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发布的数据,中国杨姓人口万,占全国人口2.63%,在全国姓氏人口中排第6名。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与杨姓有关的那些事。
百家姓杨
01杨字和杨姓图腾的含义
在了解杨字和杨姓图腾的含义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山海经·海外东经》中的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意思是,汤yáng谷这个地方有棵扶桑树,是十个太阳洗澡的地方,在黑齿国的北面。在水中间,有棵高大的树木,九个太阳停在树的下枝,一个太阳停在树的上枝。
山海经中汤谷扶桑树十日居木的画面
这里的汤yáng谷就是旸谷,是神话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与之对应的是虞渊,虞渊是传说中太阳落下的地方。这个汤谷是上古时期我们祖先东夷羲和族人祭祀太阳的地方,据专家考证大概率指的是现在山东沿海地区的日照市,这里是东夷文明的摇篮,也是我国东方太阳文化的发源地。
山东日照,年元旦日出照片
经常听到杨姓的朋友在介绍自己姓的时候会说木易yì杨,实际上这个地方木字右边这个字并非容易的易字,而是昜yáng,杨字的发声就取自右边的这个昜yáng字。
东汉文学家许慎在公元-年完成的《说文解字》中这样描述昜字:开也。从日一勿。一曰yuē飞扬。一曰长也。一曰彊者众皃mào。这段文言文直接翻译过来就是:昜,表示敞亮。字形采用日、一、勿三个字组成来表达其含义。有一种说法是“昜”表示飞扬。有一种说法是“昜”表示漫长。还有一种种说法是“昜”像无疆的大地受到太阳普照的样子。
深层次解读,这里许慎的开也到底是指什么东西开?很容易联想到漆黑的夜空中天门打开,太阳从黎明前深深的黑暗中喷薄而出的开,那么后面的几个一曰(yuē)所表达的意思就更容易理解了,太阳刚刚浮出地平线的一瞬间,一个伟大而神圣的火球轻盈地往上跃升,这是第1个所谓的“一曰飞扬”。随着太阳渐渐的升起,霞光不断扩展,越扩越大,越扩越红,这是第2个所谓的“一曰长也”;日出当空,隆重辉煌,普照大地,正是所谓“一曰彊者众皃”。所以古代昜字同太阳的“阳”字。
《说文解字》中这样解读杨字:木也。从木昜声。杨字是个形声字,由“木”和“昜”组成,左边的木表示此字与树木有关,表义。右边的昜表音,杨字发音取右边昜字的发音yáng。杨字实际上就是对山海经中所描述的汤谷有扶桑,日升汤谷的最形象的写照,左边是扶桑木,右边上面是日,下面是汤谷(旸谷)。
新中国成立后,简化汉字时把右边的昜简化为,变成了现在的简体字“杨”。
古体杨字
杨字的字源
了解了杨字含义之后,我们再来看下面的杨姓图腾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左边就是扶桑木,右边是日升汤谷。与上面杨字的字源所表达的意思类似,扶桑木旁,日升汤谷。
杨姓图腾
02杨姓主要来源——姬姓杨氏
上文提到在《山海经》中记载,在东方海边的汤谷,生长着高大的扶桑树,东夷氏族并不像现代人那样了解太阳升落背后的天体原理和规律,从观察到的现象自然的认为太阳是从海里升起来的,所以就把汤谷视为太阳升起来的地方。同时他们通过观察太阳从出到落,在扶桑树东西两侧的升落高度变化来计算时间,被称为扶桑历。由此,这个古老的氏族就被称为杨氏部落,这是杨字的起源,也是最早的以杨为氏的群体。
后来的杨姓,主要源自周朝时期的三封杨候典故中三个姬姓杨侯,都是周武王不同分支的后代。关于三封杨侯,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
三封杨候第一种说法(依据史料记载)
第一次封杨侯:周宣王四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年,周宣王封他的儿子姬尚父为杨侯,封地在商朝时就存在的杨国(今山西洪洞tóng县境内),依据是年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的西周四十二年逨鼎内的铭文中提及余肇建长父侯于杨,余令汝奠长父。意思是:我(周宣王)把儿子长父册封到杨地为侯,我令你(逨,逨鼎的主人公,周宣王的一个得力干将)全力辅佐长父。
