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西泠春拍古籍碑帖精赏上海巡展启

此次西泠春拍“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将携清宫天禄琳琅旧藏《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高士奇等旧藏、王铎题签《宋拓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邓石如旧藏《宣和集古印史》、党晴梵旧藏金文全形、俞樾《右台仙馆笔记》手稿本等一批佳椠善拓、名家印谱、浙江文献呈献诸家。

▲西泠春拍

Lot

清宫天禄琳琅旧藏《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存一册)

(元)刘应李辑

元末明初刻巾箱本

1函1册黄麻纸

鉴藏印:五福五代堂宝(朱)八征耄念之宝(朱)太上皇帝之宝(朱)乾隆御览之宝(朱)天禄琳琅(朱)天禄继鉴(白)

提要:清乾隆九年(),高宗谕令于敏中等诸臣检阅内府所藏宋、元、明等善本进呈御览,于干清宫之东昭仁殿列架庋藏,题为“天禄琳琅”,至此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宫廷善本特藏处。并编纂了我国首部官修善本书目《钦定天禄琳琅书目》10卷。清嘉庆二年()十月干清宫走水,“天禄琳琅”前书尽毁,后由大学士彭元瑞领总裁衔主持,历时7个月,编定了《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20卷,收录宋、辽、金、元、明五朝善本部。是为我国古代皇家藏书之巅峰。

此本即清宫天禄琳琅旧藏《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后乙集《圣朝混一方舆胜览》卷下第二十七至五十四叶,内收湖东道、广东道、湖北道风土、形胜、人物等内容。淡青蜡笺封面,原签题:“宋版事文类聚/第四十七册”字样。半叶十二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黑口,四周双边,版心下方刻记页码,行字排布紧凑,黄麻纸刷印,巾箱小巧。首末叶及前后附叶“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琳琅”、“天禄继鉴”、“五福五代堂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六方天禄继鉴御玺俱全,未有改动,宫廷旧装保存。综合“中三玺”钤印、装帧、版本等方面考证,与国家图书馆所藏明初刻天禄琳琅《事文类聚翰墨全书》(新编书号:)原为同一部。著录于《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九。

《圣朝混一方舆胜览》又称《大元混一方舆胜览》,是目前已知唯一一部完整的元代地理总志。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二十九《跋元混一方舆胜览》考为元世祖时所刊,体例仿宋《方舆胜览》。详载山川人物,沿革本末。此书未见署名,主要随刊《翰墨全书》、《翰墨大全》之中,故后人以元大德十一年()初刊书前序言落款,考证刘应李即为此书编者。亦因其书前序言,及元版留存风貌,《天禄琳琅书目后编》著录此本为元麻沙袖珍本。

直至年,此书由北京故宫调拨至北京图书馆,拨书档案登记仍为“元建阳书坊刻巾箱本”。后世学者得见全本,观卷末题记“大明混一方与胜览卷下”,并考其舆地更迭,方改为明初之本。然则《天目后编》版本之谬,实非个例,据刘蔷女史研究,在《天目后编》部善本中:“原著录为元本部,已知存世或曾有前人经眼者部,其中70部误明为元。”可知版本之误判,已过泰半。今为订正,堪称近现代版本目录学及文献学互证之典型。

原书共六函六十册,年从故宫调拨至北京图书馆时仅存四十七册(即国家图书馆存本),其余零本未见踪迹,此为民间流传可见唯一一册。刘蔷女史在《天禄琳琅知见书录》一书中指出,此部较国图所藏另一部明初刻本(顾廷龙、傅璇琮主编《续修四库全书》本)版刻清朗,更为早印。

从清末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天禄藏书几经聚散,现百分之九十归于公藏,流落民间者吉光片羽。故此册历经两百余年重现于世,堪称丛林盛事。琅嬛秘籍,盛世典藏。

著录:1.《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九,清光绪十年()长沙王氏刻本。

2.《天禄琳琅知见书录》P,刘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九

参阅:1.《历代珍稀版本经眼图录》P、,吴希贤着,中国书店,。

2.《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史部/地理P,线装书局,。

3.《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子部/地理P,线装书局,。

4.央视纪录片《古书复活记》,CCTV9,.12.14-16。

5.《妙手补书书可春-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暨成果展》,国家典籍博物馆,。

半框:15.8×10.6cm开本:18.8×12.6cm

国家图书馆藏本

▲西泠春拍

Lot

高士奇等诸家旧藏、王铎题签《宋拓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南宋拓本

1册24开纸本

题签:圣教序墨宝。初搨,王铎观,丁亥()秋日。钤印:王铎之印(朱)

题跋:兰亭絸纸永秘昭陵,定武出自欧摹;颍上乃成褚法,汇帖传刻皆其云仍快雪时晴或云雁鼎,欲识山阴面目,当于圣教求之。规矩方员斯为极致。时踰千禩旧拓难逢,高阳本已珍若珙球,未断本更希如星凤。此本未断,宋拓无疑,老眼摩挲,叹观止矣。乙未冬日墨庵识。钤印:宋沅(朱)

提要:《怀仁集王圣教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块集字碑刻,有“三绝碑”、“千金碑”之盛名,为历代书家及碑贾所重,同唐碑《九成宫醴泉铭》一样,经年棰拓,屡经剜洗,字口逐渐浅细,现已难见庐山真面。因无唐拓传世,故以宋为旧。

