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上班急急忙忙写了秦岭七十二峪眉县篇的泥峪和西汤峪,有网友善意提醒说还有铜峪,这里谢谢。其实秦岭峪口很多,就拿七十二峪来说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我在采编时不可能都把它们都采编进去。我每篇都说,我采编的目的仅仅就自己走过的路和知道的我们大秦岭写一个东西留作记忆,如果亲爱的网友愿意看就分享,不愿意看请您绕道,在此表示感谢。尽管很担心有网友说三道四,但还是坚持自己的采编,可以走自己的路,但不能堵住别人的嘴。
这里接上回,虽然滑峪我没有听说过,也没有去过或许路过也不知道,秦岭七十二峪通行证也没有介绍,但是有一个版本七十二峪把滑峪写在其中,所以作为资料我还是要记忆一下。滑峪也位于眉县汤峪镇,我想既然在汤峪镇,那肯定也是林森茂密,河水潺潺,或许也是上太白山的另一条通道,或许还有那不为人知的故事和传说。既然不知道就不胡说了。看来有时间得去一趟滑峪感受一哈。如有知道的欢迎友好网友留言,感谢。
说到小黑峪、大黑峪,秦岭七十二峪通行证里都没有把这两个峪纳入其中,但网络上有几个七十二峪版本都有小黑峪、大黑峪记载,所以我这里还是按网络版给予记忆。实际上我去过眉县的黑峪,对于小黑峪和大黑峪我要不是为了写和记忆秦岭七十二峪还真的不知道,又有点井底之蛙了。我只知道从黑峪可以走到铁佛寺和白马寺,因为曾经有过穿越,关键是移动硬盘数据丢失了,要不看着照片肯定能回忆起来的。眉县的黑峪和周至的黑峪有些不同,比如周至黑峪黑河水库。但其它景色都和秦岭里的峪口基本相同,沿路山水如画,泉水叮咚,森林茂盛,山谷山泉错落有致,有古老的传说,也有流传的故事,这里也古松倒挂,绝壁悬崖,山梁苍翠,秀色欲滴,是一个赏山玩水消暑的好去处。更多的资料网上也没有,还是寄希望于眉县的网友更正填补了。
斜峪就我知道的而言应该位于眉县、岐山和太白县的交界处。因为我们经常从位于岐山的五丈原镇翻越到斜峪关石头河水库,还在那里钓过鱼,它的上游就位于太白县境内。说起斜峪大家一定记得褒斜古道,也称褒斜道,有资料记载南口在汉中以北的褒谷,北口在斜峪关,通称褒斜谷全长公里。栈道南端叫小石门,北端叫大石门,据说当时开凿山石不是用铁器或火药,而是原始的“火焚水激”法,还有说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栈道。我们所说的五丈原就在斜峪西边的原上,属于宝鸡市岐山县,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故事我想大家都是知道的。或许正因为次,斜峪留下很多汉魏以来历代著名官员和文人提名以及诗歌,称为“石门石刻”。沿斜峪关上行就是石头河水库,两岸都有公路,沿东侧公路可以直接驶入太白县城,从太白县城走太洋公路,就到了我们常说的秦岭里的九寨沟——太白黄柏源大箭沟。
下面再说说秦岭七十二峪通行证里介绍的眉县其它峪口。一个就是网友提醒的同峪,这个同峪不是这个铜峪,据网上资料和七十二峪通行证介绍,这个同峪是在宝鸡市岐山县与陈仓区的交界处,我知道的石榴山就在同峪北坡,因为过去我们经常登石榴山。所以这里就不能把这个同峪写入眉县的峪口。还有网友指眉县还有一个这个铜峪,在网上查了下,这个铜峪确实在眉县,它位于眉县营头镇,这里据说还是周秦文明发祥地,谢谢网友的提醒,这里也就不细说了。
另外秦岭七十二峪通行证里还介绍了眉县的另一个是赤峪,这也是我没有听说过的,我只知道周至有个赤峪,在网上百度查了下,据了解眉县的赤峪就是红河峪,也就是红河谷,也叫赤峪河,源出太白湫,因太白八景之一的“红河丹崖”而得名。自古是登太白山古道之一,这里还有古老的传说,也有美丽的描述,有人说红河谷是镶嵌于秦岭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们陕西的后花园。一个无暑无尘的清凉净地,是我们远离喧嚣都市,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胜地。有诗为证“烟景烟情赤峪关,丹青醉写园中园。宫观林立香弥远,赤水迤迤秀可餐。双洞仙贤同聚首,单龟时仰太公船,穿林欲上福泽地,隔断红尘蟠龙湾。”(来自网络)
关于眉县的六个峪就记忆这么多,实际上记忆的比六个峪要多,可能又有网友要提出异议了,我想没必要,只是个人的记忆和采编,网上也有好多版本,记录的都不一样,我们也是看看而过,有好的建议和我不知道的欢迎大家留言指正,希望语言不要不友好,不要对别人的东西说三道四,都是在学习分享记忆,何必要那么苛刻呢?我是一个正能量的人,但不是文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写的肯定不全面,文字、逻辑也肯定有错误,希望用友好的正能量来评价,谢谢。
感谢秦岭七十二峪通行证和网络平台,也感谢友好的网友分享。(为了发文需要,选了几张也是秦岭里的图片,自己拍的,图不对文,但是文中所在的峪里片片,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