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昌带你看展览三星堆建馆20周年以

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

展览现场

为纪念三星堆博物馆建馆20周年,年10月26日,“宅兹中国”陕西西周青铜器精品展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拉开帷幕,并将持续至年2月26日。

本次展览汇聚了来自四川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岐山县博物馆、周原博物馆、陇县博物馆等7家博物馆的件(套)文物。以“吉金铸史——西周金文与史迹”、“礼乐正声——西周吉金与礼乐”、“文华往复——西周王朝与古蜀”三个单元萃集西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文化遗址出土的精品,包括何尊、带盖龙纹鼎、伯各卣、伯公父簠、西周饕餮纹铜罍等国宝悉数亮相。

随着周人对宗法礼制的重视,西周青铜器数量和铭文得到极大发展。展览借助这批西周青铜器,讲述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礼乐宗法以及时代的审美趣味,揭示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营养和文化艺术精髓。并通过西周王朝与古蜀文物的比较展示,探索蜀踪及周王朝与古蜀国多维度的互动。选择这样一场青铜展来献礼三星堆博物馆建馆20周年,既展现了辉煌灿烂的西周青铜文明,弘扬中华礼乐文化,又探讨了西周王朝和古代蜀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

下面请您请跟随雅昌艺术网的导览,走进西周青铜器的盛宴:

第一单元:吉金铸史——西周金文与史迹

西周是青铜器铭文大发展时期。与周人对宗法礼制之重视相呼应,铸铭之器相随增多,铭文内容亦趋富赡,且不乏长篇巨制。诸铭文具有一定的风格程式,举凡祭辞、征伐、册命、训诰、追孝、约剂、律令、媵辞、乐律等,记叙丰富翔实,勾勒出一幅纷繁斑斓的西周社会生活画卷,具有明确的书史性质。西周铜器铭文对建立西周铜器的编年和发展序列、征信和补苴西周史实及探究上古语言文字均具重要意义。

金文承载着历史文化和书法艺术的双重价值。西周时期是古文字发展的重要阶段,金文字体和书风随所处时代的社会人文坏境和审美趣味之嬗变而气象更新,呈现出绚烂多姿的整体风貌,其博大的精神内涵和浑厚的艺术生命力历久弥新,被后世奉为大纂典范,是书法百花园中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

何尊(复制品)西周成王时期高38.8口径28.8厘米年宝鸡县贾村塬出土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何尊,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记述的是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之事。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

何尊(复制品)局部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国宝重器“何尊”,它与“临潼利簋”、“大丰簋”一起被称为西周初年“三大国宝重器”。这件西周早期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字,记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并迁宅东都洛邑后对宗室小子的训诰,并提及文王受天命、武王克商等事。其中的“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宅兹中国”的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是一个方位的描述。这里的“中国”,并不是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意思。

何尊铭文

“何尊”的发现还有一段故事:年的一天,家住陕西宝鸡市贾村镇的一个陈姓农民在小院后面的土崖上刨出了何尊,他并没有意识到何尊的价值,结果放家里装粮食,后来,当废品卖了30块钱。年宝鸡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机缘巧合的将何尊从废品站买了回去,年为了纪念中日建交三周年,何尊因其造型图案精美被选到国家博物馆,作为全国新出土的文物精品准备去日本展出,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的马成源先生发现何尊说这么大一件青铜器,不可能没有字,马先生就用他的经验,在何尊里一摸,果然发现了铭文并命名为“何尊”。也因为这一重大发现,国家文物局当即取消了何尊到日本展出的安排,开始了对何尊的研究。

何尊铭文拓片释文

“何尊”因其底部所铸有的12行字铭文显得尤为珍贵,这段铭文的史料价值极高。首先,这证实了武王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迁都洛邑,以往在《尚书》、《史记》当中虽有记载,因成书年代都晚于西周而不被外界所承认,直到何尊铭文的发现才被证实;此外,它证实了成王继承武王的遗志,迁都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阳这一重要史实;第三,在铭文中出现了最早的“中国”二字。