此本据校碑字诀,廿一行“久植胜缘”之“缘”字左下已石泐已连及“糹”部;廿四行“波罗蜜多心经”之“蜜”字中部交叉处已泐;末行“文林郎”之“文”字未剜成“父”字,乃南宋未断拓本。

此本难得之处有三:(一)拓工好,墨色醇古,精神焕发;(二)填描少,清晰地反映出碑字末行“林”字,廿九行“书”字,廿七行“多”字,廿六行“无”字,廿五行“空”字,廿三行“赞”字,廿二行“添”、“流”二字间等处的细小裂纹,这些细裂纹在上海图书馆藏张应召本(北宋晚期拓本)中亦可见,则说明至少在北宋晚期,这些细裂纹即存在于碑末十行;(三)装帧考究,四合如意纹天华锦潢装,明末清初装裱。

此本明清之际迭经沈泰鸿、孙琦、王铎、高士奇、高岱、张丙震、宋沅等诸家鉴藏,其中“清吟堂秘籍印”、“竹窗”、“高岱之印”等高氏子孙鉴藏朱印及王铎晚年题签尤为耀目。高士奇,作为清康熙帝师,珍藏善本极夦。宋拓李祺本《九成宫醴泉铭》、宋拓《绛帖》残卷等皆当时千金之物。后由其孙高岱为之打理,流传有序;王铎,其早年即取法此碑,《拟山园选集》文集卷三十八记载:“圣教之断者,余年十五,钻精学之。”现日本藤井有邻馆、日本三井文库、故宫皆藏有其题跋之善本《圣教》,可知其过眼无数,题此“初搨”之本,珍爱有加。后并陈权、徐文元等诸家鉴赏,及宋沅跋尾,流传有序,存世罕见,堪为压卷之宝。

说明:此本明清两代经迭经沈泰鸿、孙琦、王铎、高士奇、高岱、张丙震等诸名家鉴藏,册首有王铎题签,册后有宋沅跋尾。

开本:33×19.5cm

藏家简介:1.沈泰鸿(明),字云将,明代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至尚宝司丞。有《闲止楼诗论》38集、《慈向集》13卷。

2.高士奇(~),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赐号竹窗,浙江平湖人。初以国学生就试京师,不利,卖文自给。后为人左春帖,为圣祖所见,二试皆第一,命供奉内廷,官至礼部侍郎。工书画,书善钟、王小楷,精考证,能鉴赏,收藏名迹与孙承泽相埒,有《江邨消夏录》。

3.高岱(清),字砺山,一字霞城,浙江平湖人。高士奇孙,高舆长子。候选同知。少随祖父居京师。工诗善书。着有《瓶庐诗稿》、《金台小草》。

4.张丙震(?~),字鉴庵。南皮人。乾隆四十五年()进士,官严州知府。究心六书,富藏金石。

5.陈权(清),字允升,号萧楼。浙江鄞县(今宁波)人。诸生,学问沈潜,又善绘事,教授乡里。晚清著名女作家沈善宝是其关门弟子。

题签者简介: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痴庵、东皋长、烟潭渔叟等,河南孟津人。明天启二年进士,授翰林编修,累官经筵讲官,礼部尚书。清兵入关,至南明福王朱由崧任东阁大学士。顺治三年仕清,官至礼部尚书。博学好古,工诗文、书画。其书法名重当时,与董其昌并称。

金石碑帖

▲西泠春拍

Lot

黄宾虹、邓尓疋、潘飞声等六家题跋蔡守旧藏《汉王稚子阙》清中期拓本

1轴纸本

鉴藏印:灵芬馆主(白)分湖灵芬(朱)廷誉眼福(朱白)研山审藏(白)野客(白)郭麐频伽(朱)刘三字三(白)石禅寓目(朱白)寒琼(白)尹桑审定(白)秦斋壬子以后所见(白)孙仲英(朱)顺德蔡守寒琼鉴甄商周秦汉吉金贞石刻辞(朱)蔡守审定(朱)

题签:汉兖州刺史雒阳令王稚子阙。

题跋:1.溽暑炎歊,哲夫游燕,南旋出此拓一观,清风拂座,神为之怡。滨虹。钤印:潭上质(朱)

2.汉兖州刺史雒阳令王稚子阙。哲夫道兄燕游返粤,经由沪渎,出此责题。甲寅()天贶节,刘三。钤印:刘三之章(白)

3.少时曾见一本于李若农年丈泰华山堂,墨拓浓厚,反逊此明晰。哲夫得之京师,洵可宝也!甲寅()六月,禺山潘飞声在翦淞阁挂壁三日,题记纸末。钤印:老剑(朱)洁癖(白)五百四峯长(朱)

4.汉王稚子二石阙已佚其一,今仅存此一阙,且已漫漶。此拓“阳”字之左旁尚存,洵旧拓也,顷哲夫社兄携过余斋,与孙仲瑛同观。乙卯()元宵后四日,李尹桑记之。钤印:李尹桑(白)

5.此阙曾见申铁蟾兆定有覆刻本,与原石相去远甚,不知其何所据耳。是拓为宛平高毁庵廷誉旧藏。乙卯()正月,尓疋。钤印:尓(朱)

