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带着我走进了北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张载,字子厚,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宋真宗天禧四年(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后侨寓于凤翔眉县横渠镇(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并在该地安家、讲学。
张载幼承庭训、少喜兵法,他少骨自立,无所不学,受《中庸》志道笃学,后出仕为政、应征入朝,后退居横渠、精思力践,至今在横渠、午井镇、子午镇流传着他的“横渠八水井田”故事,最终其出知太常、道归骊山,宋神宗熙宁九年()再次辞官西归,途中不幸病逝于骊山脚下临潼馆舍,享年58岁,后被安葬于眉县横渠镇其父墓南侧。
宋代儒宗张载墓
"关学"是由张载创立,以其弟子及南宋、元、明、清诸代传承者人士为主体,教学及学术传播以关中为基地而形成的儒学重要学派,与宋代二程的洛学、周敦颐的濓学、王安石的新学、朱熹的闽学齐名,共同构成了宋代儒学的主流。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设计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教育等方面。
张载关学主要思想
张载的“四为”的使命意识和境界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称为“四句”。其中“立心”,即为仁爱之心,强调要在社会上去学历起以仁爱为核心的价值观;“立命”,就是要帮助民众确立生活的准则、价值的目标和生命的意义;“继绝”,就是要继承被佛、道异端思想中衰了的儒家学说和道统;“开太平”,是说立心、立命、继绝学的最终目标,是要为人类开创万世不灭的太平祥和的基业。“四为”体现了张载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崇高的境界追求,可成为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渊源。
张载的“渐复三代”政治思想。针对北宋时期社会土地兼并导致社会贫富严重分化的情况,张载主张把土地收归国有,恢复历史上的井田制,主张实施“仁政”,推行“正经界、分宅里、立敛法、广储蓄、向学校,成礼俗,救灾恤患、敦本抑末”等“先王之遗法”,以解决民生的问题。
张载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太虚即气”的宇宙观、“太和即道”的和谐观和“气化即道”的运动观、“一物两体”的辩证法和“仇必和而解”的矛盾发展观、“继善成性”“变化气质”的人生修养论。张载认为:宇宙的本体,万物的始基是气,一切万物都是由气化而来的,形态万千的万物,都是气的不同表现形态。不论聚为有象的"有"还是散为无形的"无",究其实质,都是有,不是"无",所说"太虚即气,则无无。"因为物质的气作为宇宙本体,只有存在形式的不同变化,不是物质本身的消灭和化为无有了,气是永恒存在的。如此,张载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物质的永恒性思想,是古典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最高成果。
张载的教育思想。张载一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上。他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教育思想,在关中兴教,使"关学"大盛,以德育人,使学者辈出,关中民风为之一变。其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德育人、变化气质、求为圣人,幼而教之、长而学之,立志向学、勤勉不息。循序渐进、博学精思,学贵心悟、去疑求新,启发诱导、因材施教,虚心求知、择善而从,学贵有用、道济天下。
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引领着新时代的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