伯各卣西周早期通梁高27.5口径8.5×10.7腹深13圈足径9.8×11.9厘米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伯各卣于年宝鸡市竹园沟国墓地出土,该件卣出土时为两件一组,并配一尊。三件器物铭文相同,刻有“伯各作宝尊彝”。两件伯各卣形制、纹饰、风格一致而大小不同,系工匠事先制出两批大小不同的泥范后再铸造,足见其缜密的设计与熟练的铸造技术。

伯各卣局部

卣作为酒器,一般不是用来装平常人所喝的酒,而是奉献给神灵所用,装的是鬯(chàng)酒,也就是用于祭祀、重大节日活动庆典宴饮用的香酒,用黑黍酿成、味道香醇,主要是敬天神、地祇、人神等。

从纹饰我们可以看到此件器物被分为四层,底部有云雷纹,浅浮雕和高浮雕,还有立体的圆雕,纹饰复杂、考究,工艺精湛。古人用了34块模具来做这样的一件器物,包括器物上的羊头、牛头,器身的牛角都是采用活模插进去的,每块模具之间被浇铸的缝隙完全看不出来,整体感觉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几父壶西周中期通高60口径16腹深45厘米年陕西扶风县齐家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说到酒器,有的是装浊酒,有的是装清酒。这件“几父壶”就是用来装清酒的酒器,器型很漂亮,纹饰是西周中期很流行的波曲纹,整个腹部都有,凹凸有力,给人以豪放粗犷的美感。而它珍贵之处也在于出现了55个铭文,记述了某年庚午日,几父得到上级同仲赏赐的仆人和器物,深受感动,因此做了这件器物来纪念这件事情,忆苦思甜表忠心的一种直接体现。

商人重酒组合,周人重食器,因此西周时期的酒器不是特别多,食器最多。

方鼎西周早期高23口径14.5×18.1厘米年陕西省长安县花园村西周墓葬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方鼎铭文

鼎就是煮肉的锅。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于夏朝初年,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因此,鼎在中国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后来的“列鼎制度”。

孟簋西周穆王时期通高25.3口径23.4座宽22.1厘米年陕西省长安县沣西张家坡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孟簋铭文

孟簋同时出土3件,形制、花纹及铭文均同。簋是用来盛饭的碗,西周早中期出现的通常都是方座的簋,分冠凤鸟纹为主的纹饰也是西周中期青铜器的典型纹饰。孟簋上出现铭文42字,记录了孟的父亲跟随毛公遣仲去打仗,立了军功,但孟称他的父亲为“文考”,说明他的父亲已经过世了,他代替父亲接受赏赐,因此铸造这件器物以此记录这件事情,同时也可能是为了纪念他的父亲。

伯公父簠西周晚期通高19.9口径22.9×28.1厘米年扶风县云塘出土周原博物馆藏

伯公父簠铭文

古人的食器分很多种,有煮肉的锅,盛饭的碗,而这件簠比较特别,是用来盛粮食的一种食器。此间器物是盖器同体的造型,盖子揭过来同样可以当做一件器物来使用。盖与器同铭,均为十行,61字,惟行款稍异。铭文记伯公父择吉金以盛放稻粱,言其辅佐卿士、臣事于天子及为诸父辈兄长祈长寿多福之意。大概记录了伯公采用青铜器来盛放粮食,辅佐卿仕侍奉天子以及为各父辈兄长祈福等内容。

与商代繁褥的饕餮纹、兽面纹等纹饰不同,西周器身的纹饰多为波曲纹、重环纹,简单、明快。

从这些出土的西周早中晚期的青铜器不难看出,它们的纹饰以及铭文都有很大的不同。尤其到了晚期,青铜器铭文非常多。

四十三年逨鼎丙西周宣王43年通高49口径42.8腹深21.6厘米年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四十三年逨鼎丙局部

这件四十三年逨鼎丙,当时一共出土了10件。逨鼎是单氏家族所有,单氏家族八代人,辅佐十二位周王近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鼎内铭文提到主人逨这个人是周王任命的虞官,相当于现在农林部的官员,管理山林物资有功而被册封为官司历人的情况。另外,这件逨鼎研究价值极高,因为它的铭文完整地记录了年月日、月相、干支及册封仪式,为西周青铜器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标准。