6.汉时蜀墓热建阙,大半粗珉驳蚀多;箸录最首王稚子,字画渐次嗟消磨。抚君此帋毡棰蚤,形缺神完犹可宝;高冯沈李贾与杨,三巴兵火沦荒草。王稚子阙在新都,近更剥泐,似此旧拓洵可珍贵!石禅老人赵藩题。钤印:赵石禅(朱)北垞(朱)

提要:王稚子石阙原在四川新都弥牟镇西北五里,东汉元兴元年()立。右阙题:“汉故先灵侍御史河内县令王君稚子阙”,左阙题“汉故兖州刺史雒阳令王君稚子阙”,隶书,书风古朴雄健。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若东汉分书,莫古于《王稚子阙》矣。”

此石阙宋洪适《隶释》及宋陆游《九月十日在汉州猎于新都弥牟之间投宿民家》等著作中已有记载,清康熙三十五年()王士祯《秦蜀驿程后记》所述石阙架构仍在,尚存东阙五字(另雒阳二字阙),西阙十二字;雍正九年()西阙一石没入沟中;乾隆五十年()翁方纲《跋王稚子阙》称其所见前年拓本,已仅存东阙残字;道光十七年(),《新都县志》载东阙残石分裂为二,知县张奉书将碑两旁用砖石嵌合并建屋;至年,四川省文管会调查时仍可见房屋龛内残阙,年残阙与房屋俱毁。故此阙于清中期变化尤甚,如《瘗鹤铭》一般,以存原石面貌及字笔画多者为贵。

此幅为民国初广东金石学家蔡守客居京师时所得之物,绫边旧裱,整纸墨拓左阙残石。“史”字捺之起笔,“雒”字“各”之“口”部,“阳”之左半皆尚明晰,毡墨润泽,石质斑驳可见,是为清中后期精拓之本。

民国间,以南社为核心的文学团体集结了大量文学、书画、金石界民主人士。蔡守游艺南北,致力其间,年即和黄宾虹一起参加南社第一次雅集;年与李尹桑入邓尓疋主持的贞社广州支部;年,易大厂、邓

尓疋、李尹桑三人于广州成立濠上印学社,蔡守、李研山为社员。此旧拓汇集黄宾虹、邓尓疋、潘飞声、李尹桑、赵藩、刘三六家墨笔题跋,朱印累累,是为民国间广东地区金石结社及文人交谊之重要体现,诚可珍视。

说明:郭麐、蔡守旧藏。黄宾虹、潘飞声、刘三、李尹桑、邓尓疋、赵藩六家题跋。

94×42cm

藏家简介:蔡守(~),一作有守,字哲夫,号寒琼、寒翁等,广东顺德人。近代广东著名的金石学家、文献学家和书画家。早年入南社,助黄节和邓实主办《国粹学报》、刊辑《风雨楼丛书》。广究金石,富收藏文物。着有《寒琼碑目》、《寒琼金石跋续》、《画玺录》等。

跋者简介:1.黄宾虹(~),原名质,字朴存,一字予向,安徽歙县人,生于浙江金华。诗、书、画、印皆精,山水尤绝。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曾任中国美协华东分会副主席、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美术研究所所长。

2.刘三(~),字季平,别署江南刘三,上海人。历任南北各大学文科教授。工书,尤得力于石门颂。能诗,有《黄叶楼诗稿》。

3.潘飞声(~),字兰史,号剑士、老兰,别署剑道人,斋名剪淞阁、水晶庵,祖籍福建,寄籍广东广州。香港《华字日报》、《实报》主笔。南社成员。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为“近代岭南六大家”之一。

4.李尹桑(~),字茗柯,一字壶父,号鉨斋,别署秦斋,原籍江苏吴县(今苏州),寄居广州。黄士陵高足,以精刻小鉨名于时。存世有《大同石佛龛印稿》、《李鉨斋先生印存》、《异钩室玺印集存》等。

5.邓尓疋(-),原名溥霖,后更名万岁,字季雨,别名尔雅,号尔疋,别署绿绮台主、风丁老人。广东东莞人。邓蓉镜四子,容庚舅父。幼承家训,治小学。擅金石书画,文字训诂,精鉴赏,富收藏。出版有《篆书千字文》、《印斋印赏》、《篆刻危言》、《文字源流》、《艺觚草稿》、《绿绮台琴史》等。

6.赵藩(-),字樾村,一字介庵,别号蝯仙,晚年号石禅老人,云南剑川人。光绪元年()举人,官至川南道按察使。辛亥革命后曾任云南省图书馆馆长。收藏图书颇富,尤重收集乡邦文献。辑有《云南丛书》。

▲西泠春拍

Lot

姚华题跋《真赏斋帖三卷》

(明)无锡华夏辑明拓火后本

1函1册23开纸本

鉴藏印:种山亭(朱)李崇贤印(白)姚芒父(白)

