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长老作为近代禅门泰斗,其主要佛教界所做出的贡献,除了恢复重兴寺院功德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后世禅宗复兴而选择培养储备了大量的弘法高僧与护法居士,其门下嗣祖沙门比丘较为著名的有十余人,其中释一诚、释传印两位大德高僧还先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读传而敬师,敬师而敬佛。法布施得智慧,财布施得财富,无畏布施得健康
请帮忙转发本书,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有话要说:很多有心向佛的读者朋友,看了《印光大师》和《虚云长老》的其中一个章节之后,就留言说要保佑什么什么的,其实这是你们内心的一种祝愿,这是好事。但是要想真正有福报,还需多多行善积德,并不是嘴巴上念几句南无阿弥陀佛,佛祖就会保佑你。心不善,不舍得去付出努力,自然就得不到福报。那些处在人生迷茫中的朋友,建议你们沉下心来,好好看完这两本书,看看这两个得道的高僧,是怎么做人处事的,相信你们对人生会有一个真正的领悟。)
上一节说到德清(虚云长老)跟随慈禧太后,从北京一路到西安,看着诸人吃尽了苦头,他却另有所悟。岑春煊见太后极看重德清,劝他还俗为官。
德清说,他若是想做官就不会等到现在,早在十几岁时,他就放弃了仕途。岑春煊见说服不了他,就把西安最大的卧龙寺交给他住持。光绪因暂无住处,也安置在寺内。
卧龙寺位于西安碑林柏树林街,创建于汉灵帝时(—年)。隋朝时称“福应禅院”。
却说光绪二十七年,德清住持卧龙寺后,因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之故,给卧龙寺带来新的繁荣。慈禧太后施银千两重修殿宇,并建立石牌坊一座,宏大精美。慈禧还亲书“慈云悲曰”、“三乘迭耀”匾额赐寺,并为山门书额,“敕建十方卧龙禅林”。随后西藏、蒙古的喇嘛、王公千里迢迢送来各类真品、佛像,其中佛像均诏令送卧龙寺供养。当时正是闰八月,天气酷热,山西、河南、陕西、甘肃一带干旱的消息不断传来,各地灾民蜂拥而入西安。不数日,整个西安城里灾民云集,他们皆露宿街头、乞讨巷尾。德清在卧龙寺住下,有时出去走一走,一路上举目皆是瘦骨如柴的灾民,有的腹胀如鼓,有的奄奄一息;有的因乞讨不到而饿毙横尸街头……俄尔有成群结队的野狗,它们瞪着红红的饿眼如幽灵般在西安城里四处游荡,一旦见到死尸便扑过去抢食。整座长安城里,饿殍横列,尸骸恶臭冲天,惨不忍睹!德清见状,即与卧龙寺方丈东霞和尚商量,联络全城僧尼设点开办施粥厂赈济灾民。德清将他的想法与李莲英等人说了,他们纷纷到地方豪富人家化缘,东霞和尚也带头将寺中粮食献了出来。
二三天之内,西安城中僧尼开办的八个施粥厂开始施粥。然而杯水车薪,各个施粥厂全天施粥还应付不过来。轮到那些老弱病残的灾民,或来晚了、或排队半天仍未领到粥,德清即带头不吃饭,让寺僧把斋堂里的饭粥拿出来施舍。如此,全城八个施粥厂一直支撑到救兵到来,粮食运进,才让局势平稳下来。
其时,慈禧太后在西安下懿旨嘱李鸿章、奕劻与八国联军代表谈判,一边又今西安巡抚岑春煊礼请德清在卧龙寺主法,举办祈福息灾大法会。法会那日,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亲到卧龙寺拈香礼拜。德清身披大红祖衣登坛主法,率全城数百僧众齐诵佛经,声传寺外数里,场面之隆重、壮观在长安城里空前绝后。法会后,德清法师之名甚盛,来到卧龙寺拜会者络绎不断。有的请说法,有的请诵经,也有不少人要求替他们治病消灾,弄得德清不但难于正常修行,而且整个卧龙寺都是熙熙攘攘的。一日,岑春煊得空来寺拜会德清,道:“德清师在南方的名气更大,有不少人以与你结缘为荣。”
德清道:“名利乃身累物,出家人不能有名利。”
岑春煊道:“江浙地方有个叫朱绍政的官说认得你。”
德清道:“此人认得。”
岑春煊道:“此人好还是坏?”
德清道:“出家人不问世事。”
岑春煊诚恳道:“你我非外人,实不相瞒,下官近日蒙太后看重,想接近的人太多,对他我也不是太了解,你们相识多年,自然知道他的好坏。”
德清道:“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人无所谓好坏。”
岑春煊道:“好,我知道了。”
岑春煊离去,稍后又有李莲英带了几个皇宫中人来访,德清暗暗叫苦:如此下去如何修行?送走李莲英,德清法师向东霞和尚说起自已的苦处,并向他告假,次日便悄悄地离开卧龙寺,前往终南山。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为秦岭山脉一段,西起陕西宝鸡眉县,东至陕西蓝田,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之美誉。
终南山不仅风景奇险,且为道教发祥地之一。楚康王时,天师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过关,遂守候关中。稍后,果有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此人号称老子。尹喜将其请至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老子在楼南高岗上向尹喜传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道教由此而生。道教产生后,尊老子为道祖,尹喜为文始真人,奉《道德经》经典。自尹喜草创楼观后,历朝于终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楼观之南筑老子庙祀,汉武帝则于说经台北建老子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道云集楼观,增修殿宇,开创了楼观道派。
进入唐代,因唐宗室认道教始祖老子为圣祖,大力尊崇道教,又因楼观道士岐晖助李渊起义,李渊称皇帝后,对楼观道分外青睐。
光绪二十七年十月,时年六十二岁的德清辞别西安独上终南山,觅得狮子岩洞,岩洞清幽无限,洞外白云缭绕,德清心忽有所动,从此改法号为“虚云”。
话说虚云在岩洞住下,正逢下雪,山上冰天雪地,无水,他即化积雪为饮;无粮,上山觅树根、采野果为食……这山上甚为荒凉,不闻人声,正是个修行的好去处。后在采野果途中,先后遇二个出家人,一为戒尘,一为复成。这二个出家人性格迥然不同,复成性情温厚,时向虚云问寒问暖;戒尘性烈,自恃是个讲大乘经典的法师,他闻听虚云在高旻寺开悟,甚为不屑。
虚云上人在这深山老林修行,因与外界断绝,杂念不浸,禅功自是突飞猛进,不出二月,就觉已恢复到在高旻寺时的境地。他不敢松懈,每日精修苦炼,不觉中就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日。虚云想到年关将近,当日便下山化的一些芋头,准备过年食用。
却说虚云背了一袋芋头从山下回来,想着已有一日未曾进食,遂在洞中生火煮芋头,岁将岁暮,万山积雪,严寒彻骨,岁寒芋头难熟,虚云上人便坐炉边趺坐待熟,不觉入定禅境。这时,外面来了一个人。(欲知来人是谁,请私信我,求情两部高僧传记,学习民国高僧的修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