仲柟父鬲西周中期高14口径19.5厘米五十年代初陕西省永寿县店头镇好寺河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西周父乙甗西周中期高39.5口径26.9甑深16.2厘米年扶风县齐家19号墓出土周原博物馆藏

疒+兴盨(乙)西周懿王时期通高12.7口径40.6厘米年12月扶风县白村一号窖藏出土周原博物馆藏

伯多父盨西周孝、夷时期通高20.8口径长24.9宽16.7腹深10.4厘米年云塘窖藏出土周原博物馆藏

展厅中还可以看到其他的一些食器,有中晚期的鼎、簋、鬲、甗、盨……这个时期主要是体现它的铭文,非常众多,像“毛公鼎”就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

此鼎(庚)西周晚期通高17.5腹深12.3口径20厘米年2月岐山县京当镇董家村出土岐山县博物馆藏

此鼎(乙)西周晚期通高35.7腹深17.3口径35.8厘米年2月岐山县京当镇董家村出土岐山县博物馆藏

此鼎(辛)西周晚期通高17.9腹深12.3口径20.5厘米年2月岐山县京当镇董家村出土岐山县博物馆藏

到了西周中晚期,铭文的内容大多记录的是当时的战争、政治、封赐等重要事件,多数铭文排列较规整,不仅竖成行,而且横也成排,“子子孙孙永宝用”“万年无疆”之类的文辞特别流行,像展厅中的这组此鼎(乙、庚、辛),三件上面都有出现。它们的主人叫“此”,器身内铸有相同的铭文,记述了“此”这个人担任膳夫一职,“膳夫”也就是周天子的厨师长,得到了很多周天子的赏赐,因此铸这些鼎来纪念。铭文中同逨鼎一样,记录了年月日、月相、干支四要素俱全,是研究西周历法的重要资料。

左:逨钟(甲)西周宣王时期通高65.5铣间30厘米眉县杨家村砖厂出土眉县博物馆

右:逨钟(丁)西周宣王时期通高23铣间13.5厘米眉县杨家村砖厂出土眉县博物馆

通过这些青铜器的金文,我们似乎可以从不同角度去了解西周王朝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甚至完整地记录了西周诸王世系,印证了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关于西周历代王朝的真实性,可谓是一部“青铜史书”。当然,古人吉金铸史,不光是为了记录历史,也是希望将他们的丰功伟绩上告九天诸神,下报祖先,让后人能够永久的纪念和流传。

第二单元:礼乐正声——西周青铜器与礼乐文明

中国素来被誉为“礼乐之邦”,周朝则是中国古代礼制最完备的时期,后世各朝代也都以周礼为基准。西周整个社会从“尊神尚鬼、迷信巫术”到“礼制、德治”,这个转折是经周公之手。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武王伐纣,并制作礼乐,被后人尊称为“元圣”。周公摄政七年,确立了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等一系列典章制度,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而礼乐制度则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礼”是为了区分贵贱等级,“乐”是为了使人相互和敬,二者相辅相成,有效的巩固了统治阶级内部团结。西周王朝能够延续年,在一定意义上,依赖的就是这套礼乐制度。

“礼乐”作为抽象的概念,青铜礼器便是礼乐文明的载体,首当其冲的就是西周时期的列鼎列簋制度。

根据《周礼》的记载: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一个奇数一个偶数相配,按大小依次排列来代表主人的身份,不同等级有着不同配置,不能僭越。

在西周的礼乐制度中,礼以鼎为中心,乐以钟为中心,乐悬制度就像当时的列鼎制度一样不能逾越,而编钟就是乐悬制度的代表。八音之中,金石为先,在西周宫廷和贵族的祭典活动中,往往编钟被视为“重器”而得到特殊的重视,正式表演时,这类乐器都放置在显要的位置并通过它们显示主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势。