提要:真赏斋帖三卷,为明无锡江南望族华氏华夏以家藏墨迹,请文征明父子钩摹,章简甫刻石刊成。摹勒极精善,论者以为明代法帖第一。全帖三卷,上卷是三国·锺繇《荐季直表》,中卷是晋·王羲之《袁生帖》,下卷为唐·王方庆《万岁通天帖》,并刻岳珂、陆行直、郑元佑、张雨、袁泰、李应祯、吴宽等跋。帖刻不久遭火而毁,复刻稍逊,故有火前本与火后本分别。

此火后本淡墨擦拓,拓工极精,装裱亦佳,为近代著名收藏家许汉卿旧藏,有其题签、题跋,值得宝藏。

开本:35.8×20cm

跋者简介:姚华(~),名芒,号茫父、莲华盦主等,贵州贵阳人。光绪三十年进士,官邮传部主事。曾留学日本,后嗜金石书画,于诗文词曲,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亦无不精通。

▲西泠春拍

Lot

明拓《唐故云麾将军李思训碑》明拓本

1册15开纸本

鉴藏印:新会周氏(朱)稻轩珍赏(白)彝臣珍藏(朱)

提要:李思训碑亦称《云麾将军碑》,李邕撰文并书,立于唐开元八年(),现存陕西蒲城,已残。铭文记述唐代著名画家李思训的生平事迹。书法劲健遒丽,是李邕书法代表作。

此本楠木面板,剪裱装。内页碑文廿七行“竹简纪年”之“简”字未损。廿四行“魏国夫人窦氏”之“国”、“窦”二字完好,是明拓本的标志。墨色浓郁,皮纸棰拓,镶细黑边,明装保存,实为难得。帖背有关防印两方。

开本:31.5×16.5cm

▲西泠春拍

Lot

党晴梵题跋故宫传拓《散氏盘铭》民国间故宫博物院古物馆传拓

鉴藏印:晴梵珍藏(白)故宫博物院古物馆传拓金石文字之记(朱)

题跋:1.散氏盘。晴公署。钤印:党晴梵印(白)

2.散式盘于何时何地出土已不易考。清嘉庆十四年江南总督阿林保购得于扬州盐商……拓本流传甚少,至为难得,殊可珍也。一九五五年四月二日清晨,党晴梵时年七十有一。钤印:邻泉邨人(朱)家在西河石室之侧(白)

提要:散氏盘为西周晚期青铜重器,内铸铭文三百五十七字,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嘉庆时阮元购之进呈内府。此后拓本流传稀少,民国十三年()发现于养心殿,后移交给故宫博物院收藏。此即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传拓之本,上钤故宫古物馆传拓朱印,实亦出自名工周希丁之手。拍品为党晴梵旧藏,并有其题跋考释。

题跋:68×57cm拓片:79×45.3cm

跋者简介:党晴梵(~),名澐,字晴梵,亦作晴帆,号待庐主人、邻泉村人、西河山人等,以字行于世,陕西合阳人。早年考中秀才,年赴上海,入于右任主持的中国公学读书,年在西安创办《国民新闻》,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北大学教授、民盟西北总支部委员、政协陕西省第一届委员会主席等职。精于金石书画鉴赏,着有《华云杂记》、《晴梵诗稿》、《待庐存稿》等。

▲西泠春拍

Lot

毛昌杰、党晴梵题跋《周大盂鼎铭》旧拓本

鉴藏印:党晴梵(白)合阳党氏晴梵审藏印(朱)党氏审藏(朱)晴梵吉金文字(朱)畯臣(白)

识文:1.盂鼎。民国二十年()三月,灵泉邨人党晴梵署。

2.此鼎经陈寿卿、潘郑盦、吴恒斋诸家,至刘幼丹氏,考释详尽,几无剩义…特移录于此,未识(首行“斋”字是“轩”字之误。)晴梵仁兄法家以为然否。俊臣弟毛昌杰识。

3.大、小盂鼎二器,吴愙斋诸前辈皆以为周成王时物,其说不碻…大盂鼎作于廿有三祀中间仅隔二年,当即康王之二十五年与二十三年也。民国二十一年()八月七日,热极挥汗记此。

提要:大盂鼎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今宝鸡眉县),为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因作器者是康王时大臣名盂者而得名,与之同出的小盂鼎已佚。辗转被岐山宋金鉴、周庚盛、左宗棠所得,左氏将其赠给潘祖荫,为潘氏珍藏青铜重器之一。年由其后人捐赠国家,今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拓本铭文第十七行作“十又三白”,民国二十年()党晴梵篆书题端:“盂鼎”,后毛俊杰墨笔跋记流传、考释文字一则,党氏复识于后。墨色匀净,绫边旧裱。

×46cm

跋者简介:毛昌杰(民国),字俊臣,长安人。少富才华,清末中举人。入民国后,历佐军幕,既而悔之,埋头宋明理学,着有《宋明儒学案补编》,后攻社会科学,着有《文字学》、《中国古代社会意识大纲》等。

名家印谱

▲西泠春拍

Lot

邓石如旧藏《宣和集古印史八卷》

(明)西陵来行学辑明万历二十四年()来氏宝印斋钤印本

8册白棉纸

鉴藏印:邓石如(白)沈国龙印(白)修文馆(白)沈闻书籍印信(白)

