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的为政六字先之劳之无倦

第十三篇第1章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姓仲,名由,字子路,为人勇武,奉母至孝。

先:会意字,从牛(变形),从儿。“牛”表示“最初”、“开始”。《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

《史记·律书》:“牵牛者,言阳气牵引万物出之也。”“牛者,耕植种万物也。”藏族神话《万物起源》:“万物起源于牛。”。

“儿”指“人”。“牛”与“人”联合起来表示“牛首之人”、“最初之人”。本义:初民。转义:初始。初期。后“先”延伸为时间或者次序的前面部分。也尊称死去的人,如:先辈,先烈等。

也有一说,先字从止(指脚)从人,人举足则前进,表示在前面的意思。

劳:从两个“火”,从从冖,从力,意为在房间里,灯火下做事。即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后把两个火简化成艹。

倦:形声。字从人,从卷,卷亦声。“卷”指“折叠”、“弯曲”。“人”指“人体”。“人”与“卷”联合起来表示“折叠身体”、“身体弯曲”。

本义:人体因疲劳而不能挺直。引申义:疲劳。厌烦,如:孜孜不倦,诲人不倦等。本文的“倦”就是“厌烦”。“松懈”等意思。千万不能理解为“倦怠”。

全文理解为:

子路向孔子问从政之道。孔子说:“做事要勤敏,率先垂范。带领百姓一起勤劳做事。”子路要求多说一点。孔子补充说:“要坚持不懈”。

大凡能造福一方百姓的为政者,一定是个“勤政”,有“率先”精神的人,领导走在前面了,百姓自然就会跟随。所以领导“先之”了,百姓就会“劳之”。

孔子最后还补充一句:“先之”容易,“劳之”也不难,最难的就是:“坚持!”做事不能虎头蛇尾,坚持才能成功。

劳动不但能够创造财富,还能让人变得善良,古人说:“劳则思,思则善心生”。所以,人一定要勤劳。教育孩子方面,不要以为给他安逸的生活就是“爱”,人只有在劳动的过程中才能学会很多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人要成才,必须勤劳,吃苦。安逸中长大的人,不但不能成才,而且不会善良。

先忧后乐范仲淹

中国四大名楼指的是: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山西永济鹳鹊楼,湖南洞庭湖畔的岳阳楼。

它们之所以成为名楼,无一不是因为该楼和历史上的某个重要人物有关。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被称为千古名篇,同时,岳阳楼也蜚声海内外,被世人所熟知。

《岳阳楼记》开篇就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巴陵郡就是现在的湖南岳阳地区,当时滕子京(政治家,文学家,今河南洛阳市人)任巴陵郡守,重修岳阳楼(原为鲁肃阅军楼,李白赋诗之后称为岳阳楼)之后,寄了一幅岳阳楼的画给范仲淹,让他给重修岳阳楼一事写一篇文章。

范仲淹从来没有去过岳阳楼,他凭一幅画,加上自己的想象,再借景抒怀,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无一不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志士。为了纪念范仲淹和滕子京两位先贤,今在岳阳楼附近建有“双公祠”。

范仲淹(-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大臣中规格最高的谥号)”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今陕西彬州市),后因战乱,从其高祖开始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范仲淹从小丧父,其母改嫁一朱姓男子,所以范仲淹曾叫朱说。

范仲淹从小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

成年后,他独自前往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戚同文(著名教育家)门下。

范仲淹非常刻苦,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数年寒窗生涯后,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经典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他曾立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范仲淹能文能武,他曾以龙图阁(朝廷收藏御书,典籍,图画,宝瑞的阁楼)大学士身份经略西线边防,改革军事制度、调整战略部署,构筑以大顺城为中心、堡寨呼应的坚固防御体系,西北战线固若金汤。

西北边陲谣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羌人称范仲淹为“龙图老子”;西夏人称其为“小范老子”,认为“小范老子胸有十万甲兵!”。

范仲淹为将,号令清楚,爱护士兵,对于前来归附的各部羌人,诚恳接纳,信任不疑,因而,至李元昊(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向北宋称臣(庆历和议),西夏军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范仲淹宽厚仁慈,他担任邠州知州时,有一次登楼饮酒,尚未举杯,就看到几个人披麻戴孝地营造葬具。

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得知是一名书生客死邠州,准备就近埋葬,但墓穴、棺材和治丧用具尚未制备。范仲淹听后非常悲伤,立即撤去酒席,并赠以钱财,使其得办丧事。

范仲淹志趣高雅,素爱弹琴,曾于琴中思古,又向志于琴道的崔遵度(北宋古琴家,湖北荆州人)请教“琴何为是”。

并问还有谁与他志同道合,崔公说是唐处士(唐姓,才德很高的隐士),于是范仲淹“拜而退,美而歌曰:有人焉,有人焉,且将师其一二。”

他为自己寻到能学琴与琴道的老师快乐如孺子。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载:“范文正公喜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操,时人谓之范履霜。

范仲淹熟治家甚严,教导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积德行善,范氏家风清廉俭朴、乐善好施。

一次,范仲淹让次子范纯仁自苏州运麦至四川。范纯仁回来时碰见熟人石曼卿,得知他逢亲之丧,无钱运柩返乡,便将一船的麦子全部送给了他,助其还乡。

范纯仁回到家中,没敢提及此事。后在闲聊中,范仲淹得知此事,不但没有责骂儿子,还夸奖他做的对。

范仲淹特别善于识人,当狄青(今山西汾阳市西河县人,曾代兄受过,面有刺字,作战时喜戴面具,披头散发)还是个下级军官时,范仲淹就对他很器重,授之以《左氏春秋》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

狄青从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后以武官任枢密使,成为一代名将。

张载(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人)少年时,喜欢谈兵,并立志要领兵取洮西之地。

二十一岁时,谒见范仲淹,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作为将领实在屈才,对他说:“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劝他读《中庸》。

后来张载遍观释老,无所得反而求六经,后成为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之一,宋明理学关学派的创始人,一代大儒。

富弼(今河南洛阳人)少年时,好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说:“王佐之才也”,并把他的文章给王曾(今山东省青州市人,名相)、晏殊(今江西省抚州市人,神童,名相)看,晏殊奇之并把女儿嫁给了富弼。

宋仁宗恢复制科(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后,范仲淹告诉富弼说:“你应该由制科步入仕途”,并推举他为茂材异等(特别出众的优秀人才),富弼从此进入官场,成为一代名相。

相传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城中文武官员,大多得到过他的推荐,惟有苏麟(今湖北宜昌市人),因在外县担任巡检,不在城里,未得提拔。

于是,苏麟就向范仲淹献诗一首,但该诗只有两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所以叫《断句》诗,范仲淹看了以后,心领神会,理解他的心情,便为他写了一封推举信,后来苏麟也得到升迁。

由于范仲淹对待羌民蕃户能诚信相待、和睦共处,在羌族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他当时的职衔是龙图阁大学士,族人亲热地称他为“龙图老子”。

范仲淹死后,羌人无不悲痛,羌族酋长数百人为他斋祀3日,“哭之如父”。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他勤学苦读、逆境成才的经历,这也造就了他做官清廉、关心民意、刚正不阿的形象,成为后人品学言行优秀的榜样。

孔子曾说为政者应该“先之,劳之,无倦”。范仲淹是个能真正践行这“六字真言”的好官。

明代有一个朝廷命官犯了死罪,朱元璋听说他是范仲淹后人,肃然起敬,立即释免了他。

但是,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范文程却是个汉奸,为范文正公抹黑,范文程原是明末秀才,后投降清军,为清军入关出谋划策,成为清朝开国功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