西周孝、夷时期年12月扶风县庄白村一号叫藏出土周原博物馆藏

编钟的音色清脆、悠扬,穿透力极强,发展到成熟阶段,出现了神奇的一钟双音现象,就是一个钟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音调,奥秘在于编钟独特的外形,合瓦状再加上拱桥的钟口设计,敲击的时候不会互相干扰,使得它和圆形钟在发音上形成了很大的差异,这也为世界音乐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三式疒+兴钟局部

编钟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悬挂起来,斜挂的钟称之为甬钟,直悬挂的钟称之为钮钟,钟的组合数目在西周中期是3枚一组,晚期是8枚一组。目前发现最大最完整的一套编钟是在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共有60多件。

编镈西周中期眉县杨家村砖厂出土眉县博物馆藏

编镈局部的纹饰

这是3件大型打击乐器编镈,西周中期出现,盛行于春秋战国,镈常与钟、磬配合使用,镈在乐器中能起到定音和指挥的作用。这组编镈,钮为两只鸟衔梁而成,舞部装饰有云雷纹、钲部饰有四道扉棱,两侧扉棱分别由四条虎构成,正面、背面两条棱上端各站一只昂首的凤鸟。

夔龙纹编钟西周晚期每个高11.5-22.7宽5-11厘米年宝鸡虢镇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夔龙纹编钟

周朝的礼乐制度,伴随着编钟的完善而不断发展,周人吸取了商朝灭亡的教训,为了加强统治,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为周朝以及后来的朝代所沿用,并成为中华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西周青铜车马器

短胡戈西周早期高21.3内长7.2厘米陕西省扶风县齐家周墓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铜戈西周早期高25援宽3.6胡长11.8厘米年岐山县凤鸣镇北郭村出土岐山县博物馆藏

銎内戈西周晚期高23.8阑长9.8厘米从蔡家坡农夫公司收购岐山县博物馆藏

燕尾内勾距铜戟西周早期戈内横长17.5内长6.3内宽2.7矛部竖长23.2厘米年宝鸡市茹家庄弓魚国墓地出土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四穿戟西周中期高21.3内长7.2厘米年陕西岐山县王家嘴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铜斧西周晚期长15.5刃宽4厘米陕西省靖边县征集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铜銮铃西周晚期年陕西省扶风县征集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马镳西周早期峪泉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在“天有十日,人分十等”的西周社会里,需要遵循礼制的地方有很多,还包括车马器。像这件銮铃,只有天子的马车上才会出现,还有大家熟悉的天子驾六,也是西周古代礼制的一种行为,就是天子级别的才能用六匹马拉车。

云雷纹铜觯西周早期高15.1厘米年4月陇县八渡镇韦家庄村窖藏出土陇县博物馆藏

宽带目纹觚西周早期高22.2腹深17.5口径12.5厘米年宝鸡市竹园沟弓魚国墓地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父癸尊西周早期高26口径20.1底径14.4腹深21.4厘米年7月陕西省麟游县后坪村出土年调拨陕西历史博物馆

涡纹铜罍西周早期高38口径13腹深29厘米年7月牙科乡梁甫村出土陇县博物馆藏

饕餮纹铜卣商代晚期高33口径15x11.7厘米年7月牙科乡梁甫村出土陇县博物馆藏

夔龙纹罍商代中国期通高45.3口径23.2腹深37.4厘米年扶风县齐家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周人讲礼在酒器方面也有所体现,首先酒器的功能就很多样,像盛酒器尊、罍、卣,饮酒器觚、觶、爵等,在使用上很讲究,像前面我们提到的伯各卣就是以酒祭地,行祼(guàn)祭礼,意思就是吃饭之前要先敬奉神灵祖先。

方格乳钉纹簋商末周初通高17口径24.3底径17.1厘米年岐山县青化镇男祁家出土岐山县博物馆藏

方格乳钉纹簋商末周初通高16口径25.2厘米年8月岐山县凤鸣镇贴家河出土岐山县博物馆藏

铜簋西周早期通高18.3口径16.7腹深8.7厘米年宝鸡市竹园沟弓魚国墓地出土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兽面纹簋西周早期通高15口径20.1腹深10.6厘米年宝鸡市竹园沟弓魚国墓地出土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兽面双耳铜簋西周早期通高25.3口径21腹深11.6厘米峪泉出土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重环纹盨西周晚期通高17.4腹深8.2厘米年岐山县青化公社董家出土岐山县博物馆藏

