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里的春日宝鸡

白癜风治疗医师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71218/5941898.html

编者按:

春天,是万物勃勃生长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春”情有独钟,留下许多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诗词。进入三月,让我们沐浴春光的灿烂,跟随诗人的墨香,来领略西府这片沃土上的明媚春光吧——

迎春绿意盎然心欢喜

就在这乍暖还寒的不经意间,迎春花开了,远远望去一片片金黄,万物也应声萌动起来。沉寂已久的大地,生出一个个新芽,人们打心底盼望着的春真的来了。

看,柳枝吐绿,柳叶弯弯,柔软如女子那一对黛眉,不必饰色就已温柔可人,草地上、山石边、夹道而生的春花笑容灿烂,在这严寒还未退尽的早春二月,个个争做报春的使者,挥动柔软的手臂,一路绽放春的气息,它们欢快地舞蹈,也让满目春色更加靓丽。微风拂过,不知是花影婆娑,还是丛中莺鸟跃动,总之眼前这盎然生机,让人心生喜悦,也让人留恋不舍。经过此地的诗人禹畴写下“依依客舍柳如颦,夹路莺花二月春”的诗句,以此记下这令人怦然心动的初春美景。

有人说,如此明亮耀眼的春景,哪里有呢?定是南国之景。直到读过全诗,人们才恍然大悟,诗人在后两句诗中给出了“谜底”——“长日画桥流润后,东风吹皱碧龙鳞”。原来诗中描述的春景,正是岐山境内的龙尾沟。龙尾沟内有一眼清泉,名叫春波泉。说起春波泉,可谓大名鼎鼎,《岐山县志》曾记载:“春波泉,在龙尾沟路北,春初冰消最早,故名春波泉。”当别处的山溪还在冰凌封冻时,春波泉在东风中,已涌成汩汩溪流,潺潺流淌,漾起层层碧波。大地感受到了它的融融暖意,所到之处生机萌发,以绿意盎然的世界回赠它的偏爱,这教人如何不欣喜。

人们已耐不住等待的急切,迎着这最早的一抹春色而来。奔涌的清泉为乡野带来了生机,展现一幅幅如画美景,“龙尾春波”也成为人们心中最美的“岐山八景”。人们爱春,亲近这里,有诗为证。而今,人们品读诗句,回望初春美景,依然对春有着一份盼望与喜爱。不管时光如何变迁,这份迎春的心,总是跃动如初。(王卉)

探春诗情画意赏美景

春天来了,不知不觉间,大地披上了新绿。阳光洒在嫩绿的丛林中,鸟儿从睡梦中苏醒,轻盈地拍打着翅膀,飞向阳光下那温暖的枝头。春泥散发出醉人的芳香,花草儿绽开了迷人的笑脸,盎然的春意从草坪上、花坛上、湖面上向我们奔涌而来。

在青山绿水间踏春,那种畅快淋漓的情致,令明末清初的文人李柏心动不已,在游览眉县汤峪时,留下了“有元山色青天外,远近溪声白石边,林散花香穿雨落,谷喧鸟语倩风传”的佳句。青山绿水间溪水潺潺,阵阵花香在林间散发着,细细的雨丝浸润着脸颊,耳边传来“啾啾”的鸟鸣声,歌唱着春日的香风倩影。

繁花盛开的春日里,凤翔东湖美丽的景色吸引了不少游人,人们三五成群结伴而来,踏青泛舟赏花嬉戏,“湖外红花闲白花,湖边游女驻香车。秋千对起花阴乱,蹴鞠孤高柳带斜。”沐浴着明媚的春光,宋代文学家、画家张舜民在畅游东湖时,被眼前的美景、游玩的人群吸引,诗意的心境悄然绽放,留下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春游图:湖岸上红色、白色的花儿争相开放,散发着淡淡清香。到湖边游赏的女子,从华美的车子中袅袅婷婷地走出来。花丛中的秋千分外热闹,欢声笑语,衣裙翻飞,一个圆圆的“鞠”高高地飞向空中,映衬着斜斜的柳带,画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

欣赏着东湖的美景,明代诗人许孚远也诗意迸发:“使君开宴凤城东,亭隐湖心一鉴空。万叠青山春雨外,数声黄鸟暮林中。”这首诗讲的是在春天的美景中,杨寅丈招待作者饮宴于东湖边。春日的东湖,在微风中荡漾着层层碧波,一根根细细的枝条垂在湖面上,湖心中有一方小亭,倒映在湖面上,映照出了一片空灵之美。青山重重叠叠,隐约在春雨之外,一幅丹青水墨就这样展开。

在微风拂煦的春日里,让我们手捧一卷诗词,携着诗意行走……(段序培)