历史背景是当时的北方游牧民族猃狁(xiǎnyǔn),在杨国一带猖獗,那时晋国尚未崛起,周宣王中兴后,派逨帅军出征,将猃狁赶出杨地,杨地被收回,于是封儿子长父在杨地为侯。这里铭文中写的是长父,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把这个长父写成了尚父,后面查阅的文献此处周宣王封杨侯的儿子都是尚父。
后来西周公元前年被灭,杨国也逃不脱被灭的命运,逃亡的姬尚父后代从此就以国名杨为姓,这一支杨姓氏族以姬尚父为始祖。
西周四十二年逨鼎
西周四十二年逨鼎内的铭文
第二次封杨侯:姬尚父公元前年受封杨国,公元前年,西边的犬戎来犯,曾经为博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西周末代国君周幽王,曾多次点烽火谎报军情欺骗各路诸侯前来勤王,只为博美人一笑,在这次犬戎之乱中,再也没有诸侯前来救他,最终被犬戎杀于俪山,西周灭亡,姬尚父封侯的杨国也难逃被灭的命运。随后犬戎之乱被平息,周平王东迁洛阳后,重新封原来姬尚父的后代曾孙为杨侯,这就是第二次封杨侯。主要依据是在唐代林宝年写完的《元和姓纂》中的描述:周宣王曾孙封杨侯,为晋所灭。
这次封杨侯后,到晋国晋献公时期(公元前-),杨国最终被晋国所灭。被灭后姬尚父曾孙的后人成为另一支以国为姓的杨姓氏族。
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
第三次封杨侯:晋献公姬诡诸灭杨国之后,将杨国封地给弟弟姬伯侨作为食邑,封姬伯侨为杨侯,这是第三次封杨侯。
杨氏始祖杨伯侨像
伯侨的儿子叫姬文,孙子叫姬突,任羊舌大夫,因食邑羊舌而改姓羊舌,自此之后百年都以羊舌为姓,是后来羊舌氏和简化后的羊氏的始祖。这里的羊舌之地被分为三个县,分别是铜鞮dī(今山西沁县)、杨氏(今山西洪洞县),平阳(山西临汾市)。
羊舌突的儿子叫羊舌职,羊舌职有四个儿子,分别是羊舌赤(字伯华)、羊舌肸(字叔向/叔誉)、羊舌鲋(字叔鱼)、羊舌虎(字叔罴pí),后来在晋悼公时期都成为晋国公卿,被称为“羊舌四族”。其中次子羊舌肸为晋太傅,也就是晋国太子姬彪(后来的晋平公)的老师,食邑在杨氏(今山西洪洞县),先后辅佐了晋平公姬彪、晋昭公姬夷、晋顷公姬弃疾三代晋国诸侯,在春秋晋楚争霸舞台上纵横驰骋60年,是春秋时期有名的贤能之士。从羊舌肸这里,左传等史料中已经称其为杨肸了,是史料里面记载的最早的以杨为姓的人。
羊舌肸(杨肸,字叔向)
羊舌肸的儿子叫羊舌食我,字伯石,继承了羊舌肸的爵位和封邑,到羊舌食我(杨石)这一代,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导致羊舌氏被灭族,南宋郑樵年所著的《通志·氏族略》中是这样描述的:叔向生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曰杨石。党于祁盈,盈得罪于晋,并灭羊舌氏。叔向子孙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意思是:叔向(=羊舌肸=杨肸)生伯石(=羊舌食我=杨石),字食我,以封邑为氏叫杨石。因为与祁盈结党,得罪了晋国,导致羊舌氏被灭族,子孙后代在这次灭族事件中逃亡于华山仙谷,定居在华阴(今陕西灵宝)。
这支逃亡的杨姓后代,后来发展成为杨姓最大的支派,史称弘农华阴杨氏、杨氏正宗,东汉著名的四知先生杨震、隋朝皇帝杨坚、唐朝杨贵妃、宋朝杨家将都出自这个支派。
第三次封杨侯
羊舌食我这一代被灭族,早在羊舌食我出生时就被他的奶奶神预言了。这个神预言的奶奶名叫羊舌姬叔,也就是羊舌职的老婆,羊舌肸的母亲,曾经成功预测了羊舌职的三儿子羊舌鲋长大会因贪污而亡,羊舌职的四儿子羊舌虎会因劫难而死,都不幸一语成谶。羊舌食我出生时,他的奶奶羊舌叔姬看了一眼就说:是豺狼之声也,狼子野心。非是,莫丧羊舌氏矣。意思是这哭声是豺狼的声音啊,豺狼一样的孩子都有一颗冷酷野蛮的心,除了他,没人能让我羊舌一族灭亡啊。
据《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公元前年,晋国大夫祁盈无意间得知他的两个家臣祁胜与邬臧居然“通室”(即换妻),大为震惊,身为贵族,自然无法容忍属下做出有违纲常伦理的事情,马上就命人去将二人抓起来。祁胜则偷偷安排人贿赂晋国的执政荀跞,让荀跞帮忙向晋顷公求情。
当时晋顷公正愁自从晋献公之后晋国权利逐渐被其他外姓士大夫所把控,怎么清除和收回这些旁落的权利,一听荀砾所言,正中下怀,认为祁盈这是滥用私刑,就逮捕了祁盈。此时,祁盈的家臣则心想:既然同样是被杀,还不如让主公听到祁胜和邬臧的死讯,也可以痛快一下。于是,祁盈的家臣就杀了祁胜和邬臧二人。
