阿斗让阿斗免落曹操之手被害,截江夺阿斗则让阿斗免为吴国人质。保住了阿斗,也就保住了蜀国正宗的储君。他的赤胆忠心,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常胜将军一身是胆
赵云之勇是一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同时智勇兼备,这使他带兵打仗所向披靡,常胜不败。公元年,魏曹操发兵二十万经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来争夺汉中,并沿途派兵占据了一些险要之地,想方设法寻找刘备的主力,想与刘备决一死战。刘备则采取了据险避战的办法,始终坚持不与曹操的主力争锋。当时,曹军运到北山之下的米粮,竟然堆积如山。蜀将黄忠认为袭击曹操队伍的军粮是攻破曹军的最佳突破口,于是,黄忠就带领一支队伍前去侦探,但过了与赵云等的约定时间后,黄忠还是没有回到军营。于是,赵云率领数十骑兵巡逻在曹魏军营附近,正好与曹魏大军猝然相遇。
面对数千倍于己的敌军压来,赵云竟然丝毫没有惊慌,拿起长枪,勒马杀人重围,左冲右突。曹军畏惧赵云的豪气不敢逼迫,于是,赵云且战且走。曹兵在一开始遭到赵云的猛然冲击,阵势散乱,但又立即将赵云围拢起来。赵云奋力拼杀,终于杀出了重围,但是,赵云正在进军营时,却见到部将张著在敌阵中受了重伤,于是,赵云又重新杀人重围,救起张著,再次溃围而出。然后,赵云从容退至营中,曹军在后面紧紧追赶。赵云突然命领部下偃旗息鼓,大开营门。此时,心有余悸的曹兵怀疑赵云在里面设有什么埋伏,只好无功引退。赵云又命令鼓手擂鼓,其声震天。接着,他命军中的射箭手用强劲之箭向魏兵的后卫射击。这时,已成惊弓之鸟的魏兵害怕会有追兵前来,愈加慌恐,乱作一团。魏军自相践踏,失足堕入汉水中死亡的魏兵难以计数。
公元年,诸葛亮出兵北伐,扬言经过斜谷道走,曹真调大军在斜谷抵挡诸葛亮。诸葛亮派赵云、邓芝前去迎战曹真,而自己则率兵进攻祁山。赵云、邓芝兵力太少,敌军势大,因而在箕谷失利。作为将领,赵云呈在曹军全面反攻即将被包围之际,下令全军徐徐后撤,而自己亲自断后掩护。曹军忌惮赵云的英勇不敢全力追击,蜀军得以全身而退,连粮草辎重也没有一点损失。“善败者不乱”,本是一场败仗却毫发无损,这样的将领,自然当得起“常胜将军”的美名。
文韬武略见识高远
在战场之外,赵云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家,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从不迷失,总能保持清醒头脑,忠直敢谏。刘备在刚刚称帝后,就准备和东吴开战,为关羽报仇。赵云又一次公开反对,他说:“此时的国贼,应该是曹操,而并非孙权。如果我们先灭了魏国,那么孙权就会自甘心服了。而今曹操虽然已经不在了,但他的儿子曹丕依然在魏国当权,现在应该趁着万众一心之时,早日进攻关中,占据黄河、渭水的上流,来以讨伐凶逆,关东的忠义之士必定会裹粮策马,迎接王师回归的。现在我们不能将魏国置之不理,而先与吴国交战。因为吴蜀两方一旦交战,士兵将领们就会常年纠缠于战争,不能得以脱身,所以说这并非上上之策。”
赵云结合曹丕篡汉以后的新形势,指出了刘备战略方向的错误不当,秉公直言,将刘备的帝业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他认为“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他从战略的高度分析蜀汉的主要敌人是曹魏而不是孙吴,主要矛盾抓住抓好了,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可惜刘备一意孤行,听不进忠言,终于酿成大败。赵云也因此不受信任,未能上前线而留守后方。后来刘备兵败,又多亏赵云从江州发兵救援,在永州接应到刘备,孙吴兵将惧怕赵云才退兵,刘备得以在永州寿终正寝。
刘备去世6年后,公元年,赵云于成都去世。蜀汉后主刘禅哀痛欲绝,面对这个两次救自己的恩人,刘禅当即下诏说:“赵云先前跟从先帝,他的功绩十分显著。我年纪尚幼,涉世艰难,全是依赖他的忠顺,才救我于危险之中。我认为应当给赵云元勋谥号,大臣们的意见不知如何。”大将军姜维等人认为:“赵云先前跟从先帝南征北伐,功劳显著……”并进一步说:“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所以说应当按照谥法的规定,柔贤慈惠之人应该称为‘顺’,做事情有条有理的称之为‘平’,平定祸乱的应当称之为‘平’,这样说来应该给予赵云的谥号是顺平侯。”于是,赵云就被蜀后主追谥为顺平侯。
后人回顾历史的时候总忍不住会提出许多假设。假设当初留守荆州的不是关羽而是赵云;假设刘备听从赵云劝告不和孙吴交战,或者和孙吴作战时能以赵云领兵;假设诸葛亮一出岐山不以马谡为先锋,而以赵云为先锋……那三国的历史是不是另外一番模样?但历史不容许假设,我们应该记得的是,赵云与刘备相识于危难,此后紧密相随,他的一生紧紧与蜀国相连,他屡次救刘备于险境,也是刘禅的救命大恩人,是刘备建国的大功臣。他的忠心护主,他的智勇双全,他的人品武功,让后世深深追忆和尊敬。
作者寄语:赵云是一个非常正直谦逊又有大智慧的人。他追随刘备多年,一直担任刘备的近身侍卫,担任类似于卫戍司令的职务,在后方护卫家眷,少有像关羽、张飞等出任方面军司令员而独当一面的经历,很难有立功的机会。。作为警卫长,他不辱使命,屡立奇功,创造了单骑救主、截江救阿斗等传奇。读者们,为什么赵云没有得到重用?如果他能担当蜀汉统帅,或者如果他最初追随曹操,三国的历史会怎样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