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正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眉县齐镇斜峪关村围绕斜峪关特色产业发展,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政治,推进产业培育,在突出“褒斜古寨、斜谷清风”主题的同时,深化“三变改革”,助力农民增收,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田园美丽乡村。
从昔日关卡到今天的“樱桃大道”
斜峪关村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南13公里处,由原来的斜峪关村、积谷寺村、石龙庙村三村合并而成。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望着巍峨的秦岭感叹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历史上的蜀道,主要有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等,其中,开辟年代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是褒斜道。褒斜道南起汉中留坝的褒谷,北至宝鸡眉县的斜谷,数千年间,成为中国中西部南北交通大动脉,为巴蜀地区和关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往来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斜谷北口所在的村子,就是今天的眉县齐镇斜峪关村。
历史上的斜峪关村是关卡要地,而今天的斜峪关村已然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排头兵。党建工作积极推进;以群众脱贫为前提,打好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开展,以产业又是产业促进农民致富增收,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乡村文明大大提升。昔日的关卡要道两旁也早已栽满樱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樱桃大道”。
党建与脱贫攻坚战的同步行进
在农村基层,党员的力量是切切实实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建设坚强有力的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积极能发挥“领头羊”作用,才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在斜峪关村,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尹满成的带领下,始终把党员带动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典型示范,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脱贫攻坚中看得见、摸得着。
尹满成表示,党员干部是带领群众发展的主心骨,在脱贫攻坚一线,要真正把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争当脱贫致富领路人,带领群众一起走上致富路。
加强队伍、思想建设,带头发扬民主集中制,斜峪关村认真执行党委决议,加强班子成员沟通,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提高认识,大大增强了队伍的战斗力。
近年来,斜峪关村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形成多方合作格局,推动猕猴桃、大樱桃等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进入产业链的大量群众增收。
同时积极联系帮联干部,统筹整合各方帮扶力量,健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加大扶志扶智力度,通过多种形式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工作实效。
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开花
在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尹满成的带领下,斜峪关村依托本村优势,全力打造以猕猴桃、大樱桃、香蕉梨为主导产业的生态型农业。现已种植猕猴桃余亩,大樱桃亩,香蕉梨60余亩,形成了第一产业发展。
年3月31日,“‘樱’你有约·振兴乡村”大樱桃产业提升系列主题活动在斜峪关村隆重举行,斜峪关村也至此形成了集生态、观光、采摘、摄影、旅游、经贸洽谈于一体的大樱桃产业。尹满成也因此被乡亲亲切地称为“樱桃书记”。
第一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斜峪关村第二三产业也正在乘势而起。天气炎热时,去眉县斜谷纳凉享受凉风,已成为当地和周边县区不少群众的必然选择。而正是这一大自然的馈赠,给了斜峪关村一个发展夜间经济的良机。
自年以来,斜峪关村根据这一优势,及时对斜峪关村原有的餐饮街进行扶持和引导,通过进一步规范餐饮市场、完善公共设施、亮化美化夜市街区等举措,发展夜间经济,助力贫困群众早日脱贫摘帽。
街市人流如织,车辆停放整齐,道沿修葺一新,烧烤凉菜店座无虚席,亮化后的街面与夜市创建之初搭建的炫丽舞台,让整个斜峪关村街道呈现出一派热闹繁荣景象。斜谷的凉风引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激活了斜峪关村的夜间经济,也为更多的贫困户创业提供了平台,为脱贫攻坚工作助添动力。
生态宜居建设初具规模
加强生态宜居建设,共建美丽乡村。斜峪关村对斜峪关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人居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整治,累计投入资金余万元,建起了仿古门店40余间,休闲文化广场5处,外立面改造余间,生态小湖面2处,污水处理湿地一处,党建广场及露天舞台各一处,村史馆一座,旅游公厕2座,灯带亮化2万余米,栽植绿化苗木余株,打造出了斜峪关美食街区及弘扬好家风一条街。同时布置党建、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文化教育墙体宣传多处,倾力打造了一个绿水青山、遍地多彩的斜峪关村。
不仅如此,斜峪关村的男女浴室、理发室、保洁公司也同步建成并对村民免费开放、服务,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先进典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斜峪关村多次组织了大型的孝老爱亲表彰大会,打造尊老爱亲一条街,使广大村民时时得到传统教育的浸润。
环境卫生治理有效,美丽乡村初具规模,村民生活日渐富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了步步高。
赏斜谷美景,品斜谷味道,听斜谷故事,留斜谷印象,斜峪关村“两委”正在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突出特色产业支撑,以优势产业促进农民致富增收;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乡村文明,实现乡村振兴。(图/文席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