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北分界线上的古代要道,秦岭古道的意义是

海潮青年:从战国开始,两千多年中,在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辛勤之下诞生了许多大型工程,如都江堰、长城、秦直道、坎儿井、大运河等,在一座绵延余里、迂回崎岖、险象环生的山脉中修筑的数百上千里通道,是不是也要算古代的一项大工程呢?

秦岭是深刻影响中国的雄伟山脉,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山,阻隔了大中国南北的地理气候、山水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司马迁的“天下之大阻”,李白的“不与秦塞通人烟”,强调的都是秦岭的阻隔,但在巍峨峻峭的秦岭中,古人用双手和智慧修筑了古代的“超级工程”,兵家必然要控制,商贾必经之,文人雅士也会为之挥洒笔墨。

今天,我国修筑大工程的技术水平已经很高,基建水平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秦岭古道被更加便捷高效的公路、铁路、航线代替,它们逐渐消失在深山中,即使它富有历史价值、旅游价值,也已经没有必要复原,只是秦岭古道都不应该被遗忘,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秦岭古道的前世今生,以进一步认识秦岭这座独特而伟大的山脉。

浅识秦岭古道

在绵延余里的秦岭山脉中,从西到东,人们在不同时期修筑的秦岭古道有祁山道、连云道、陈仓道(故道、散关道)、褒斜道、傥骆道(骆谷道)、子午道、峪谷道(库谷道)、蓝武道(武关道、商於古道),它们是沟通关陇与汉中、关中与南襄的通道。

受制于地形和施工水平的影响,秦岭古道都沿河谷前进,地形较平缓、河岸宽度大的路段,道路为和缓的平道;地形陡峻、翻越分水岭的路段,古道或是大坡度道路,或是由石阶构成的阶道,它们依山就势向前延伸。

当河谷两侧没有足够的河岸,遇到悬崖峭壁之时,人们就在山崖岩体中凿方形石洞,插入木梁或石梁,梁的另一头再用木柱支撑,上面用板覆盖,也就如当代学者郭荣章先生说的“陡峻的山崖间,凿石架木,下撑以木,上覆以板”,这样的古道被称为栈道,是修筑秦岭古道的重点工程,用当代的术语来说即控制性工程。

秦岭古道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除了那些关隘,就是栈道,而且栈道的土木建筑价值、人文历史价值、现代旅游价值要高于关隘,如果从工程量和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看,秦岭古栈道也不逊色于长城,况且长城是在大地上建造阻隔,秦岭古栈道却在阻隔山岭上实现互通。

穿行与古道间、踏过栈道的,不仅只是兵马辎重,还有大山两侧的商贾、镖队、平民百姓,以及让古道载入书籍的文人雅士;秦岭的交通要冲上,烟云战事之外,是人员、物资、文化的交流、沟通,此为古道工程在当时的最大意义。

古道千百里

关系着大山南北连通的秦岭古道,长达余里也是有的,如果不算上连云道,秦岭古道的长度都在里左右及以上,修筑这些古道会耗去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因此它们无疑是一项大型土木工程。

连接陇地与汉中的是祁山道,起于今甘肃天水,经礼县祁山、西和县、成县、徽县、略阳、勉县,止于今陕西汉中,全长余里,其中略阳白水江镇至汉中的路线与陈仓道重合。

连接关中与汉中(包括安康)的古道有五条,如果算上连接陈仓道和褒斜道的连云道,是为六条。一是陈仓道,起于今陕西宝鸡,经凤县、徽县、略阳、勉县,止于今陕西汉中,全长余里;二是褒斜道,起于今陕西眉县,经过太白、留坝,至于汉中,全长里。

褒斜道往东,是为傥骆道,起于今陕西周至,经洋县、固城,至于汉中,全长近里;四是子午道,起于陕西古子午镇,在腰岭关分两路,一路经宁陕、洋县、固城,到达汉中,另一路经汉阴,到达安康。

子午道往东,为峪谷道,由义谷道、锡谷道、库谷道构成,义谷道起于古长安大峪口,经柞水抵镇安后与库谷道相连,经旬阳,止于安康;锡谷道起于古长安小峪口,到达镇安后与库谷道相连,经旬阳,抵达安康。

连接关中与南襄盆地的是蓝武道,起于今陕西蓝田,经商洛、丹凤、商南、西峡,止于今河南内乡,全长约里。

秦岭诸道开辟于何时

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并不是隔绝的历程,而是互通有无过程,这其中通道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山再高水再长也能出现通道,秦岭在怎么阻隔也挡不住先人互通有无的愿想,这些通道往往是部族迁徙、军事征伐、商旅往来的路线。

西周在今宝鸡的渭水南岸分封散国,出土的散氏盘为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上有“周道”这一铭文,据王国维考证,这里的“周道”即为陈仓道;不过,秦岭诸道的出现可能还要在西周建立之前,周原出土的甲骨文有周文王“伐蜀”的字迹,周原以南即为斜谷口,褒斜道的起点;传说周灭商时,有来自巴蜀的族群参战;还有,荆楚部族的迁徙路线大致与蓝武道重合。

《华阳国志》之《蜀志》指出:褒斜道开通于三皇五帝时代,《读史方舆记要》则言“褒斜之道,夏禹发之”,可以肯定秦岭诸道的开辟时间要往西周之前推,如此才有后来的周幽王取褒斜道伐褒国,得一名为褒姒的美女。