当年6月,晋顷公判处祁盈死刑,同时因为羊舌食我(杨食我/杨石)与祁盈走的比较近,属于帮凶,也一并下令判处死刑,晋顷公借此事趁机一次灭了祁氏和羊舌氏两大家族。
三封杨候第二种说法(依据广东梅州杨氏族谱为代表的杨氏族谱)
第一次封杨侯:周成王之子周康王,封周成王之弟叔虞的二儿子杨杼为杨侯,犬戎之乱中灭国,后代为第1个杨姓分支。
第二次封杨侯:杨杼的第6世孙杨康,跟随周宣王北征阵亡。无后代,周宣王把第5个儿子涧(尚父)过继给康,到周幽王即位后,才把尚父封为杨侯。第二封的杨国在晋武公、晋献公时期被晋所灭,后代为第2个杨姓的分支。
第三次封杨侯:二封杨侯的杨国被晋武公灭掉后,将儿子杨伯侨封为杨侯。后面故事同第一种说法,到杨伯侨5世孙杨石(杨食我)时,因祁盈之乱被晋顷公灭族,后代逃亡华山避难,从此定居华阴,以故国国名杨为姓,逐渐发展成为杨姓的主流,即弘农华阴杨氏。
两种三封杨侯说的争议点,主要集中在第一封和第二封杨侯的定义,第三次封杨侯是一致的,都是封杨伯侨为杨侯,因此杨伯侨被公认为杨姓的得姓始祖。
最大的争议点是第二种说法中的第一次封杨侯的被封对象杨杼是否真实存在:认为不存在的一方依据是从先秦典到汉唐,乃至明清历代与杨姓有关的史料中,都从未提到过杨杼。北方山西社科院家谱资料中心收集的45部杨姓族谱中也都没提及。认为存在的一方依据是南方以梅州杨氏族谱为代表的杨姓族谱,且认为族谱是史书的补充,要求族谱中的人在史书中有记载是本末倒置。
杨姓始祖杨伯侨像
03杨姓的其他来源——改姓和赐姓
包括杨姓在内的百家姓各个姓氏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大量的改姓加入,主要是包括为了避难、避仇而改姓,或者是收养、过继后改姓,还有被赐姓后改姓,以及少数民族改汉姓。
1.来自扬邑:古代的时候,杨字与扬字通用,封邑在扬的后代有一些人也以杨为姓。
2.三国诸葛亮赐姓:诸葛亮平定哀牢夷后,赐给当地少数民族为汉族的姓,其中包括杨姓。还有汉族常见的赵、张、李等姓氏。
3.孝文帝汉化少数民族改姓:公元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政策,其中包括姓氏的汉化,将鲜卑的莫胡卢氏改为杨姓。
4.少数民族改姓:在少数民族白族中,杨姓一直是第一大姓,五代十国时白族杨干贞曾于公元年在云南建立大义宁国,在位8年后被海通节度使段思平所灭。除了白族以外,满族、纳西族、苗族、回族、拉祜族、侗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杨氏。
5.隋朝隋文帝赐姓:隋朝初年,隋朝大将尉迟崇在与突厥的交战中战死,尉迟崇的幼子尉迟义臣被隋文帝带进宫中抚养,并作为隋文帝的贴身侍卫,隋文帝杨坚感念尉迟崇为隋朝立下的功勋而赐其子隋朝国姓杨,从此尉迟崇的儿子尉迟义臣改名为杨义臣,他的后代从此都姓了杨。
6.董杨连宗收养改姓:唐末五代时,同为河南固始传庆乡老乡的董思安和杨明珠一起跟随建立五代十国中闽国的王审知到福建做官,后来董思安起兵去建州勤王,就将3岁的儿子董兴寄养在杨家,儿子长大后就以杨为姓。
南宋宋高宗时,浙江余杭人董世兴在福建泉州做官,与泉州人杨梦龄关系特别好,董世兴不幸英年早逝后,儿子董君选托付给好友杨梦龄抚养长大并改姓杨,后来以杨姓入朝做官,杨君选临终前曾叮嘱后世改回董姓,直到明朝时其后世子孙杨道宾中榜眼入朝做官,上奏朝廷要求恢复董姓,明神宗御批:既承久代,不准复姓,钦赐董杨公,仍以杨传嗣。自此就有了董杨氏,福建泉州的董杨大宗祠则见证了这段历史,这两次改姓,使董、杨两姓结为友好姓氏,世代联宗,成为亲族,所以泉州早期有董杨两姓互不通婚的民间约定。
泉州董杨大宗祠
7.宋朝倪姓为避祸改姓杨:宋朝龙图阁学士倪炤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新州,倪炤还在襁褓中幼子倪顺,被藏匿到位于浙江诸暨概浦的外婆家抚养长大,外婆用年少的舅舅偷换,才让倪顺得以保全并顺利长大,倪顺长大后念及外婆家的恩情决定改为杨姓,这就是如今浙江诸暨概浦的倪氏杨姓。
04杨姓望族、祖地及祭祖活动
杨姓始祖杨伯侨被封于杨国(今山西洪洞县),因此山西洪洞县是公认的天下杨姓的祖地,但是由于到杨伯侨五世孙杨石(杨食我)的时候家族因陷入祁盈案而惨遭灭门,只有部分后代逃往华山。因此洪洞县本地姬氏杨姓的后代并不多。
