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锐张小宁
陕西岐山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素有“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的美誉,是“神来之食”岐山臊子面的发祥地。年10月,岐山县以成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为契机,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着力发展“一碗面”(岐山臊子面)经济,围绕培育壮大以岐山醋、擀面皮、臊子肉、挂面、辣椒、锅盔等“岐山六宝”为代表的系列特色优势产业,扎实开展“百社振兴”行动,充分发挥合作社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功能作用。到年底,全县注册农民合作社家,带动农民4.7万户;全年经营收入5.3亿元,可分配盈余万元,较上年增长12.2%;分别创建国家和省、市、县级示范社4家、15家、24家和50家,全县农民合作社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政策扶持,壮大新主体
岐山县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列为乡镇和部门年度考核重点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举办各种政银企对接活动,研究出台合作社注册登记、组织建设、培训指导、认证奖补、金融税收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保障。近两年全县60%以上的涉农项目由农民合作社实施,每年统筹安排多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合作社示范提升、生产托管、业务培训、购置关键设备,农民合作社累计使用项目资金余万元,为89家合作社贷款贴息73万元,12家通过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的合作社获得奖补资金28万元。同时,引导合作社“借船出海”,与中化农业、陕西邮政等企业对接,22家合作社与中化农业岐山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统供统销、统防统治、统种统收等订单生产服务,面积达2.6万亩,带动农户增收万元;邮政集团为16家合作社发放贷款多万元,通过“绿色通道”寄递鲜活农产品5.16万件。
规范提升,激发新动能
针对农民合作社规模小、不规范、实力弱等问题,岐山县把规范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作为重点。在财务管理上,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培训合作社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多人次,全县70%以上的合作社实现了专业记账。在规范建设上,建立各类档案台账,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名录和信息报送制度,通过建档立卡、信息共享,全面掌握合作社发展动态。在指导服务上,围绕民主管理、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带贫机制等精心指导,建立“合作社辅导员+技术指导员”“双导员”包抓联系制度,组建68人的“双导员”队伍,包联到社,健全制度,规范提升,指导发展。年举办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班8期,技术培训指导多场次,服务0余人,为合作社规范管理和发展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示范社评选监测上,制定了《岐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和运行监测办法》和《农民合作社空壳社清理实施方案》,坚持示范社评选和运行监测两手抓、两促进。年,注销“空壳社”26家,整改运行不规范的合作社家,分别新认定省、市、县级示范社2家、3家和20家,全县农民合作社整体运行水平显著提升。
创新引领,拓宽新渠道
创新是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不竭动力。岐山县通过创新合作社发展方式、出资方式、人才培养方式、服务形式等,拓展服务领域,拓宽发展渠道。创新发展方式,支持71家合作社、家庭农场以青贮玉米产销、苹果和猕猴桃收贮、面粉加工销售为纽带,组建合作社联合社9家,实现抱团发展、共创品牌、共享利益。创新出资方式,采取“村股份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实物、劳动等要素入股,激发要素活力,实现多赢发展。益店镇永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康源之家农民合作社联合发展黄花菜、辣椒种植与加工,既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又促进了合作社发展;枣林镇神差村股份合作社和赵秦种植合作社联合发展猕猴桃产业,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效益显著。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引导30多名高校毕业生、高素质农民领办创办合作社,鼓励到合作社就业创业,其中3名优秀代表被评为“宝鸡市青年农民创业创新标兵”“农村致富带头人”。创新服务形式,推广“互联网+农机”服务模式,在全省率先发布运行“嘟嘟农机”手机APP,农户网络预约、合作社线上接单、农机手现场作业,APP上线1年多,注册用户3.6万人,注册机手名,投入机械台(套),完成订单作业7.8万亩,目前已在宝鸡市范围内推广应用。
优化机制,构筑新模式
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民合作社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岐山县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构建合作社长期发展、小农户稳定增收的多种模式。一是订单产销模式。由企业负责前期项目选择和后端产品销售,合作社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鼓励农户入社发展产业。岐山县周塬沃土农业合作社依托陕西龙富绿源食品公司建立有机小麦基地1亩,发展有机小麦生产加工全产业链,多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生产托管、园区务工,户均增收元以上。岐山丰茂源、岐山稼乐合作社与眉县老牛面粉厂联合发展强筋小麦生产,签约农户亩均收入达1元以上。二是社会化服务模式。全县58家农民合作社为“缺劳户”提供小麦、玉米、果树代耕代管服务,托管土地8万亩,服务群众3万户,农户亩均增收元,探索出了“保姆式”全托管、“菜单式”半托管、“管家式”保底托管等服务模式。三是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全县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合作社达26家,生产的岐山手工“空心”挂面、“御京粉”擀面皮及“周原贡品”石磨面粉等产品远销全国,年收益1多万元,有效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四是“互联网+”产销模式。发挥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优势,积极鼓励合作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开展“互联网+”生产销售,实现了生产管理可视化、产品销售网络化,打造出“德有邻”“肖四弟”宝鸡辣椒、“美阳大嫂”岐山臊子、空心挂面、油酥锅盔及“岐安唐”猕猴桃等一批网红品牌产品,引领带动70家合作社参与农产品网络售卖,年销售额达1.8亿元。五是“农超对接”模式。支持华圣猕猴桃合作社设立重庆市直销网点、秦果农业合作社设立蔬菜超市10家,全县有50多家合作社与县内外销售企业建立稳定的农产品供销关系,合作社收贮、销售农产品占全县农产品总销量比例达40%以上。
带贫益贫,培育新功能
积极引导全县农民合作社发挥带贫益贫作用。依托陕西永红猕猴桃、赵秦种植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产业扶贫实训基地4处,以贫困户为重点,培训农民0余人次,为合作社培养输送了一批农业经管和技术人才,其中10名乡土人才被选聘为县级特聘农技员。同时发挥合作社主体带动作用,指导全县21家合作社参与扶贫项目,对参与产业扶贫、承担扶贫项目的农民合作社建档管理,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已建成产业扶贫基地12个,引导65家合作社建立“嵌入式”产业扶贫基地,采取产业托管、入股分红、订单农业、园区务工等方式,带动户贫困户年均增收元。
(作者单位:岐山县农业农村局)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