重环纹豆(乙)西周晚期通高15.5腹深5.8口径22厘米年2月岐山县京当镇董家村出土岐山县博物馆藏

这边又是一组不同功能的食器,簋和盨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其中这个豆,主要是用来放一些腌菜、酱或者佐料的食器。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古代周人和着音乐吃着饭那钟鸣鼎食的场景,充满着文化氛围。

父癸分裆鼎西周早期通高24.1口径17.3x18.2腹深12.1厘米年宝鸡市竹园沟弓魚国墓地出土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西周斜角云纹鬲西周懿、孝时期通高10.9口径15.7腹深7.1厘米年12月扶风县白村一号窖藏出土周原博物馆藏

接下来的一组烹饪器有甗和鬲。从这组鬲可以看出器型的变化,在早期有耳朵,晚期有折檐,且器型不规则,这种变化可能也与西周后期的礼崩乐坏有所关系。

册宁竹匜西周晚期高20.4长16.4厘米年西北局文物处移交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这边还有一件体现周人讲礼的青铜水器,册宁竹匜,匜就是用来洗手的器皿,与盘配合使用,匜盛干净的水,浇在手上,盘用来接脏水。

带盖龙纹鼎西周早期通高40.2口径32腹深16.5厘米年宝鸡市纸坊头弓魚国墓地出土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西周时期,大到国家大政方针,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始终贯穿一个“礼”字,比如通过列鼎、乐悬制度显示身份地位,吃饭前要行盥礼、祭神敬祖行祼祭礼,然后再吃饭。这不光是对后世各朝代有深远影响,对于今天的我们在道德行为规范上也是大受裨益的。

第三单元:文华往复——西周王朝与古蜀

文华往复,其实也就是礼尚往来,蜀地与中原的联系,在交通路线上面主要是体现在川北的一条通道,从四川盆地往北沿嘉陵江可以直达汉中盆地还有宝鸡地区,如果是从关中平原南下,越过秦岭经城固、汉中可以到成都平原,建国以来城固出土了多件青铜器也充分印证了商周时期这一带与蜀地、中原的交汇。此外,年发现的广元昭化摆宴坝遗址,它与金沙遗址属同一时期,是四川首次发现的西周时期的城址,它的地址位置刚好在中原和成都平原之间,将以宝鸡为核心的周文化和以三星堆为核心的蜀文化联系起来,像一个文化的中转站。

四川盆地的青铜文化主要包括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以及晚期巴蜀文化,而彭县竹瓦街窖藏是十二桥文化的典型代表,窖藏青铜器的年代大体在西周。我们不仅可以从这其中窥见西周时期蜀国的礼仪制度,还能从中看到两千多年前西周王朝与古蜀国多元互动的文化身影。

覃父癸爵西周早期高20.2流至尾长18.3腹深9.5厘米年宝鸡市竹园沟十三号墓出土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覃父癸爵西周早期高13.7长口径9.2短口径7.6厘米年彭县蒙阳镇竹瓦街出土四川博物院藏

牧正父己铜觯西周早期高15.8长口径11.7短口径9.9厘米年彭县蒙阳镇竹瓦街出土四川博物院藏

蜀地与西周王朝存在交流的最有利证据就是这两件铸有铭文的酒器“觯”。一件为“牧正父己”,一件为“覃父癸”,这两件器物是晚商时期两个家族之器(“牧正”族和“覃”族),应该是同时、同地、同一主人所铸。同样铭文的青铜曾分别在陕西陇县和宝鸡弓魚国墓中的青铜器上有发现,据专家推测,有可能竹瓦街出土的这两件铜觯是蜀人参加武王伐纣时候获得的战利品或者是周王赏赐的掳获物,这或许也成为蜀人参加武王伐纣最直接有力的物证。

