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岭72峪团标峪十二天门依山开,定空古

京东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1003/95869.html

团标峪陶浒绘

西安市周至县坐落于秦岭山下,据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山峦重叠为‘盩’,流水曲折为‘厔’,故以盩山厔水而得名‘盩厔’。”从中获知周至古名“盩厔”。团标峪位于周至县楼观镇团标村,全长3.16公里,最高海拔米。其内林深峰陡、土肥树茂、钟灵毓秀、地幽风淳。

8月,我随家人来到这里,一同在峪中行走,眼前是连绵碧色,茂林修竹,山形妩媚柔美,静卧在秦岭之间,散发出神秘气息。这里好似天然空调,民间有俗语:“从周至到户县,七十二道河脚不干。”说明秦岭北麓众多峪口间有山泉溪流,为村民带来沃土肥田,因此山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构桃、五味子、八月炸、毛栗、猕猴桃等野生果实。春季,峪内生长着众多野生香椿,槐花铺满山野,飘飞出甜美的花香。秋季,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酸甜可口的红色羊奶子,常常让驴友享受到山野的美味。白娟梅、绣线梅、山茱萸、铁线莲等绽放着成片的花,目之所及,心旷神怡。

一路上鸟鸣清脆,蝉声四起,偶尔还能看到松鼠、野兔出现。花丛中隐藏着蜂农的蜂箱,装在桶里的野蜂蜜金灿灿的,散发出甜蜜的味道。冬季,峪内密布着冰塔雪林,给秦岭山脉渲染了冷峻圣洁的美。

离团标峪不远处有一条黑河,远观像银色丝带飘在秦岭山间。黑河水清如镜,剔透晶莹,发源于太白山南麓,夏秋季节还可以透过河水望见游鱼腹内的黑线,足见水质优,饮之甘洌清甜。曾经苏东坡在任凤翔签判时,游黑河,烹香茗,破竹契,制水符,让官员饮用黑河的好水,这就是“谁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的故事。而今修建了黑河引水工程,用以城市供水、农业灌溉、水力发电,发挥了河水的综合效益。关于黑河的名称,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河里住着黄、黑两位龙王,本来它们相安无事,却因起了私心而产生争斗,最终黑龙王赶跑了黄龙王,独占了河域,这条河因此被命名为黑河。在秦岭山中,村民总会为自己深爱的山水赋予神话传说,仿佛唯有此才能表达内心的敬畏和依恋。远望黑河从曾经的仙游寺流成一湾深潭,名曰黑龙潭,一道壮观的铁索桥横跨潭上,一湾清泓,湖光山色,让人在原始寂静中体会到惊险奇幻的美。

秦岭七十二峪各有千秋,太白的险,涝峪的俏,团标峪的菩萨真奇妙。行走在山中,羊肠小道依山而上,身旁是小溪流水,翠竹摇曳,古刹矗立,烟火人家,沉醉在澄明的山泉,高远的天空,斑斓清幽的山梁,一切都像梦一般。原生态的秋山,寺庙交错之间,绯色蔓延而来,让我疑惑自己是否掉落进彩墨堆里。缥缈的水雾缠绕在山中,好似神仙府邸。我时常听到有人感慨,穷极一生也无法摸准秦岭山的脉络。行走在团标峪的我,也希望从这片神奇的山岭间,寻找到暗藏土石里的秘密。

各大天门庙宇参差掩映在林木间,远隔数百米外,观之依稀可见。现在的十二天门中,只有两座庙宇居住着人,其余虽偶有香火,却都荒草丛生,房屋破旧。但吸引游人前来的也正是此处的密林清溪,幽静中绽放的漫山红叶,隐蔽处传来的鸟叫蝉鸣。

中午时分,偶遇一队身穿绿色马甲的行人。他们手里拿着垃圾袋,时不时地俯身捡拾山道里的垃圾。这些忙碌的人们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询问离我最近的一位大姐,她笑着告诉我,他们是绿丝带环保成员,义务清山,用自身行动感染游客,带动大伙爱护山林,保护自然。

