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贺前进
70年前的关中大战---扶眉战役
年7月10日至14日,彭德怀司令员和习仲勋政委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 野战军,与41万国民党军进行了 的扶眉战役,完全解放了关中。扶眉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 的一次战役,歼敌4.4万余人,解放军壮烈牺牲多名指战员,伤亡合计多人。
扶眉战役纪念馆
扶眉战役结束后,解放军接受了新的任务,一部分向西北挺进,解放兰州。一部分向西南进军,配合第二野战军解放大西南。由于时间紧,天气炎热,除少数烈士的遗体转运回家外,绝大多数烈士的遗体都被安葬于各个战场。年,宝鸡地区公署决定在眉县常兴镇陇海铁路北的塬下建一个陵园,给烈士一个安魂之地,这是陕西省 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是中共陕西省委、宝鸡市委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是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少工委命名的红领巾实践教育基地。年12月,扶眉战役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侯省彦---用史实告慰扶眉战役的英灵
侯省彦,陕西省眉县人。生于年10月,毕业于凤翔师范学校,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曾多次参与扶眉战役纪念馆的文字编撰工作。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政协眉县委员会文史研究员。著有《难忘的扶眉战役》《扶眉战役故事》《校园春光》《任家城战斗》《激情在校园燃烧》《扶眉战役》《红色故事》《永远铭记》《不朽丰碑》《红色英模》等17部。其中《校园春光》获陕西省第6届教师 论著一等奖,《任家城战斗》被列为中共西安历史教育丛书。曾荣获陕西省、宝鸡市“百姓学习之星”,宝鸡市教育局、宝鸡市教育工会、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关教工作”“ 讲师”等称号,以及获得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功勋奖。其事迹《陕西日报》《各界导报》《宝鸡日报》连续报道,中央以及省市县电视台播放,被誉为“宝鸡市草根文化人”,为“扶眉战役树碑立传”的人,“红色信念永不灭”的人。
扶眉战役—刘福平与侯省彦的红色情缘
刘福平,扶眉战役第1兵团第7军第19师军需科科长刘恩明之子。
山西省晋绥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吕梁市晋绥边区文物研究院副院长;吕梁纪检监察学会影视部主任。
编著《走出吕梁的军需功臣》一书,以及同名专题纪录片,荣获 编著、五个一工程奖、《吕梁烽火》《热血晋绥》等书的编写,并获得了 编委奖。同时,组织参加《吕梁铁骨》《密战黑茶山》《军渡》等十余部电影的拍摄,作品三次入围全国金鸡百花奖,荣立个人二等功,制作了十二首吕梁英雄赞歌,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武警总部、中央电视台、中影集团、中国抗战纪念馆、山西大学、山西图书馆、吕梁学院等多单位播放和收藏。
年,刘福平与侯省彦在写作网上相识,并交流扶眉战役创作故事。年5月19日,侯省彦邀请刘福平参加《军魂永存》一书的研讨会,与甘肃、宝鸡、西安、山西的扶眉战役亲历者及革命后代相见,共同回顾扶眉战役这一光辉历史,为《军魂永存》的编著建言献策。会上,刘福平讲述了父亲刘恩明参加扶眉战役的故事。之后,刘福平被应邀为《军魂永存》题写书名,并为《不朽丰碑》题词:扶眉战役七十载,英烈长存十九师。侯省彦也高度评价刘恩明:走出吕梁,扶眉英雄,军需功臣,中国铁骨---刘恩明,其精神与日月同辉!与会人员李西岐现场赋诗:英雄儿女刘福平,自古战地风光耀。吕梁铁骨英雄造,寻回军魂福平揽,赋诗填词竞眉坞。刘福平与侯省彦因扶眉战役结下了深厚情谊,并积极的支持《军魂永存》的编著,担任副主编,将父亲刘恩明在扶眉战役的战斗事迹编入此书。
刘恩明简介
刘恩明(-),年7月15日生于山西省柳林县刘家山村。年参加山西省抗日救国联盟会,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晋绥边区游击队、百团大战和解放吕梁、临汾、汾孝、晋中、太原、扶眉、兰州、陇东、成都等战役及 ,出色完成了保卫延安、护送七大代表、甘肃、四川剿匪等作战任务。扶眉战役时任 野战军第1兵团第7军第19师军需科长。刘恩明年被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人民功臣”奖章;年被第7军第19师授予“英雄模范”光荣称号;年被国防部授予大尉军衔,并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解放纪念章等。
在光环与荣誉的背后,人民功臣刘恩明同志鲜为人知,默默无闻地为战斗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和装备需求。这份工作同样充满着危险,更艰辛曲折,他用自己的血汗,甚至生命谱写了共和国的壮丽乐章!
刘福平在撰写《走出吕梁的军需功臣》一书时,对父亲的戎马生涯感慨而发,作诗赞叹:转战南北军需路,青春热血为国捐。冲锋陷阵擒敌寇,功勋彪炳千秋铭。此诗并由刘福平书写题词,载入《军魂永存》。
来源:山西法制视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