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中国西部的一座小城,其规模用今天的标准来说,强于四线而弱于三线。陕西第二城的名号早已同省的榆林所取代,然而她又是一座不平凡的城。在这里,你能看到中华文明源头的雏形;在这里,你能明白中华文化的根与本;在这里,你能欣赏“中国”美。
有人说宝鸡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宝鸡已有余年的建城史,这座小城中蕴含着中国的大历史。宝鸡是“炎帝故里”,大量先秦史料表明,炎帝“生于姜水”、“长于姜水”、“育于姜水”。历代学者研究认为,典籍中的“姜水”,正是位于宝鸡的清姜河。宝鸡是华夏先民原始部落聚集之地,现已查明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约有余处,位于宝鸡市金台区金陵河西岸台地之上的北首岭遗址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处,宝鸡七千多年的历史,就是从这里算起的。
北首岭遗址比同处于关中渭河流域的西安半坡遗址要早余年,而且在北首岭遗址内还发现了年代比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更早的北首岭类型文化遗存,这为研究华夏文明演进过程提供了不可取代的重要资料。北首岭遗址出土的文物无论是从艺术角度还是考古角度,都有非常高的价值。比如网纹船形壶、鸟衔鱼纹壶和陶塑人面像等都是著名的史前文化艺术珍品。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了北首岭出土的文物,现在的中学教科书中也对北首岭遗址出土的文物有所表述。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都有北首岭遗址出土的文物陈列展示。北首岭遗址出土的彩陶器皿上刻画着许多的符号,其与姜寨遗址中出土的刻画符号相同,有关学者经研究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起源。
宝鸡也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在宝鸡扶风、岐山一带,有一座东西长达7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总面积约33平方公里的台塬,这便是周原。这里分布着公元前11世纪到前8世纪的大型古遗址,出土了大量卜骨、卜甲,以及大量珍贵的国宝青铜器。周原是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周文化是我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周文化经过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继承创新和汉唐宋明经学理学的弘扬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
从秦发迹于甘肃清水县一带开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其24代国君曾在宝鸡陇县、千阳、陈仓、凤翔建置过都城,秦文化也发源于此。秦文化是我国历史进程中最有建树、对后世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政治文化和制度文化。早期的秦文化在汲取了西戎、西羌等西部基本文化基础上,逐步发展壮大。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中央集权制,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基本国策。并吸收和兼容了六国等长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秦文化形态。秦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贡献,就是结束了诸侯割据达数百年的动荡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宝鸡作为周秦文化的肇基发源地,其悠久辉煌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可想而知。正是由于宝鸡曾经的辉煌历史,为宝鸡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里被称为“青铜器之乡”。汉代以来,宝鸡地区就不断有青铜器出土。近两百年来考古发现的青铜器,基本都在宝鸡境内。其中有很多是窖藏青铜器,数量共计数万。宝鸡历年来共发现周秦时期青铜器窖藏多个,其中多个分布在周原遗址及其周边地区。
宝鸡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其特征是重器多、铭文多、器型种类多。宝鸡现有的馆藏青铜器中,国宝级文物达55件、国家一级文物件、二级文物件、三级文物件,珍贵文物约占全国总数的71%。在国家公布的限制出境的36件青铜器文物中,宝鸡就占了8件。著名的晚清“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均出土于宝鸡。在宝鸡眉县杨家村窖藏未发现前,国内有纪年的青铜器只有60多件,标准器有38件,其中宝鸡出土15件,占40%。