身处团标峪可以看到十二天门。相传,十二天门始建于隋末唐初,有着悠久的历史,庙宇依山而建,星罗棋布地坐落于山中。十二天门隐藏在桃花山间,春天桃花烂漫,将山林打扮得妩媚多姿。此处沟深路窄,古时经常藏匿躲避战乱的周至、武功、兴平、眉县等地饥饿逃荒之人,因此被世人称为“逃荒山”,后谐音成“桃花山”。有碑文记载:“史传,隋末朝纲大乱,烽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雍州庶民为流寇所扰,纷纷入山避之,寇跟踪追杀抢掠,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悲惨至极。(唯有入团标峪者幸免于害),或云,菩萨显灵,悲我生灵涂炭,杨柳洒甘露,化为浓雾,弥漫天地,笼罩峪谷,寇未敢入山,遂得脱险,众诚感天谢地,慷慨解囊,修十二天门祭神,以护佑复生浩恩。”因此也有传说难民们躲避追兵逃进峪内,观音菩萨显灵,用浓浓大雾笼罩住后面的追兵,难民这才躲过灾难,后来村民为了感念菩萨的救命之恩,就将此山称为“观音山”。

十二天门从高到低分布在峪中,每一道天门建有庙宇,高处望去宛如天上北斗七星构成的几何图形。前六座天门大部分供奉观世音菩萨等神祇,后六座天门供奉多为道家天神,我从村民口中听到一首《登十二天门歌》:“头天门一夫当关,二天门头低腰弯,三天门提心吊胆,四天门心稍放宽,五天门暂且舒缓,六天门谢天谢地,七天门卧薪尝胆,八天门苦种桑田,九天门数星望月,十天门望天拜还,十一天门登高仰圣,十二天门极乐九天。”

据说周至境内峪口达五十之多,而团标峪只是其中较小的一个。沿着环山路攀爬而上,就可以看见坐落于山间的十二道天门,曾经每一道天门处的庙宇内雕梁画栋,壁画满墙,分别供奉着佛、道、天界各路尊神的彩绘塑像。如今很多庙宇常年失修,已经处于破败状态,却依旧于静默中等待世人解读其暗藏的久远故事。

随着潺潺溪水、葳蕤草木,我穿过村庄,走过小河,就看见了头天门,定空寺就是我们见到的第一座寺庙。正殿庙宇南依秦岭,北向渭水,隋唐称为观音庙。门前悬挂着对联:“峪沟仙境贵福地,善众香客俸神灵。元日敬神万事如意,新岁祈福百业俱兴。”在庙宇前竖立一块石碑,写着《重修团标峪头天门殿阁叙略》,里面记载着在清代乾隆年间,曾经驻扎在峪内的团丁们帮助山民捕捉祸害百姓的大型彪虫,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的义举,将这个峪口起名为“团彪峪”,年9月13日后改称为“团标峪”。

沿山而上,可以看到苍翠掩映的二天门,这里有龙王庙和五龙池,以前每当夏季天旱时村民会在这里举行祈雨活动,现在的庙宇早已荒芜成危房。

攀登上去就可以望见三天门,三天门的庙宇南北对盖,砖瓦结构,门前石碑很新。曾在年地震后重新修复,如今是整个天门庙宇中规模最大、最气派的建筑,门前耸立着君迁子树,早已碧伞叠翠,四周种植竹林,一片傲骨风姿。庙宇的白墙上绘着二龙戏珠的图画,门上有一副对联:“心存邪避任尔烧香无点益,身持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转身又见另一副对联:“门前宝殿山清水秀,屋后翠竹鸟语花香。”横批“胜景如仙”。旁边有分岔路口,顺着右侧沿河谷可以到达驴友秋天经常观看漫山红叶的山梁,映衬着蓝天白云,溪水小瀑,将山梁变得美不胜收,也能观看到左右沟全景和当地人描述的“一水落三沟,一眼观三峪”,眺望远方,眼前的山形走势就像一把打开的折扇,南端最高处是扇把,从扇把向山外分开为黄池沟、团标沟、就峪沟,雨水汇集成山泉流出,形成黄池河、就峪河、团标河。如果从山梁向西南行走可以直达十天门。

