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位于周至县车峪口内,景区以翠峰山为主,此山古名翠凤山,为道教名山,因山色如黛而得名青山,又因索姑在此修炼而得名娘娘山。西面毗邻中国名山太白山,自然风光雄奇壮美,人文景观历史悠久。
从车峪口至主峰沿途有头天门、遇仙宫、石佛寺、唐王井、三霄洞、天竺院、庙沟、王婆寺、双柏树、系马桩、煎茶坪、娘娘庙、梳妆楼脱骨洞等庙宇和景点,庙宇中多碑文壁画。上山之路当地人称“七十二盘道”。登上青山之颠,清风拂衣,群山悠悠,东观四方台,西望太白山积雪,南瞻秦岭青翠,北眺里秦川平原和渭水连绵。依附奇秀的风光和美丽的传说,青山已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踏青胜地。现已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
青山相传为汉朝索姑成仙处,亦俗称娘娘山。索姑为西汉时扶风索家村人(今扶风县段家镇青龙庙村),自幼抱超凡脱俗之志,为避婚嫁,夜骑白马过渭河至青山脚下车峪口,遇三霄娘娘点化,在此引渡上山,虔通医道,专术妇科,尤以治不孕不育而得名,人称“送子娘娘”,为周围百姓除病疗疾,深受百姓爱戴,后蜕骨成仙。后人为之立庙。唐诗人孟浩然《终南山下作》有诗云“因思蜕骨人,化作飞桂仙”之句。
遇仙宫:遇仙宫又称青山大庙,位于青山脚下车峪口,建于贞观二十二年。现有前后殿,殿内供奉索姑娘娘和三霄娘娘等神仙塑像,墙上壁画着索姑遇仙的故事。
唐王井:唐初,李世民到青山狩猎,人马焦渴,坐骑经得索姑点化,双蹄趵出一泓清泉,泉水甘甜爽口,后李世民登基,马趵泉被誉为唐王井,该处修建有庙宇,里面供奉着唐太宗李世民。
三宵洞:供奉云霄仙子、碧霄仙子、琼霄仙子,又称感应随世仙姑正神。是道教神话中的三位仙女,她们执混元金斗,凡是神、仙、人、圣、诸侯、天子等不论贵贱贫富,降生都要从金斗转动,人称送子娘娘。姜子牙封三霄为感应随世仙姑正神,位列仙班,也称护子娘娘、催生娘娘、送子娘娘。
天竺院:此处遗址相传唐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归来,感念索姑善行义举,在此做法会而得名。现存道光十年和道光二十九年的碑石两通,一碑为重修寺院记事,一碑为知事白维清撰,叙述邹儒游览青山等史事,该处庙宇背靠大山,里面非常潮湿,大门不经常打开。
煎茶坪:李世民青山狩猎途中迷路,倚在树下休息,睡梦中见一女子烧水煎茶,口称万岁并献上香茗,闻得茶香,李世民顿觉神清气爽,又得该女指点迷津,梦中许愿封为全贞娘娘,女子双膝跪地谢主隆恩。梦醒起身,却见奉茶的女子驾云朝山顶而去。后来李世民称帝,不忘承诺,封索姑为“大唐全贞圣母娘娘”。御口亲封,此后,青山索圣母神威闻名三秦。当年烧水煎茶处亦称煎茶坪(有古庙遗迹)。
双柏树:相传唐时栽,有古庙,但是神像已经没有了。
系马桩:过双柏树遗址往上走,有一石高约两丈,名曰系马桩,一传为索姑拴马处,再传为李世民拴马处。盖顶:地势平坦,现有前后六间大殿,南殿供奉索圣母,北殿供奉山神、土地诸神,侧面房间现由一名老人看守。索圣母祠,传索姑被封为“大唐全贞娘娘”后所建,即唐仙姑祠。据说原来有碑石,游人常来拓字,道人疲于应酬,将碑推入沟中。祠后有灵泉两眼,四季泉水不断,饮之沁人心脾。
蜕骨洞:由盖顶侧面小道前行,有一处石洞,里面有天然形成的一张石床,该遗址尚存,
梳妆楼:在青山绝顶,两层建筑,相传索姑每日晨在此一边梳头,一边瞭望家乡。
盖顶:地势平坦,现有前后六间大殿,南殿供奉索圣母,北殿供奉山神、土地诸神,侧面房间现由一名老人看守。索圣母祠,传索姑被封为“大唐全贞娘娘”后所建,即唐仙姑祠。据说原来有碑石,游人常来拓字,道人疲于应酬,将碑推入沟中。祠后有灵泉两眼,四季泉水不断,饮之沁人心脾。
蜕骨洞:由盖顶侧面小道前行,有一处石洞,里面有天然形成的一张石床,该遗址尚存。
梳妆楼:在青山绝顶,两层建筑,相传索姑每日晨在此一边梳头,一边瞭望家乡。
青山庙会是为纪念索姑举办的,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至三月十一为会期,三月十日为祭祀日,一说初十为索姑生日,一说蜕骨成仙日,一说为唐王李世民梦见索姑之日。青山庙会涉及翠峰、哑柏、竹峪、青化、四屯等镇三十多个村落,由一个村或几个村轮流办,翠峰官村为官村娘娘庙;农林、五联为车峪口庙;翠峰陈家村为车峪口遇仙宫庙;哑柏仰天、哑兴、蒙家村、竹峪镇凤凰岭为唐王井庙;翠峰东肖村、哑柏六屯为三宵洞庙;四屯镇上下天屯为天竺院庙;翠峰官庄为庙沟口庙;青化杏园为双柏树庙;哑柏庄严村为煎茶坪庙;翠峰马家庄、西肖村、刘家寨为青山盖顶索圣母庙。庙会得到十里八乡和眉县、武功、杨凌、扶风(索姑娘家)的广泛参与,期间人潮如涌,商贾云集,高峰期每天可达十万人。后由单纯的祭祀活动变成规模宏大的多元化商贸交流会。索姑娘娘下山时,主办村有三天四晚大戏助兴,各村社举行盛大的迎接活动,有肃静、回避、皇恩浩荡、赐福、降瑞等牌匾居前,彩旗队、仪仗队、銮驾队、锣鼓队、社火、秧歌等居中,最后是彩车队,彩车四周有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盛世和谐、国富民强、国运昌盛等标语,结合旅游踏青、多元艺术集中体现。《青山索圣母庙会》在年3月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者/来源:期待星期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