提要:是谱为明万历间萧山来行学宝印斋所辑古印谱录。来氏自称以《宣和印史》古印校摹,并出平生所藏勒诸铜石,手写上板,倩盱眙徐安付梓。卷一收秦玺、小玺印蜕36枚;卷二收王印、君印、公印、侯印枚;卷三收伯印、子印、男印、公印、相印、卿印、大夫印、尹印、太守印、刺史印、御史印枚;卷四收史印、郎印、宰印、令印、长印枚;卷五收佐印、尉印、丞印、史印、谒者印、仆者印、事印、参军印、文学印、士印、父老印、府印、监印、仓印、青宫僚属印枚;卷六收将军印、将印、督印枚;卷七收军印、都尉印、校尉印、司马印、军曲印、侯印枚;卷八收蛮夷王印、蛮夷君印、蛮夷侯印、蛮夷将军印、蛮夷将印、蛮夷督印、蛮夷都尉印、蛮夷长印、蛮夷邑长印、蛮夷仟长印、蛮夷佰长印、蛮夷三老印、馆阁印、年纪印枚;共计印,蔚为大观。

此本卷首刊屠隆序言、作者自序及凡例,并杨氏印谱序、吴氏印谱序、顾氏印薮序、秦玺序、秦玺考。每页收印一至三枚,钤于墨框栏格之上,下署释文、印材及钮制。书口上镌“宣和印史”字样,下卷次、印文分类及页码。末附虎符五面、钮制八图及印则。珊瑚朱砂钤印,连四绵纸刷印,实为明代集古印谱之上乘之作,尤以蛮夷印一类殊为难得,对后世研究古代职官、舆地、印风等诸多裨益。又清代篆刻巨挚邓石如旧藏,洵为罕见。

参阅:1.《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史部/金石P,线装书局,。

2.《江苏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P83,凤凰出版社,。

3.《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第四册P,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半框:19.2×12.8cm开本:26.8×17.6cm

藏家简介:邓石如(~),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其“以篆写隶、以隶写篆”的理念更是独步书坛。篆刻上,巍然崛起,高举“印从书出”大旗,开创“皖派”,与浙派鼎足。在清代书法篆刻史上影响深远,下开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人之风气。

▲西泠春拍

Lot

黄宾虹批校手钤《集古玺印存》清末民国时期钤印本

1函2册80开纸本

鉴藏印:王贵忱印(白)可居(朱)可居室(朱)

提要: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古玺印的研究,首推黄宾虹先生为第一人。先生自年22岁时购入“年计君玺”印,次年得《汪讱庵所藏汉印》,为其收藏玺印之始。大约年后,先生开始大量搜求古印,至年,所收古玺、官私印等已达二千余钮,数量与质量,都丝毫不输前贤。年夏,先生由北平赴杭州任教于杭州艺专,随身带回古印千余方,这些古印与其收藏的其他文物书画在先生临终前全部捐献浙江博物馆。

先生在收集古玺印的同时,还大量自己原钤集古印谱,年至年的三十余年间,共辑成《滨虹藏印》(年)《滨虹集古印存》四册(年)《滨虹草堂集古玺印续集》(年)《滨虹集印》二册(年)《增辑古印一隅》(年)《滨虹草堂藏古玺印》初集八册(年)《滨虹草堂藏古玺印》二集八册()《滨虹草堂藏古玺印》五册(年)《滨虹草堂集古印谱》(年)等十余种。此两册为黄宾虹批校手钤集古印存,经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曹锦炎先生审定,在出版时撰写前言。

据曹氏考证,印谱成稿于晚清光绪癸卯年至宣统纪元之间,是其较早集本。此两册存印80方,为黄氏自钤,其中79方玺印,黄氏皆有批校。后烦请王贵枕先生题签、题跋;王中秀先生生前亦审定,称黄氏所用为“花青墨”。此本板框署名“频虹”款,知为黄氏中早期所用,板框颜色有蓝、绿两种,知此种印谱当为陆续集成,存印多少不同,亦无卷数。册首蓝印篆书“集古玺印存”板框校同式印谱板框清晰,王贵枕先生称其为“黄氏最初自存校本”。黄氏批校古玺印谱,传世极为稀少,今将所知统计如下:

1.《黄宾虹古玺印释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年出版,内收印方。原稿为黄氏自存稿本,后捐赠浙江省博物馆。

2.《黄宾虹手拓集古玺印存》,商务印书馆年出版。原稿与此本为同套板框印谱,为黄氏赠日本长尾甲者,有黄氏题赠两行,无批校。

3.《黄宾虹之印学》,日本艺文书院年、西泠印社年出版。原稿为黄氏题赠高其峰者,后归王贵枕,有黄氏对60余方古印的批校。

以上三种印谱中,最佳者当为浙江省博物馆藏本。王贵枕藏本与此次批校本在伯仲之间,足见珍贵。

黄宾虹批校手钤集古印存,黄氏考证甚为详细,有对释文之考证,如萧退闇所释与黄氏不同者,黄氏皆标出;有对出土等问题的说明,内容丰富,为印谱中之上品。附赠拍品《黄宾虹批校手钤集古玺印存》中国书店年4月出版物。

出版:《黄宾虹批校手钤集古玺印存》,年4月,中国书店。

开本:19.9×13cm

跋者简介:王贵忱,年7月生。常用笔名:可居、银州。辽宁铁岭县城(今为铁岭市银州区)人。是中国著名的古文献版本学家、古钱币学家、金石学家、历史学家及书法家,是中国当代学界的一位通才式学者。被潘景郑先生誉为“魁奇之士”。