四天门庙宇破旧,路边的石头上写着“四天门”三字,曾经是黑字,不久前刷上红漆,让字迹变得模糊了。四殿曾是高村与油房头村共同修建的庙宇,庙前石碑上写着一副对联:“义人义士义工义举,善心善念善力善行。”土墙上看到两首打油诗,其中一首:“六月连天暑,借阴观大山;沿溪十二殿,绝顶九重天;风摆奇石动,旌扬古磬喧;游人多重义,盖庙自捐砖。”另一首:“石塔飞来翠嶂中,塔生松柏任枯荣;年年游客塔前过,相遇故人叹世生。”

五天门是两间对面而建的小庙,这里是唯一没有石碑的庙宇,只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上写着红色的字“五殿,下姚村”。我们跟随游客在此处歇息片刻,再直接顺着山路而上。沿途可以看见一座山峰如竹笋般突兀屹立在身旁,宛如利剑倚天,直指苍穹,此峰被当地人称为“旗杆石”。这里有一个传说,在黄巢起义时,朝廷调动十万大军去围剿起义军,追到黑水峪,在黄谷之中决战,起义军寡不敌众,逃到黄谷深处,被当地百姓救助,躲藏在一个隐蔽山洞避难疗伤,官兵不熟悉山路,搜山无望后从黄谷撤兵,起义军得救后,选一巨石插上黄巢大旗,并归拢兵众从团标峪撤退,后转战到陕南等地去了。后来黄巢军队避难的山洞被称为“黄巢洞”,插旗的巨石被称为“旗杆石”。

到达六天门,山路就已走到一半,山墙上写着“六台山”,六殿前有一诗画石碑,上面写着一首诗:“团彪六台景观奇,山桃红花满山脊,片片遗世石生笋,轧轧凌空风摆碑。千年香火药王洞,八方祈雨五龙池,上马石前祥云绕,章泰提诗指迷津。”不远处有药王洞,传说药王孙思邈曾在秦岭采药治病,留下了药王洞和药王庙。也传言药王洞内的甘露池中有神水,用此神水可以清洗治疗病人的眼疾。药王洞的下方是擎天柱,对面是风摆碑、上马石。抬眼望着风摆碑,石上长着一丛树木,形状如锥,酷似陀螺,前后有垫石支撑,大风吹拂会随风摇摆,常令游人担忧,但此石历经千年风霜,依然稳如泰山。

在药王洞,还有一段红色故事。年7月,红二十五军根据上级指示,沿着秦岭北麓西进,为了牵制敌人主力,策应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北上,7月20日夜晚,红军抵达马召后,在7月21日,红军遭到国民党陕军兵团的尾追与堵截,于是在秦岭深处施展计策摆脱敌人,最终得以挺进甘肃。当红二十五军经过周至县的时候,有两名红军伤员伤势过重,只好由地下党员李志雄带领党外围组织的先进青年雷明哲、刘巩伯将伤员秘密转移到药王洞内,并经由精通医术的孙道人帮其疗伤,直到半年伤势痊愈后两名红军才离去。

走过一片橡树林,可以看见七天门,七殿又称太白庙,祭祀伯夷、叔齐二尊神像,门前有两棵梨树,八天门、九天门离七殿不远,从八殿向左可以直达十二天门左边的山梁,也可以和三天门左边的山路会合。八殿一高一矮两座庙宇坐落在山坡上,显得古朴沧桑。九殿又名“关帝行宫”,门上有一副对联:“赤兔马驰骋疆场,偃月刀保定乾坤。”横批:“忠心赤胆。”

十天门的十殿又名玉皇殿,墙壁上绘有金刚,门口立着石碑,房前有一块草地,此时的我们早已疲惫不堪,只好跟随游客在此休息吃饭。转眼望见一条向西的路径,听游客说从这里还可以穿越至黄池峪。