惜春俯仰流连不能去

“万绿蔽空,一望无际,时闻丁丁伐木声与鸟语相和,昔无好句酬之。”学识渊博的清人王树堂春日饱览崛山后,竟发出如此感慨,他无法让时光驻足,于是作文留念,以洋洋洒洒百余字盛赞山中美景,也以欣赏的心境,道出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岐山县北十四里的崛山,早已随着文人雅士的诗歌文章闻名遐迩。在凤毛麟角般的游记文中,这篇《游崛山记》有着《小石潭记》的超群气质,它详尽记叙了作者游山赏春的整个过程,只是这里“石城万丈,危峰峭拔,秀削插天,峰尖古木参差,半露殿阁,宛然郭熙山水图也”,完全没有“小石潭”的冷寂悲凉。崛山是大自然眷爱之地,这里山势陡峭,树木茂密,一处处鬼斧神工造就无数美景奇观。挺拔俊秀的崛山,不仅有北方雄浑磅礴的壮观气势,还有南方雅致清幽的灵动秀气。文中所见,丰沛的溪水、瀑布、泉水,令崛山有别于北方其他干涸之山,在这里“闻水声潺潺自峡来,清若琴筑”,“卉木葱茏,弥满山谷间”……字里行间透露着温雅从容,怎能不让人珍爱怜惜?

自此山遥望山外,青蓝色的远山隐约可望,绵亘不绝直接云边,山下宛若绸带般飘逸的一线碧水,原来是渭河环抱,而此时的乡镇村墟如散落水面的浮萍,大大小小,有如梦境。在林深叶茂的山中穿行,作者时不时地偶遇微雨,更觉空气清润,过桥、爬坡、越岭,于绝壁“栈板”之上“喘汗不休”,仍不舍归返,索性夜宿山洞。

我们常说,如果内心煦暖如春,那每一天都将是阳光明媚乐融融,如果心存怜惜珍爱,那每一刻都将是最美的时光。“青条拂面,翠蔓牵衣”,对山客樵夫来说平常无奇,可作者却移不开眼睛,“藉芳草坐树阴,俯仰流连不能去”。作者沉浸在诗情画意中,沉醉在唯美浪漫的春景图里,多俯仰一会儿就是多一份享受,多一时的流连就是多一份珍惜,或许作者也在想,让这美好的一切都变成永恒吧。(王卉)

吃春谁家野菜饭炊香

春日的原野,草长莺飞,处处勃勃生机。在春风的抚摸中,漫山遍野的野菜像是听到号令似的,争先恐后地钻出地面,沐浴着春光的灿烂,丛丛簇簇,充满意趣和诗意。

古人舌尖上的“春季第一菜”,韭菜可谓“当仁不让”。你瞧,刚入春不久的菜园里,韭菜那嫩绿的身影,已迎着山风浅吟低唱。一场春雨过后,根根纤细的绿叶便使劲向上生长着,不几天,便成了餐桌上的珍肴,深得人们喜爱。这种根如白玉、叶似翡翠、鲜嫩可口的小菜,春天最好吃,又嫩又香,可到夏末就长老了,这时节抽出的韭薹,依然是人们舌尖上的美味。在《诗经》时代,韭菜可是一种名贵的蔬菜。《诗经·七月》提到:“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在古代,祭祀是一件庄重而神圣的事情,韭菜却和羔羊相伴用于祭祖,这足以说明它在古人舌尖上的地位。

翻开古诗词典籍,最为常见的春蔬莫过于芦蒿了。它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悠然闲适的田园乡间,几只小鹿漫步于原野,时而抬头引吭高歌,时而低头细细咀嚼青青的芦蒿。寥寥几个字,一幅宁静致远的田园风光图就呈现眼前,那灵动的鹿、清香的芦蒿,令人心醉神往。《诗经》中人们熟知的《关雎》里,还提到一种野菜,“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荇是一种可以吃的水草,柔软滑嫩,味道分外鲜美。

在古人的餐桌上,还有一个“常客”,那就是荠菜了。古人认为,荠菜不仅美味爽口,而且回味甘美,《诗经·谷风》有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虽不知古人是为哪一种野菜鸣不平,但可以肯定的是,古人对荠菜是钟情的。曾任职凤翔的东坡居士,对餐饮颇有研究,不仅留下不少鲜香味美的诗词佳句,还新创了不少名菜,比如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等,据说他还以荠菜为主料研制了一道“东坡羹”的佳肴,味道非常鲜美。

伴着一路暖阳,携着一路清香,让我们走向原野,寻觅它们的芳踪,不负这一席美味,不负这春日好时光。(段序培)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