Lot

方节厂辑《苦铁印选四卷》

(清)吴昌硕篆年宣和印社原石钤印本

1函4厚册绵连纸

提要:《苦铁印选》为方节厂辑选吴昌硕篆刻印谱。内收其自藏印及王福厂、吴湖帆、钱镜塘、郭若愚等诸友搜罗征访印,自缶翁早年至耄耋,其中十之五六,皆旧谱所无。由高野侯、王福厂、唐醉石、葛书征、王个簃等诸家审鉴厘定,历时九月,倩名工华镜泉、龚馥祥以宣和印社自制印泥原印钤盖,并精拓边款,是吴昌硕印谱之集大成者。成书仅五十部,洵为罕见。

此本蓝面旧装,每册扉页依次影吴东迈、诸乐三、陈运彰、方去疾署签,卷首影王福厂篆书题名、吴昌硕小像,王贤序言及藏印者姓名录,内收缶翁印蜕共计四百三十七枚,于黑色边框内,书口下印“宣和印社”字样,卷末收方节厂跋尾。朱泥璀璨,边款极精,全面展示了缶翁印风之承转,亦可为后世研究其生平及书画鉴定提供依据。

方节厂(~),名约、文松,字节厂,以字行,浙江永嘉人。斋堂为唐经室。好金石书画,性喜收藏明、清两代印谱、名人印作,年主持宣和印社,搜集名家印作汇编成册,付梓印行,对民国印坛的贡献甚大。

半框:17×9.8cm开本:26.5×15.3cm

浙江文献

▲西泠春拍

Lot

俞樾晚年重要笔记手稿《右台仙馆笔记》卷十五

清光绪间手稿本

1册31筒子叶竹纸

鉴藏印:无生居士(朱)吉羊文字(白)济时(白)谷宜(朱)

提要:俞樾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家和教育家,被陈寅恪先生誉为“一代儒林宗硕,湛识而通识之人”。俞樾一生殚心著述,他的著述内容涵盖经、子,遍包史、集,是真正意义上的通人。而且俞樾的影响波及日本和韩国,他的学术著作在日本和韩国传播后引巨大的反响,当时的日本学术界更以收藏他的手稿为荣耀。光绪三十一年冬日本学者岛田翰来苏州,拜访俞樾并向其索求所著各书稿本时,俞樾命其孙陛云竭半日之力,仅得杂文、诗编、尺牍、随笔稿本各一卷,由于俞樾的著作随作随刊,随刊随弃,可见他并没有强烈的稿本意识,故而他的手稿在他在世时即已散落各处,想获全璧几无可能。

此为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卷十五之手稿本全册,据张燕婴《俞樾著作稿抄本叙录》所列海内外主要的公藏机构所收藏的俞樾手稿来看,不见《右台仙馆笔记》其他卷次的手稿本,故此卷或为目前已知《右台仙馆笔记》仅存的一卷手稿,甚为难得。

此卷收笔记三十八篇,共一万二千余言,书于“春在堂写本”专用红格稿纸之上,通篇为俞樾手书并亲笔修改,经比校,与刻本内容基本一致,应是成书前之定本。稿本保存了增删涂乙的原貌,从中可以窥见俞樾构思之转折及字句之斟酌,如“唐西镇王氏二女”一条,最后一句初作“呜呼!世道衰微,人心凉薄,则鬼神之事,固有足以辅政教之所不及者矣”,后俞樾将“世道衰微”圈改为“风俗浇漓”,显然“世道衰微”之表述更符合作者写此书的本旨,或许有所顾虑,最终将之改为“风俗浇漓”。

封面民国三十三年()藏家吴谷宜墨笔题名,此卷内记录江浙等地有关妇女轶闻38余篇,有闻之于亲友,亦有亲身所历。如居苏州马医科巷时,其邻居潘氏之妻母中毒菌簟之事。《右台仙馆笔记》为清末著名学者俞樾晚年所作,全书十六卷,以杂记形式记述志怪传奇、世俗人事,为学人小说之代表,堪称继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之后清代又一笔记小说的力作。

刊刻:《右台仙馆笔记》卷十五,清光绪间俞氏家刻本。

半框:17.2×13.2cm开本:24×15cm

作者简介: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晚号曲园老人、曲园叟,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进士。历任编修、河南学政。终身从事学术研究,为一代经学宗师。工书法,生平不作楷,非篆即隶,尤工大字。

藏家简介:吴济时,近人,字谷宜,号荆溪散人,江苏宜兴人。医学家。曾任南京中华西学会会长。

▲西泠春拍

Lot

赵万里(~)过录王国维批顾炎武文集线装书八册

著录:1.《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P,周锡山,北岳文艺出版社,年。

2.《观堂集林(外二种)》P,王国维著,河北教育出版社,年。

3.《顾炎武全集22附录》P、,顾炎武撰,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年。

4.《赵万里文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

出版:5.《雪堂雅集:罗振玉、王国维的学术世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

说明:此为赵万里过录王国维批顾炎武文集《顾亭林先生遗书十种》八册,系王、赵二人师生情谊及学术传承的最佳见证之一。其中,王国维所作《顾亭林文集跋》见载于多种王国维、顾炎武相关文集。具体包括《昌平山水记卷上下》《金石文字记》《石经考》《亭林诗集》二册《亭林文集》三册等。《顾亭林先生遗书十种》为乾隆年间蓬瀛阁校刻本,顾炎武撰,内含《左传杜解补正》《九经误字》《石经考》《金石文字记》《韵补正》《昌平山水记》《谲觚十事》《顾氏谱系考》《亭林文集》《亭林诗集》等。