站在十一天门可以俯瞰峪内全貌,眺望八百里秦川,如若秋天,还可以望见山梁上璀璨的红叶,漫成红色的海洋。

十二天门老君殿是桃花山最高的庙宇,后面种植有橡树林、槲树林。站在山梁向东望去,楼观台、大秦寺和首阳山近在眼前,西边的黑河水库、仙游寺清晰可见,南边四方台与秦岭遥遥相对,北边是八百里秦川和泱泱渭水。

离十二殿门不远处竖立着木质的旗子,分三层从上到下写着:秦岭十二印象,团标峪Hm,探秘秦岭十二天门。站在木牌处还可眺望到山底平原的景色。

虽说秦岭山脉的四季景色各不相同,但是秋天的团标峪却独具特色。我曾随朋友慕名前来观看过此处的秋色。山梁上成片的红叶夹杂在碧翠之间,让山峰越发富有层次感。山谷间、侧坡上,一团团一簇簇的红叶,铺展成漫山的彩霞,更似五彩的轻纱曼舞在山腰,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工,雕琢出一幅立体漫画,抑或是水墨油彩,让金灿灿的黄、翠生生的绿、娇艳艳的红,都豪放地描画进峰顶峪谷,延绵而去,变成雄伟壮观的景色。头顶是湛蓝如洗的天空,身旁是欢腾嬉戏的清泉,红灯笼般的柿子在枝头随风摇曳,各种红果在叶间时隐时现,高大笔直的白杨树被秋阳染成金黄色,银杏树洒落璀璨金黄,柳树和石榴树在不远处和夕阳交相辉映,石壁上攀岩的爬墙虎将峻岭染成大片大片的朱砂丹红,黄栌用圆圆的叶片点燃了节日里明媚的焰火,带着无限热情,浓烈风韵,好似异域风情,更像新年喜庆的日子,处处张灯结彩。云蒸霞蔚间,莽莽苍苍的山峦,为人们展现出秋天里最耀眼的盛景。

秋天进峪的我也和其他游客一样,以为一踏进山间就可以看到红叶,其实不然,从一天门开始登山,直到十二天门后,穿过桃花山的东梁,才能望见秀丽的红叶分布山中,在绿色的屏风间好似绣着朵朵纷繁艳丽的玫瑰,让我在开阔的视野里,寻找到奔放热烈的美艳。一团团红云漂浮于峰峦间,山峰穿着丝红的纱衣,将山的骨骼与血脉都隐进这浓郁的红黄间。在半坡上我遇见一棵粗大的板栗树,地上铺满黄色的落叶,在阳光里闪烁着点点金光,树上不时有黄叶飘落下来,像翻飞的蝴蝶,为我们翩然起舞。在团标峪和马岔峪的分脊间,一路上黄栌树密集,秋天叶片变得红艳艳的,放眼望去,好似熊熊火焰燃烧在山林之间。沿着红火的树叶铺成的山路向上攀爬,到达高处会看见最震撼的景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彩斑斓,映衬着蓝天白云,一幅壮丽的山水国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秋山映霞一川红,落叶逐流两岸枫。眺望满山的红叶,心里就会泛滥出诗情画意,那些读过的唐诗宋词汹涌而来,好似远处的黑河之水,在点点霞光之间,在倒映着山峦秋树的水波里,营造浪漫的情愫。沉醉在澄明的溪水,高远的天空,斑斓清幽的山梁,一切都像梦一般。原生态的秋山,寺庙交错之间,绯色蔓延而来,让我感慨华夏河山之壮丽。

眼前的山梁上好似大地母亲亲手编织的红色毛衣,为青山穿戴上温暖艳丽的衣裳,连绵的群山间,苍翠中点缀着迷人的红与黄,不禁让人感慨江山如此多娇。我顺着山脊攀上最高处,被秋天涂染的层次分明、高低起伏的山色所震惊,大山用自己的美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置身于巍峨的秦岭山脉间,我明白了当地人对山林的敬畏与深情,那好似对神灵膜拜般的精神,是大山赋予他们的神圣力量,更是从历史烟云沉淀和传承下来的深厚情怀。

□宋小娟年11月28日《西安晚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