依据出土的文物,以及古书籍的描述,可以推测:陈仓道、褒斜道、蓝武道开辟的时间最早,要在西周之前;祁山道开辟于春秋时期;子午道开辟于秦朝;傥骆道开辟于东汉至三国这一时期;连云道开辟于魏晋时期;峪谷道开辟于唐朝中后期。

秦岭古道的前世

历史以来,秦岭一直以屏障“自居”,能穿越这道南北屏障的古代要道肯定最为重要,所以秦岭古道的昨天多战事,动荡不安的时期古道上多为逃难之人,唯有烟云战事消散,古道才能成为商贾不息、行旅往来的沟通之道。

公元前年,秦国夺取楚国的汉中,四年后,司马错率领秦军从褒斜道翻越秦岭,以汉中为跳板攻入四川盆地,秦人在褒斜道的悬崖上“穴山为孔、插木为梁、铺木板联为栈阁”,使褒斜道“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出现了“使天下皆畏秦”,这为秦国统一天下积累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成书于东汉的《石门颂》言道“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受挫的刘邦率其众走子午道入主汉中,毁来时道路,再烧掉褒斜道(石门栈道),不仅迷惑了项羽,也断绝关中南下进攻汉中的通道,待休养好生息,大张旗鼓对外宣称重修褒斜栈道,韩信先派兵攻下下辨,封锁雍军进攻汉中的水路,在灌婴的掩护下,汉军明度陈仓打垮章邯,拿下关中要地(不存在“暗度陈仓”)。

在魏蜀对峙中,秦岭成了军事分界线,面对巍峨的秦岭,诸葛亮煞费苦心,从公元年出兵祁山,到公元年兵败五丈原,诸葛亮所经之道见证了蜀军在秦岭面前的挣扎,在没有高效交通工具的冷兵器时代,诸葛亮即使有天妒之才,在崎岖的秦岭古道上也不得不面对北伐失败的现实。

公元年,马谡失街亭,蜀军全线溃退,撤退路上烧毁褒斜道留坝口到王家塄的栈道;六年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汉江山走向末路,曹爽“大发卒六七万人,从骆谷入”打响了伐蜀之战,钟会分别从斜谷、骆谷前行最终灭蜀。

南宋在与金对峙中,姚仲曾出傥骆道反击金军;明末贺人龙取子午道攻伐李自成、张献忠;清初图海取子午道平叛占据汉中的吴三桂叛军。秦岭诸道上发生的战事实在太多,在此取得胜利的一方,之后多成为一统江山的一方。

华阳古镇,摄影部落

阿信

江山一统时,商贾、文人、平民就取代了兵马往来于古道之中,道路即使艰险也阻挡不了人们互通有无,商贾让古道上形成了一处处集镇,文人让古道上多了诗词佳作,平民让古道充满生气。

秦岭古道的今生

进入20世纪后,秦岭诸道已经完成它们的使命,逐渐被人们遗忘,除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人们只能通过诗词及史籍去感知秦岭古道了,就这样,秦岭古道被草木掩盖,大部分路段已经消失在深山中,栈道只剩悬崖上的洞孔。

今天,交通设施已经足以满足秦岭南北互通有无,汽车、火车、动车能在秦岭之中穿行,其实现今的公路路线、轨道路线也大多沿袭古道的路线,只不过少了弯道、大坡道,逢山挖隧道,遇河架桥梁,不再难以上青天了。

G、G线路沿袭了祁山道,宝成铁路线路沿袭了陈仓道,G线路沿袭了连云道,G85线路沿袭了褒斜道,G线路沿袭了傥骆道,G5、G、西成高铁等线路沿袭了子午道,G65、西康铁路线路沿袭了峪谷道,G、G40、宁西铁路等线路沿袭了蓝武道。

今天的秦岭诸古道,背后仍然有人文、历史、旅游价值,除了各地热衷的旅游开发,古道的历史、人文,乃至地理,都很值得专业人士去研究,这些往往能使旅游有质的提升,可以丰富旅游内涵,人们在旅游体验之后,也能把人文历史延续下去。

前望古道之明天

秦岭是深刻影响中国的雄伟山脉,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深入人心之时,宁愿在山下多挖隧道,在山谷间多架桥梁,把对自然生态的影响降到最低,因此在明天,即使古道拥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没必要、也不可能全线复原,深山中的古道回归自然,山缘的古道保护原貌,方能使综合效益最大化。

少一些大干快上的旅游开发,不仅能保护秦岭,也能保护遗存的古道,在挖掘旅游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时,人们需要做的不是全盘复原古道,而是添加指导服务游客的指示牌、编撰接地气的旅行手册帮助游客感知历史文化、只复原地点最合适的古道和栈道,保留古道的古拙朴实,方能引人遐思,让人们长见识、畏天地、敬祖先、望未来。

秦岭古道像一部活着的著作,上面有历史、文化、地理,方方面面都浩如烟海,明天,它们或许会列入文化遗产;明天,你或许会想起古道上发生的战事,或许会想起古道上发生的悲欢离合,也或许能诵读经行古道的诗人说作的诗篇,最终,你也可能因为这些原因,前往秦岭探寻这些古道,留下你对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史记》与秦岭文化》,作者:宁鹏飞《陈仓古道考》,作者:李之勤《浅谈褒斜栈道在历代战争中的运用》,作者:郭清华《蓝武道》,作者:朱鸿《政治、军事活动与古道的兴衰》,作者:李晓彤《秦岭古道历史地理及秦岭申遗研究》,作者:吴松显《寻访秦岭古栈道》,作者:税晓洁、成志平《古道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作者:薛倩本文由‘海潮地理学社’原创,未经许可,禁止搬运、转载、抄袭,侵权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