宝鸡出土的青铜器铸有铭文数量也是非常之多,从目前资料来看,能收集到有铭文的青铜器就多达余件,多件青铜器铭文总数近字。著名的国宝“何尊”,年出土于宝鸡陈仓区的贾村塬,最早的“中国”二字的就出现在“何尊”的铭文之中,可以说“中国”源于宝鸡。
如今宝鸡出土的青铜器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觅到踪迹,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说:“世界上凡是有博物馆的地方就有宝鸡青铜器。”在历史上,宝鸡是一个非常辉煌的地方。近年来,宝鸡新的青铜器还在陆续发现中,我们的历史还将随着宝鸡的青铜器的出土而更加丰富。
或许正是因为历史上宝鸡地区青铜冶炼技术的发达,今天的宝鸡被称为“中国钛谷”。“钛”被誉为“二十一世纪金属”,有“生物金属,海洋金属,太空金属”的美称;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腐蚀、耐高温,记忆性等优良性能。宝鸡的钛材产量占全国的60%左右,占世界产量的22%左右。
宝鸡,也是宗教圣地。“金台、银台、玉台”是古代宝鸡的三大景观之一,也是中国西北道教的圣地。太极始祖、道教宗师张三丰曾在金台观修道传教,并在这里培育和创造了太极拳,这里也了成为太极拳的发源地。今天金台观以镇观三绝“神锄定柱、翻耳瓦罐、瓜皮书”蜚声海内外。还有张三丰亲手所种植的松柏等遗迹遗物,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宝鸡金台观乃是张三丰第一道场、太极拳创立之地。
位于宝鸡陇县西北部、陕甘交界处的六盘山南段景福山的龙门洞,是道教全真道龙门派的开宗栖真之地,龙门洞是道观建筑群,也是中国五大悬空道观之一,古称为“灵仙岩”。龙门洞始于春秋,建于西汉,并盛于金元。这里被奉为道教全真教“龙门祖庭”,名声远扬。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就曾在此避诏隐居,悬壶济世。龙门洞不但有深厚的历史韵味和浓重的道教文化底蕴,风景也极为秀丽奇险,奇险程度堪比华山。
宝鸡扶风的法门寺,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多年历史。法门寺地宫是迄今为止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的高宝物。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因此,法门寺也成为了世界佛教朝拜中心、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和海内外人士向往的旅游胜地,被称为“东方佛都”。
宝鸡眉县青化镇跑窝村秦岭北麓,古时因这里多豹窝故名“豹窝山”。清乾隆三十六年,陕西城固县的刘嘉录从意大利那玻利城圣家学院毕业,回国前谒见教宗,恳求给中国这片辽阔的牧场一座朝圣之在,幸获恩准。刘嘉录回国后传教于陕西各地,因见眉县豹窝山的地理环境酷似耶路撒冷的加尔瓦略山,于是绘图并上报给罗马教廷并获得教宗恩准,把豹窝山命名为“十字山”。随后刘嘉录便开始购地兴建了圣若瑟堂、圣母亭、十字山小堂、十四处苦路。圣地营建工程于年竣工,并定于每年5月3日的寻获十字架与9月14日的光荣十字架瞻礼为朝圣日。因此,眉县“十字山”成为了中国天主教十大朝圣地之一。
宝鸡不但有深厚的人文历史,还有丰富的自然风光。秦岭主峰太白山就位于宝鸡境内,海拔.2米,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来到太白山,犹如进入一副生动的森林景观画卷:苍山奇峰、清溪碧潭、文物古迹点缀其间,层层山峰高耸入云,潺潺溪流之间怪石嶙峋,令人流连忘返。“太白积雪六月天”,就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
宝鸡陇县西南部的关山草原,自古以秦人先祖秦非子养马而闻名于世。汉武帝之所以能挫败匈奴,除得益于文景之治国力大增外,还凭借于作战军队完成了由步兵为主向骑兵为主的转变,西域传入的良马佳驹在关山草原得以繁衍,满足了军事活动的需要,汉时关山一带牧养的马匹多达30多万匹。
“关山六月犹凝霜,野老三春不见花”。高寒气候使得关山草原气温凉爽温润,全年无明显夏季,春秋相连,冬季较长。这里的地貌与中欧阿尔卑斯山相似,这里荟萃了森林、草原、河流、山峦、峡谷等自然景观,纯朴自然又不失壮观。是我国西北内陆距离大城市最近、中国唯一以高山草甸为主的、具有欧洲风情的景观,享有“小天山”之美誉。
嘉陵江发源于宝鸡南郊的秦岭之巅,这里奇峰突兀,水流清澈,森林茂密,四季景色迷人。七女峰苍翠秀丽,济公石、飞来石惟妙惟肖,飞云瀑、黑龙潭气势雄伟,自然景观,神工天成,美不胜收。嘉陵江上的第一道峡谷就是灵官峡,全长6.6公里,因著名作家杜鹏程的一篇散文《夜走灵官峡》而闻名海内外。这里以峰秀水美、溪清滩碧、峡天一线、壁立千仞而著称,也是宝成铁路穿越秦岭的艰险地段之一。