如今每年清明节都会在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举行盛大的寻根祭祖大典,4月4日为主祭日,到年已经举办了31届,这个祭祖大典主要针对明朝洪武三年(年)至永乐十五年(年)年间经山西洪洞大槐树向全国18省多县18次大规模的官方移民,涉及包括杨姓在内的姓氏个,最多的去向是河南县,最少的去向是广西1县。
明朝山西大槐树移民
山西洪洞第31届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
公元前年,杨伯侨的6世孙杨道在家族祁盈案被灭门之时,拖家带口逃到当时魏献子领地—华山白羊峰(今陕西华阴)的山洞(羊公石室),在此开荒辟土,务农耕作,繁衍子嗣,低调生活,不再入朝做官。
直到汉代时,杨道弟16世孙杨敞在汉昭帝时期于公元前76年被拜为丞相,封安平敬侯,成为家族里面第一个宰相,因祖居于汉代的弘农郡华阴县,自此弘农华阴才广为天下知。因此杨敞被弘农华阴杨氏尊为开基始祖。同时杨敞也是《史记》作者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婿。
历史弘农郡范围
到了杨道第20世孙(杨敞5世孙)杨震的时候,官至东汉太尉,因为高尚的品行,被人们尊称为关西孔子,当官20多年,一直"清白吏"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表里如一,从不同流合污。
四知拒金的典故
最为人熟知的是杨震四知拒金的故事,讲的是杨震在赴任东莱太守路上,途径昌邑时,自己曾经举荐过的学生昌邑县令王密为了报答举荐之恩,就趁黑夜偷偷拿了十斤黄金准备送给老师杨震,遭到了杨震严厉呵斥:我是了解你有才能的才举荐你做官的,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呢?你这是干什么?王密说:天黑了没人知道,您就收下吧。杨震答道: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满面羞惭地拿着黄金走了。
自此,杨震逐渐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四知”而名闻天下,也被人们尊称为“四知先生”。只不过后来人们把杨震这四知修改成“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并且语境和意思完全用反了,表示双方秘密约定不为天地以外的任何外人所知。
四知先生、关西孔子杨震
杨震之后,儿子杨秉、孙子杨赐、重孙杨彪都官至太尉,被当时人们称为“四世太尉”。
再往后,杨震第13世孙隋文帝杨坚,建立了隋朝,成为隋朝开国皇帝,让弘农杨氏再进一步扩大影响,也让弘农华阴杨氏和整个杨姓的人口再次呈现爆发式增长,到宋朝时杨姓已发展成为全国人口第7大姓。
自此弘农华阴杨氏逐渐成为天下杨姓第一望族。也就有了人们常说的:天下杨氏出弘农,弘农杨氏遍天下。
唐初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的隋文帝杨坚
如今在华山脚下华阴市区,有一个号称“天下杨氏第一村”的东宫村,原名紫微宫。相传为弘农华阴杨氏先祖仿造宫室建造村落。杨道的后代隐姓埋名低调生活多代之后,希望重新开创新的生活,恢复杨氏往日的荣光,给新建的村落起了一个王霸天下的名字——紫微宫,并最终在隋文帝杨坚身上实现了杨姓成为国姓。
天下杨氏第一村——东宫村/紫薇宫
弘农杨氏大殿
年4月15日至4月18日,四知文化节暨全球杨氏祭祖大典在陕西华阴/潼关(都属于汉弘农郡)的杨震公祠隆重举行,来自全球的千名杨氏宗亲到华阴祭祖寻根,亲人团聚,缅怀祖先廉明清正廉明、弘扬光大中华杨氏优良传统家风文化、祈愿世界和平、弘扬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正能量。
四肢文化节暨全球杨氏祭祖大典专刊
四知文化节暨全球杨氏祭祖大典合照
年4月10日,华夏杨氏祭祖联谊大会也是在杨震公祠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杨氏宗亲一起祭拜了华山脚下的赤泉侯杨喜祖墓,瞻仰了弘农杨氏家族墓陵园,参观了杨震公祠。
杨震公祠大门——四知坊
杨震公祠前的杨震像
杨震公祠内的四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