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在这座“华夏宝库”里,馆藏文物件(组)。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通过“它们”才得知,神秘的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一展厅▲历史书中多有涉及的商周青铜器就在博物馆的厨窗里静静的躺着,难以想象它们怎样穿过遥远的年代来到眼前,向我们述说那些深藏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
公元前11世纪中期武王灭商,西周王朝建立,历时三百年。西周时,丰京是宗庙和苑囿的所在地,镐京是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影响中华民族进程的大戏渐渐拉开帷幕。
今天,一起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商周王朝的青铜礼器,下面所介绍的青铜器都在陕历博第一展厅内展示,感兴趣的可以前往第一展厅了解。
多友鼎
西周多友鼎通高51.5厘米,腹径50厘米、深31厘米,重35千克,蹄形足高20厘米,径7厘米。鼎腹底部附着厚达0.2厘米的墨灰,是长时期的炊烹留下的痕迹,内壁后方铸有22行铭文,共计个字。
▲西周多友鼎内壁铭文▲多友鼎内壁铸有铭文22行字,详细记述了西周王朝时期将军多友率军在今泾水流域抵御猃狁侵扰的战斗情形,对研究西周军事、周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都具有重要价值,为西周重器之一。
函皇父鼎
西周晚期周厉王时期器物,立耳蹄足,腹壁稍外鼓,颈及腹均饰卷鼻兽纹。内壁一侧铸铭文37字。铭文书写笔道圆润,结构和谐,静中寓动,雄阔刚健,韵味十足。从外形上,可以看出周代的严肃性和从商代过渡中,人们性格稍微得到了一点点的释放。此文物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里面的37字金文,实则太漂亮了,有一种特别神秘的感觉,越看越神秘。
▲西周函皇父鼎铭文▲牛尊
牛尊为西周中期的文物。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贺家村。通高24厘米,长38厘米,腹深10.7厘米。
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一展厅内。通体为牛形,身躯浑圆壮实,四足粗壮有力,伸舌作流,背开方口设盖,盖钮为一立虎,盖与牛背以环钮相连,可随意开启而不脱落,腹背及足部满饰云纹和夔龙纹。整器设计匠心独运,造型雄健生动,纹饰华美流畅,为西周青铜艺术之精品。
日己方尊
日己方彝华美富丽,雄伟端庄,以饕餮纹为主题纹饰,具有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它的器盖和内底各有铭文18字,大意是天氏为亡父日己铸造祭器,庇护子孙万代。
盠方尊
尊,今作樽。是商周时代中国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青铜器,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
盠方尊,年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李家村西周窑穴出土。尊通高17.2厘米,口径17厘米,重2.75公斤。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第一展厅内。
盠方彝
盠方彝为长方形、圈足、顶式器盖,象鼻双耳,内铸铭文字。彝身铸满文饰,以夔龙纹为主题文饰,对称装饰,中间有圆形涡纹,器身角面以三层文饰装饰,上下两层为夔龙纹两个一组装饰,中间层与盖主纹相同。盖为四坡顶,铸有扉棱为脊。整器庄重规范、工艺精湛。
丙卣
丙卣,通梁高21.3cm、口径8.1×6.7、腹深11.2厘米,重1.8公斤。出土于岐山贺佳周原遗址,一级文物。丙卣小巧玲珑,以浮雕手法进行装饰。器盖有圆形握手,饰饕餮纹,盖饰变龙纹。器身饰大饕餮面,圈足饰变龙纹,云雷纹衬地,器盖铸有扉棱,提梁两头作兽首。形制庄重,纹饰华丽,是商代晚期青铜器工艺的典范。
宰兽簋
西周宰兽簋通高37.5厘米,口径24.5厘米,腹深13厘米,方座正面长24.8厘米,侧面长25.3厘米,高12.5厘米,重克。
器身至方座上有四道贯通的范缝痕迹,可见此两部分在铸造时均使用了四块外范。两耳部各有一穿孔,似为分铸耳部时所设之浇口。器盖内铭文外侧有一周数枚较为明显的垫片痕迹。
四足调色器
这件器物造型独特,方形的身体由四个桶状器组成,出土时桶形器中残留有矿物质粉末,推测它是用来调制颜料的器物。从同出的其它青铜器上的铭文可知,这些器物属于贵族史官毕公高的下属,一位叫“迹”的人。这件器物为西周时期史官书写工具的种类提供很大帮助。
它盉
盉盖内铸有做器者的名字“它”,因而称为它盉。盉顶上铸有一双目炯炯、双翅微张的卧鸟,盉前有一长颈兽头为流,后有回首顾盼的龙为扳手。盉与盘经常配套使用,商周时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盉用来注水,盘承接洗过的废水。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件外,还有很多珍贵的青铜器值得欣赏,更多青铜器的故事,可前往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一展厅内了解,来陕历博了解陕西,读懂中国。
注:所有图片皆来源于作者拍摄,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