宝鸡是一个多山多水的地方,自然景观枚不胜举。五镇之一的吴山,秦岭神奇第一谷的红河谷,关陇腹地最后一片净土的大水川,亚洲第一天坦群落的紫柏山,享有“第四季冰川地质公园”、“生物基因库”、“天然药物库”、“天然氧吧”、“关中后花园”等美誉的黄柏塬,还有总面积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的青峰峡等等。
宝鸡也可以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宝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重大贡献。地处关中西部的宝鸡,成为繁荣兴盛的抗战后方,更是联结西北、西南的大后方和国际援助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陇海铁路未达宝鸡之前,关中西部及陕南、陇东等地商货,以公路运抵西安火车站再转铁路东运,东路商货则在宝鸡落地,再行发送川甘、新等地。陇海铁路通达宝鸡后,宝鸡成为关中西部的物资集散地。全面抗战爆发后,宝鸡更成为军需民用物资的重要中转站。宝鸡作为当时陇海铁路的终点,出入川陕的交通要道,自武汉沦陷后,所有陕甘川农工商所需要的物品,均由宝鸡出入。
正是宝鸡这种交通枢纽的优势,吸引了大批沦陷区工厂的内迁。汉口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河南漯河的大新面粉厂等纷纷迁往宝鸡,连云港、徐州等地的机修厂迁到宝鸡后重新组建了新的宝鸡机车修理厂。于此同时,宝鸡又筹建了容量千瓦的发电厂。之后宏文造纸厂、申新机械厂、太华纱厂、维勤纱管厂、振兴染织厂等大机器生产工厂等企业陆续建了起来。
抗战期间迁入宝鸡的大工厂达24家,曾经狼狐出没、荒芜千载的十里铺,变成电灯日夜闪烁,机器轰鸣的秦宝工业区。这里工厂厂房相连,街道车水马龙,商铺鳞次栉比。随着许多外地移民的涌入,人口达到2万余,超过原县城人口的两倍,呈现了战时难得的繁荣景象,充分发挥了支援前线的战略后方的作用。
随着内迁宝鸡工厂的投产,首先为解决抗战急需及民用工业品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年公布的资料表明,当年内迁宝鸡十里铺地区的工厂,生产棉纱10件,布60万匹,面粉50万袋,纸令,铸铁吨。发电厂的建立,不仅解决了十里铺地区的生产用电,还为宝鸡城区提供了能源。宝鸡的用电照明,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宝鸡是一座非常包容的城市,抗战期间,宝鸡接纳了大批沦陷区流亡人员。据资料记载,年,宝鸡城内只有六千七百人左右,到了年,城内居民已高达近十万人,除了从华北沦陷区迁徙过来的难民之外,还有许多从河南逃来的难民。为了解决这些难民的生计问题,以宝鸡为大本营的西北工合,组建各种工业合作社多个,安置就业劳动者近20万人。这些工业合作社与外地内迁宝鸡的工厂,共同组成了宝鸡工业生产的主力军,构成了巨大的抗战后方生产力。大批抗战物资,源源不断从宝鸡送往抗战前线。
正是因为宝鸡为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保障,当时的日本侵略者大为恼火,曾先后多次对宝鸡城区进行狂轰滥炸,使得宝鸡经受了极大的苦难和摧残。年10月31日,日军轰炸机中队在对宝鸡轮番轰炸前,曾在武汉宣布,他们空袭的目的,就是为了消灭在宝鸡的中国工合这种新的工业形式。抗战时期崛起的宝鸡工业,历经战争的洗礼,不断巩固和发展,到抗战胜利时达到多家,成为宝鸡工业的基础和母体。
宝鸡,古城陈仓、雍城,民间又称为西府。正是宝鸡这种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使得宝鸡的饮食在博采各地之精华,兼收民族饮食之风味,挖掘、继承历代宫廷小吃之技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宝鸡的饮食以其品种繁多、风味各异而著称。宝鸡主要的小吃有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凤翔豆花泡馍、醋粉、凤翔削筋面、蒸面皮、烙面皮、麻酱凉皮、西府扯面、文王锅盔、金钱肉、腊驴肉、驴肉泡馍、大肉泡馍、腊汁肉夹馍、水煎包等。
宝鸡的民俗文化也特别丰富,皮影、农民画、凤翔草编、凤翔年画、马勺脸谱等,因此宝鸡也有“中国社火之乡”、“中国泥塑之乡”、“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之称。中国仅有以青铜器命名的专题性博物馆在宝鸡;中国目前最早的刺绣制品遗物出土于宝鸡;中国目前最早的温食器带盘鼎出土于宝鸡;出土于宝鸡的卫鼎铭文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买卖地契。
今天的宝鸡,还是那座西部小城,毫不惊艳。然而这座小城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魂。我们或许因一句话而爱上一个人;或许因一张图而寻访一座城。宝鸡,是每位中国人一生应该来一次的地方。看中国,来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