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①:宝鸡关山草原景区将发展旅游与生态、扶贫相结合,保护环境的同时,扶助当地村民增收脱贫。
冯雪峰摄
图②:渭南市富平县盛产柿子。图为马坡村村民正在制作柿饼。
冯雪峰摄
图③:秦岭风光。
关克摄
关停“炭洞子”
生态产业旺起来
本报王乐文
5月13日,在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蔺河镇蒋家关村一面陡峭的山坡上,57岁的陈玉梅正和几位村民种魔芋。
“以前村里没啥产业,除了种玉米、土豆外,就只能到后山‘炭洞子’里当工人。”8年前,陈玉梅的丈夫赵良玺在一家小型石炭矿厂(当地人称“炭洞子”)当工人,每天下班回家“只剩两个眼睛洞洞是白的”。
岚皋县山大沟深,树木繁茂,溪流纵横,一方面承担着“一江清水供京津”的责任,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点水源涵养地、国家主体功能限制开发区;另一方面经济需要发展,直到去年2月,这里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和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年以来,岚皋县关停了21家污染型企业,大力发展魔芋、茶叶、猕猴桃、中药材、蜂蜜等生态农业和旅游产业,保护生态资源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岚皋探索性推出“河长警长督察长”的“三长治河”模式,推动一江清水永续北上。
“‘炭洞子’关停后,我们在政府扶持下种起魔芋和白芨,从最初不到1亩发展到去年的20亩,挣了6万多元!”陈玉梅介绍。
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魔芋10.3万亩、茶叶8.5万亩、猕猴桃2.1万亩、中药材5万亩。
“看,这河水多清亮!”今年,陈玉梅又多了一重身份——村里的护河员,每月收入元。“各家厨、厕、圈都进行了改造,垃圾也集中清运、填埋,没人乱扔乱倒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今后,我们将继续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拓展群众增收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安康市政协副主席、岚皋县委书记周康成表示。
(陈延安参与采写)
巧种猕猴桃
小果串起产业链
本报龚仕建
5月的陕西眉县,花木繁盛。太白山下,30多万亩的猕猴桃花朵正在授粉。户均4.5亩、人均1.16亩猕猴桃的“标配”种植面积,让眉县农民尝到了不少甜头。
“果子收成好,不但水肥要跟上,规范建园、充分授粉、科学修剪……这些标准化程序和技术也很关键!”提起猕猴桃,金渠镇田家寨村的农民讲得头头是道。眉县两代农技人员结合40多年栽培经验,总结出的眉县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十大关键技术,已成为陕西省猕猴桃生产地方标准。
走进眉县横渠镇万家塬村的花粉工厂,工人们正将猕猴桃雄花粉碎、筛分、烘干、提纯,制成用于人工授粉的花粉。工厂负责人朱全泰介绍:“花粉每克售价14元,每天生产2万余克,工厂每月纯利润90多万元。”类似的花粉工厂,全县已有40多家。
占陕西省1/3、全国1/7种植面积的“眉县猕猴桃”,年总产量50万吨、综合产值突破55亿元。近年来,眉县催生出猕猴桃生产加工企业11户、电商企业家、专业合作社个、微电商经营户多户,各类冷库座,储藏能力30万吨,形成了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一到销售旺季,汤峪镇楼观塬村村民赵春攀的猕猴桃在线上被热购。一个月时间,他不但以高于收购价2倍的价格卖完自家4亩地的猕猴桃,还把从当地收购的数十万斤都卖了出去。眉县每年通过电商出售的猕猴桃占总产量的20%以上。
不仅如此,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眉县猕猴桃年加工量达到5万吨,研发生产的果酒、果汁、果脯、面膜等,产值达10亿元。同时,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发展猕猴桃生态观光园、休闲农业示范园13个。
“‘前生产’增产量、提品质、保安全,‘后整理’树品牌、扩市场、要效益。年,眉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我们的目标是把猕猴桃产业打造成‘眉县招牌、陕西名片、国家品牌’。”眉县县委书记刘志生信心十足。
打出“组合拳”
呵护好秦岭生态
本报高炳
穿过蔷薇花“瀑布”,走进桑娅军家的农家乐,庭院窗明几净,古色古香。正值晌午,食客熙熙攘攘,一道道美味的农家菜端上来,众人大快朵颐。
“家里种花种草,收拾得漂亮,顾客来吃饭,心情都愉悦。”桑娅军迎客端菜,忙得不亦乐乎。仔细打量这座农家小院:月季、长寿花争奇斗艳;芦荟、富贵竹苍翠欲滴……
在西安市长安区上王村,美丽庭院屡见不鲜。这座秦岭山脚下的村庄,依山傍水,风光秀美,成为附近最大的农家乐聚集区之一。然而,生意红火,也带来了环保压力。“前些年,村里一些农家乐经营粗放,污水乱排、油烟四散,环境卫生不佳。”村支书王民坦言。
年起,长安区对秦岭区域沿山农家乐户经营户集中整治,从污水排放、餐厨卫生、垃圾分类等各方面列出50条细则规范,并对经营户进行培训。