涡纹罍西周早期高38.8口径16.6厘米年宝鸡纸坊头弓魚国墓地出土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涡纹罍局部

西周饕餮纹铜罍商末周初通高45口径17厘米年彭县竹瓦公社七大队四队出土四川博物院藏

西周饕餮纹铜罍局部

同样出土于彭县竹瓦街窖藏的铜罍,虽然破损的比较严重,但是上面的夔龙纹依然清晰可见,而且夔龙纹的风格与弓魚国墓地出土青铜器上的纹饰非常相似,所以这件铜器无论是从形制或者纹饰来看,都是典型的中原商周风格。

此外,弓魚国在史书上并没有任何相关的记载,“弓魚”这个字最早出现是在陕西弓魚国遗址出土的青铜鼎上,从字面上看“弓”和“魚”这两个字与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的金杖和金腰带上的鱼,鸟,箭图案或许存在某种联系。“弓魚”国墓地的时代为西周初期,与竹瓦街青铜器群的时代接近,这一时期正是成都平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生剧烈变革和重大转移的时期。

我们再来通过一些考古发现去了解,像广汉出土的这件铜觶、彭县竹瓦街出土的铜尊,还有弓魚国出土的铜尊。

盾牌铜饰西周早期外径33.6内径21.6年宝鸡市竹园沟弓魚国墓地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蛇形铜泡西周早期年宝鸡市竹园沟弓魚国墓地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这件从弓魚国墓地出土的盾牌造型比较特别,刚看到第一眼觉得像三星堆出土的太阳轮。据了解这是来自一个叫板楯蛮的民族的典型器物,板楯蛮主要分布在四川东北部的营山、阆中、巴中、渠县等广大地区。因巴人中的彭人助武王伐纣,使用木板作为楯牌,所以被称为板楯蛮并受到周王朝的优待。几乎每个弓魚国男性墓地都有出土过这种器物,说明这是他们本民族的特色,他们的祖先很可能是从巴蜀这边过去的,所以他们死后会陪葬一些跟他们本民族属性相关的物品。

西周兽面纹青铜觚西周时期通高35.2厘米年9月广汉广汉市文管所藏

铜尊商末周初高24.8口径20厘米年彭县蒙阳镇竹瓦街出土四川博物院藏

陵尊西周中期通高17.4口径17腹深15厘米年宝鸡市茹家庄弓魚国墓地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弓魚伯盘西周中期高7口径29盘深4.8厘米年宝鸡市茹家庄弓魚国墓地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长方形浅盘器西周早期通高0.5宽3.4腹深0.3底平面长6厘米年宝鸡市竹园沟弓魚国墓地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曲柄斗形器西周早期通高4.5口径1.7x1.9厘米年宝鸡市竹园沟弓魚国墓地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铜尖底罐西周早期通高5口径4.4-4.6厘米年宝鸡市竹园沟弓魚国墓地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铜平底罐西周早期通高4.8口径4.2-4.5厘米年宝鸡市竹园沟弓魚国墓地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鸭形饰西周早期高8.1长15.4厘米年宝鸡市竹园沟弓魚国墓地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铜犬西周中期长7.2厘米年11月7日宝鸡市茹家庄系西周遗址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铜鹿西周中期长7厘米年11月7日宝鸡市茹家庄系西周遗址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彭县竹瓦街窖藏和弓魚国墓出土的文物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西周王朝与古蜀之间的文化交往与联系,不难看出蜀文化有许多重要的因素都吸收于北方,这种对中原先进文明的向往和吸纳一直贯穿着古蜀文明的始终。

四川博物院藏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这组兵器,不管是从它上面所铸的蜀地特色的花纹,还是器型,属于三角援无胡式铜戈,都可以看出古蜀文化和西周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一个单元让陕西的文物来四川“省亲”,与我们见面。我们又以自己的方式将西周的文明传播给更多的当代蜀人,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文华往复”,再续前缘呢。

周初重器“何尊”铭辞云“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国家,中华民族其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为子孙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产。从这次的展览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古人用他们的智慧留下珍贵的“青铜史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