卷中含数次年款,分别系“癸亥六月用钞本蒋山佣诗集校补阙字”,时在年;“丁卯除夕临观堂先生校本”,时在年;“甲申新正初六日校述古堂抄本补图一叶,缺文数十行,述古堂本遇校字缺末笔,未详其故,俟更考之”,时在年。第一个时间或为王国维本人批校此书的时间。

除抄录王国维批校外,赵万里并比较了此刊本与王国维所藏刊本之区别,并作详细注释。于《昌平山水记》一卷根据古堂抄本补图一页及补文数十行,完整和丰富了原书。赵万里在过录《亭林文集》等部分时,王国维尚在世,此后至四十年代,皆陆续抄录王国维此本批校,可见赵万里对此极为重视。

赵万里在此本之上过录王国维批校,既有行间简要的比刊校释,亦有大量的天头批注,对刻本中缺漏字及改字有大量补遗和改定,是为极珍贵的原始文献。

28×17.5cm×8(册)

作者简介:赵万里(~),字斐云,又作飞云,别署芸盦,浙江海宁人。版本目录学家。历任北京图书馆编纂委员、善本部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研究员兼善本特藏部主任。编着有《海宁王精安先生遗书》《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中国版刻图录》等。

▲西泠春拍

Lot

《光绪嘉兴县志》(红印校样本)

(清)赵惟嵛修

清光绪间红印本

7册竹纸

提要:《光绪嘉兴县志》一书为清嘉兴县知县南丰赵惟嵛光绪十八年()创修,至三十二年()始成。嘉兴石中玉纂,吴受褔续成。详叙嘉兴建置、疆域、坛庙、山川、风俗等,凡前代史籍留存记载,均加订正后采录,是研究清代嘉兴地区风土人情之重要文献资料。

此为初刊红印校样之本,存七册。内收城池、关隘、坊巷、公署、坛庙、山川、列传、金石、风俗、祥异、官师表、田赋等内容,行间可见大量墨钉及修改,其中两册每叶下钤“校”印。另有墨笔校对,批注诸如“已改”、“未改”、“已加”等校语,对章节之调整亦有标注。纸捻装,拍场首现。

半框:19×13.5cm开本:30×16cm

Lot

桐乡汪庭坚校刊丁敬旧藏《装潢志一卷》

(明)周嘉胄著清乾隆十二年()桐乡汪氏求是斋精写刻本

1函1册纸本

鉴藏印:丁(朱)敬(朱)身(朱)龙泓馆印(白)小残卷斋藏(白)践室长物(白)

提要:明代淮海周嘉胄所著《装潢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传统装裱技艺的专著,书中所记载有关手卷、册页、碑帖等各项装裱技术,至今为书画装池与修复等领域所借鉴沿用。传世可见清康熙间《昭代丛书》本、道光间《学海类编》本、民国《丛书集成》本等丛书本。此清乾隆十二年()桐乡汪氏求是斋精写刻本为可见最早单行本,传世绝少,公藏仅见山东省博物馆藏翁方纲跋本一册,著名版本目录学家王献唐于此册中题记:“求是斋本《装潢志》流传极鲜。”

此册前刊周嘉胄序言,内从技法、用料、形制等多种角度分列装池心得40余条。卷末镌“乾隆丁卯秋七月桐乡汪氏求是斋校刊”篆书双行长方形牌记,知是桐乡汪庭坚(孥山、崇山、学山)求是斋校刊,汪氏曾庋藏《五牛图》、《墨妙亭断碑砚》等金石书画珍品,与金农、姚世钰、陈章、陈皋及西泠诸家等交往甚密。卷首所钤为西泠八家之首丁敬“丁”、“敬”、“身”三方朱文小印,或为当时贻赠之物。展观此本,写刻精良,墨色初印,纸质纤细,洵为清中期浙江地区私家刻书之珍品,拍场仅见。

汪庭坚(清康熙至乾隆),字学山,室名求是斋,浙江桐乡人。富收藏,精鉴赏。今故宫博物院藏唐代《韩滉五牛图》为其藏品之一,乾隆四年、十一年金农曾二次于求是斋观画并题记。

参阅:《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子部/谱录P,线装书局,。

半框:16.5×11.5cm开本:26.5×16.8cm

藏家简介:丁敬(~),字敬身,号砚林、钝丁、玩茶叟、丁居士,龙泓山人、玉几翁等,浙江杭州人。乾隆元年博学鸿词不就,与金农、汪启淑、明中交往。精鉴别,富收藏,好金石文字。工书法、诗词,善写梅兰竹石,尤精篆刻,擅长以“切刀法”刻印,苍劲质朴,独树一帜,开创“浙派”,为“西泠八家”之首。着有《武林金石记》、《砚林诗集》等。

