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照理读史!
就像每个国家都有个首都一样,每个省级行政区也都有一个行政中心。这个行政中心往往都是各个省份的政治中心,或者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是整个地区的中心城市。
历朝历代每个地区的行政中心,有的长期不变,但也有的是频繁更换。咱们今天就要说一说河北,这个省份的行政中心可是在短短的70年间变更了11次。
清朝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步入“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而紧邻都城的直隶省受到影响,被不断更改行政中心。
起初,直隶的行政中心是保定,保定的名字也是取其“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义,统治者把直隶看作是保护京城的重要屏障。
晚清时期,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为方便对通商口岸的管理,清政府将通商事宜交给了直隶的总督负责。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直隶总督在直隶的保定,但不在通商口岸的话,怎么管理当地事宜呢?
同时,保定作为直隶的中心已达年之久,洋务运动以来还建立了许多近代实业,其地位不可轻动。
没办法,清政府做出了一个决定:让直隶的中心随季节变动。每年通商口岸春融开冻,就把直隶的行政中心迁到天津,等到冬令封河再迁回保定。
后来,随着天津作为口岸城市的地位不断上升,保定原本的地位也就受到了影响。光绪二十七年,袁世凯上书朝廷,彻底将总督衙门迁到了天津。
年,国民政府将直隶改名河北。此后数年间,河北的省会先是天津,后来又变成了北平。
年中原大战,张学良带领东北军占领了平津地区,紧接着下令又将河北省会迁回了天津。
年,迁回保定,但此时的保定已经不再是几百年前那个能“保卫大都,安定天下”的城市了——民国初期,保定城内仅有4万人,到再次成为省会也仅有8万人。
年,日军占领河北,国民军不时在省内打游击或者在省外抗战,省会保定也就名无其实了。
后来,还是因为战争,河北的南宫逐渐成为了实际上的省会,南宫成了河北的敌后中心,得到八路军的支持,两军也再次共商抗日大计。
后来因为两军合作出现分歧,河北的省政府也就随国民党军奔走于洛阳一代,就这样,直到年,洛阳都是河北的省会。
同年日军攻占河南许昌,威胁洛阳,河北省会又迁往西安,后来又疏散到眉县;一个月后日军投降,迁回西安,之后又迁到郑州。
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国民党军不敌八路军,河北省政府的工作人员也就滞留在新乡,一时无法重回保定。
后来,国民党只能派飞机将河北省政府人员先接到北平临时办公,直到年才又重新回到保定,这才结束了河北省会在外长达9年的漂泊之旅。
短短15个月之后,国共对峙局势发生变化,河北省会又被迁到北平。等到建国后,解放军要确定河北的省会归到哪座城市。
当时,石家庄和保定是河北省会的考虑选择。一个省的中心城市,首先要能带动经济发展,石家庄虽然当时的发达程度也并不高。
但反观保定的情况,只是一座历史名城,其它作用并不优于石家庄,正当要实施这一决定的时候,却因为经济困难一切要厉行节俭而停滞不前,这一次搬迁就被搁置。
到了年,天津划归河北,成为河北省会。年,天津再度成为直辖市,这下河北省会又迁回了保定。
两年后,因为河北省会的职能在过去几年间分散于保定、石家庄和天津三地,不便管理,于是,石家庄凭借自身更强大的经济潜力成为河北省会。
至此,河北的省会才最终确定下来。
原作者: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