看到50条标准,桑娅军下定决心,一条一条对照整改。“如今,就算做招牌菜‘香辣鱼’,院子也不呛了。厨房里干干净净,游客吃得更加舒心。”此外,上王村每条街的经营户,自发选出“街长”。村里11名“街长”上岗,挨家挨户检查厨房、客房、庭院等卫生情况。
“近年来,我们这里‘美丽庭院’‘花园乡村’建设,搞得如火如荼。”王民说,“如今,大家门前有树、家中有绿、院中有花。”
上王村农家乐是长安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组合拳”的缩影。近年来,长安区成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会、基金会,设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派出所、法庭、检察室;秦岭保护区内行政村实现垃圾集中收集清运,优先解决好保护区内生活污水治理;打造花园乡村个,建成郊野公园37个,让群众看得见秦岭、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我们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长安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标是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公路沿河走
乡村吃上“生态饭”
本报张丹华
奔腾的黄河水冲破晋陕大峡谷的束缚,来到地势平缓的渭北旱塬。多少年来,这里因为一河之隔,群众出行难、经济发展慢。随着沿黄公路年开通,一条兼具生态、观光、文化等功能的经济带逐步发展成形。
立夏刚过,天朗气清。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境内,自无人机向下俯视,景色壮观:黄河静静流淌,与蜿蜒的沿黄公路相伴而行:公路旁的岔峪村,一排排民居整整齐齐,村口色彩缤纷的壁画、修葺一新的活动中心,都向过往来客宣告:岔峪村脱贫了!
“村里以前可不是这样咧,过去住的都是土坯房,雨下得大的时候墙上的土都往下掉。”74岁的岔峪村村民雷广进没想到晚年住进政府给盖的新房,还吃上了“乡村生态旅游饭”。
住进新居后,雷广进把土地流转出去,自己给村里的伊人湖游乐园照看船只。每年除了土地流转费和看船工资,他自己还种了些花椒,收入一下子增加了不少。
临近沿黄公路,南接国家4A级景区洽川景区,北有司马迁祠、壶口瀑布等景点,给岔峪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岔峪村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流转了亩土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认定全村人为股东;确立发展乡村旅游业为村集体经济,开始在生态经济、美丽经济、民宿经济上积极尝试。民宿农家乐、观光采摘园、稻田蟹体验园、伊人湖游乐园、生态稻田蟹游乐园等,先后成为岔峪村的创业项目。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不少岔峪村妇女便在自家门口开起小店,售卖本地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还有的村民开办了民宿。雷凤簪是其中之一。她的凉粉摊位,今年“五一”期间,每天纯收入超过元。
“岔峪村就在沿黄公路边上,抓住机遇、脱贫攻坚、振兴乡村、发展旅游,我们村自然不能落后。”村支书雷武义笑说。
“精准”改顽疾
老旧小区换新颜
本报原韬雄
晨光融融,李庆红带着小孙子在小区里玩耍。“景美了、楼靓了,我们住着舒心,孩子玩得开心,幸福感满满!”
位于西安新城区的金康雅苑小区是20多年的老旧居民区。空中“蜘蛛网”、楼顶漏水、违建板房、乱停车……一个个顽疾让小区居民苦不堪言。年,金康雅苑小区启动改造工程,本着好住提功能、好看美环境、好管优服务、商量纳民意的理念,一项项精准“手术”让小区旧貌换新颜。
“‘蜘蛛网’没了,绿植花卉整整齐齐,健身器材种类繁多,还新设了生态停车位……”今年80岁的杨万杰说起这一年的变化,他最满意的是加装外墙保温层。“以前冬天太冷、夏天太热,现在舒服多了!”
“必须让人人都满意。”长乐中路街道区域发展办相关负责人张润梅说。许多住户的防盗网生锈破损,但拆除时却遭到部分居民的反对。为解除居民的顾虑,“我们安装了电子门禁,加装20多个电子摄像头,与公安部门联网,安全升级,再也不用防盗网。”
改变的不只是硬件设施,还有社区服务。东尚社区主任刘丹打开手机上的“长安E格”综合治理网格服务平台,“网格员可以随时上报居民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的转交上级部门解决,大大提高了我们为群众服务办事的能力。”
金康雅苑小区居民刘师傅向网格员郑亚楠反映,有居民遛狗不拴绳,让人忧心。一周后,东尚社区联合新城区动物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城区市场监管局等6部门为辖区养犬居民办理了养犬证,并为宠物犬免费接种了苗,让养犬人和其他居民都叫好。
“电动车充电是个‘老大难’,能解决不?”社区通过重新规划建设自行车棚,加装8个充电桩,能够同时供48台电动车进行充电。
截至目前,西安市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个。据统计,年西安市合计更新老化管网.4公里,铺设小区道路.3公里,新增停车位2万多个,新增小区绿化78.8万平方米。
作者/来源:金台资讯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