历代佳椠

▲西泠春拍

Lot

宋刻《诸儒校正东汉详节》单叶

(宋)吕祖谦辑宋刻巾箱本

1叶黄麻纸

提要:此本每叶二十八行,行二十四字,注小字双行同。上下细黑口,双鱼尾,左右双栏。版心上方记字数,上鱼尾下记书名简称“东节”,下记卷数“廿五”,下鱼尾下记页码“十一”。卷中避宋讳甚严,其“敦、匡、慎”三字皆缺末笔,当刻于南宋光宗时。宋版书中分大、中、小字三种,以中字本居多,大字本次之,而小字本尤为罕睹。此本板框狭小,宽22cm,高16.2cm,密行细字。字体疏劲古雅,俊挺俏丽,实为宋刻上驷。缪荃孙编纂《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此宋刊《东汉详节》,而墨笔加注“极佳”,乃是对此书版刻之佳的肯定。傅增湘先生评洪武本《宋学士文粹》云:“行密如樯,字细于豆,古香馣霭,灿目袭心,洵可为箧中之奇珍秘玩矣。”陈先行先生赞美蜀刻小字本《三苏文粹》时称之为“小字勾魂。”用于此宋刻本,正相符合。

敦、匡、慎避宋讳缺末笔

此叶摹印精湛,字口清晰,楮墨俱旧,属宋刻宋印,精彩照人。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史部·史抄类》P著录,《诸儒校正东汉详节》今国内公藏仅剩元刻本,目前仅知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有天禄琳琅旧藏卷二十四一卷,定为宋刻。故此虽为残叶,乃国内宋刻仅存孤品,弥足珍贵!

▲西泠春拍

Lot

宋刻本《致堂读史管见三十卷》单叶

(宋)胡寅撰宋宝祐间刻本

1叶竹麻纸

提要:是书为胡寅晚年谪居时读《资治通鉴》所作史论,录《通鉴》所述本事、司马光评语及胡氏自论。

此为《致堂读史管见》卷三第十叶,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三字,白口,左右双边,双鱼尾,版心上记字数,下记刻工名,有涂描。是为宋末宛陵地方官刻之遗存。

参阅:《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史部/史评P,线装书局,。

半框:19.5×14.5cm开本:25×16.5cm

Lot

胡璧城批校闵刻套印《三经评注五卷》

明万历间闵齐伋刊三色套印本

1函4册竹纸

鉴藏印:璧城(白)璧城(朱)夔公(朱)知困斋鉴藏书画金石(朱)野(朱)仪(朱)

提要:是书内收明郭正域批点朱墨套印《考工记二卷》、明杨慎批点朱墨套印《檀弓一卷》、宋苏洵批点三色套印《孟子二卷》,为明代吴兴闵齐伋所刊套印代表作。其中明万历四十五年()所刊朱、墨、黛三色套印本《孟子》为闵刻三色套印之始。

此为胡璧城旧藏之本,《考工记》前刊郭正域序言;《檀弓》前刊闵齐伋序言,末附闵氏跋尾;《孟子》前刊朱得之序言,末附闵氏跋尾。内页胡璧城墨笔注文并跋记数则。刻版精整,字体方正,套色璀璨,品相尚佳。近年拍场所见多为其零种,此合刻全套尤为难得。

参阅:1.《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经部/总类P1,线装书局,。

2.《中国善本书提要》经部/礼类P17等,上海古籍出版社,年。

半框:20.5×15.2cm开本:27.2×18.7cm

跋者简介:胡璧城(~),字夔文,号藕冰,安徽泾县人。光绪丁酉科(年)举人。他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中华民国成立后,任安徽省临时议会议长,后任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民元国会参议院议员、政治会议秘书、政治会议代理秘书长、审计院协审官、约法会议议员。擅书法,好收藏。

▲西泠春拍

Lot

清代禁毁书《牧斋初学集一百一十卷》

(明)钱谦益撰明崇祯十六年()年瞿式耜刻本

2函28册竹纸

鉴藏印:李敬伦氏(朱)士叙(白)

提要:是书为明末清初文坛领袖钱谦益之文集,由其门人瞿式耜付梓。内收牧斋先生诗、杂文、序、记、行状、墓志铭、传、谱牒、祭文、哀词、题跋等,蔚为大观。此文集为钱谦益生前所刊,是可见之最早版本。清乾隆时列为禁毁书目,故传世较罕。

此本前刊燕誉堂藏板牌记,徐增敬、萧士玮、曹学佺序言及目录。半叶十行,行十八字,四周单边,单鱼尾。卷尾刊“宁国府旌德县刘入相字文华督工镌刻”刊记,末附崇祯十六年()年瞿式耜后序。通篇柳体写刻上板,雕镌颇精。《明代版本图录初编》称:“明季刻书之工,无逾此书。”是为研究牧斋先生生平及与柳如是等人交往之重要史料。

参阅:1.《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集部/清别集P1,线装书局,。

2.《清代禁书总述》P,中国书店,年。

3.《明代版本图录初编》P,文海出版社,年。

4.《明代版刻综录》第七卷,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半框:21×14.7cm开本:25.8×17cm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