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峨眉山景点札记下

                            四川峨眉山景点札记(下)

1、报国寺及其他

我们住峨眉山大酒店,在山脚。游览自己定,先上峨眉山金顶、然后到山的中部万年寺、低部黄湾以下这样安排的。到黄湾后,景点基本都在山下了。山下的景点少爬山不爬山,感觉轻松,那天酒店到报国寺仅十来分钟。

报国寺是峨眉山八大名寺之一,占地百余亩,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会宗堂,其原址在伏虎寺对岸的瑜伽河畔,清初迁建于此。历史上数次修葺,特别是建国后维修、扩建得以完整保存。年又新建了钟楼、鼓楼、茶园等处,是峨眉山佛教协会所在地。

报国寺有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藏经楼四座大殿,依山而建,雄伟自然。寺内正殿原供奉着佛、道、儒三教的代表,有“三教会宗”的意思。因清康熙帝取佛门“报国主恩”意,御题“报国寺”匾额而易名。寺中殿宇门窗雕刻精巧,生动美观,楼台亭阁分布匀称,古朴壮丽。前殿有明代铸造的紫铜华严塔,塔高7米,共14级,上刻佛像余尊和华严经的经文。寺门正对的小山上有一铸于明代的莲花铜钟,高2.8米,直径2.4米,重量达到公斤,号称“天府钟王”。钟身铸有字,有《阿含经》及其他佛偈、铭、疏和晋唐以来历代帝王和高僧的名讳。报国寺四周楠树蔽空,红墙围绕,伟殿崇宏。此寺坐西向东,朝迎旭日,晚送落霞。前对凤凰堡,后倚凤凰坪,左濒凤凰湖,右挽来凤亭,恰似一只美丽、吉祥,朝阳欲飞的金凤凰。

寺中的对联很多,耐读。我特喜欢一副长联:海拔越三千,高凌五岳,碧嶂苍峦,兜罗艳艳映重霄。看萝峰晴云,灵岩叠翠,象池夜月,白水秋风;袅袅晚钟消俗虑,蒙蒙晓雨润洪椿。胜迹任遨游,快赏大坪霁雪,乐听双桥清音,休忘却仙峰探九老,金顶览祥光,尽将峨眉十景收眼底。峥嵘逾万纪,秀绝瀛寰,霞披彩错,瑞霭缥缥萦岭际。溯楚狂歌凤,蒲髯追鹿,真人炼丹,涪翁习静;皇皇功德郁楠林,赫赫神弓诛孽蟒。道场斯仰慕,欣诵子昂感诗,细研蒋史山志,须长咏太白半轮秋,石湖广行纪,会当天下名山注心间。上联描述峨眉山的奇秀风光,囊括了著名的萝峰晴云、灵岩叠翠、象池夜月、白水秋凤、圣积晚钟、洪椿晓雨、大坪霁雪、双桥清音、九老仙府和金顶祥光等“峨眉十景”;下联追溯了峨眉山的悠久历史,将名人轶事、民间传说予以择要述说精炼。

出报国寺左行,沿瑜珈河而上,行约一公里,过虎溪桥,进入丛林,连登三个石坡,就是伏虎寺。伏虎寺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当初为峨眉山第一大寺,因寺后的山像一只伏卧的老虎,故叫做“伏虎寺”。明末清初,伏虎寺庙宇遭毁。清顺治八年(),贯之和尚率徒重修,更名虎溪精舍,历时二十年,建成十三重殿宇的巍峨大庙。

康熙年间,寺里的第三代住持寂玩和尚又在伏虎寺周围广植榛、楠、杉、柏等树木,并按照《大乘经》的字数,一字一株,共植树十万零九千多株。一位导游告诉我,布金林与大峨寺的旃檀林、白龙洞的功德林并称为峨眉山的三大园林。布金林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因而有“密林藏伏虎”的美誉。人们为纪念寂玩和尚,并表彰他的功德,在山门外的楠木林中,建有一座直檐牌坊,上书“布金林”三个大字。多年以后,伏虎寺所有的殿堂都被高大浓密的林木所遮掩。但神奇的是四重大殿屋顶却从不积存残叶,始终洁净如洗。连康熙皇帝也为之称奇,特题“离垢园”三字,赠与伏虎寺,至今此匾仍高悬在伏虎寺中殿的门楣上,故这里又被称为“离垢园”。

从报国寺出来,我们沿山路而上到了伏虎寺。伏虎寺雄踞在郁郁葱葱的群山环抱之中,宛如一座花园,如桃源般静谧美丽。原来这里是一座尼姑庵,我们看到许多尼姑在读书诵经,阳光照在她们的脸上,安静祥和,书页上泛着金光。“离垢园”是一处多么优雅洁净的神圣之地啊,那些尼姑心静如水,在宁静中诵读经文,敬香礼佛……这片静谧之地承载着祖国的佛教文化,让人心驰。

我们沿伏虎寺左侧,见一座萝峰庵。创建于明末清初,规模甚小,三面临山,涧谷环流,有数百株古松奇枝异态,是峨眉山少见的松树聚生地。山风吹来,松涛阵阵。那天雨后初晴,烟云从涧谷袅袅升起,虚无缥缈如同幻境,让人不知天上、人间。到这里来的人很少,这可是块风水宝地,峨眉山的高僧,都把萝峰视为他们圆寂归宿的圣洁之地。庵后墓塔林立,庄严肃穆。“萝峰晴云”可是古峨眉十景之一,也值得一观。

2、峨眉山的起点大佛禅院

峨眉山能找到很多的起点,按传统旅游线立在山脚年郭沫若题“天下名山”牌坊的地方就是峨眉山起点之一。就是有这种起点,峨眉山才有了道家的“第七洞天”,李白《峨眉山月歌》的绝句,普贤菩萨的道场和金顶。看神州大地的著名山岳,泰山的起点是岱庙;华山的起点是玉泉院;黄山的起点是南大门;衡山的起点是胜利坊;武夷山的起点是玄岳门等。虽然起点的标志物不一样,但赋予的含义是一致的,那就是每一座名山都有一处始于脚下开始的地方,并一步一步从这里走向理想的绝顶。

有朋友说,峨眉山市区东郊的大佛禅院才是峨眉山的“朝圣起点”。他把峨眉山比作人的身体,金顶,普贤菩萨的头部,代表“佛宝”;万年寺,表征菩萨的心脏,代表“法宝”;大佛禅院,表征菩萨的脚,代表“僧宝”。起点和终点相隔着千山万水,起点是开始,终点是人们选择的目标,关键是在起点上迈开步,坚持走向自己拟定的顶点。

第一次听说峨眉山市还有这么一个去处,决定去看看。该寺原名大佛寺(民间又称大佛殿),为明代万历年间无穷国师开创历时15年建成。占地余亩,拥有多重大殿,因寺内大悲殿供奉了一尊高12米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铜像,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特意赐寺名“大佛寺”。当年的大佛寺雄伟庄严,闻名天下。清光绪28年(年),大佛寺与万年寺毗卢殿被确定为峨眉山两大十方丛林。据史料记载,年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曾将将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运到这里保藏。到年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铜像在“大炼钢铁”时被融化,这里改作储粮仓库。寺庙、佛像、法器等遭严重损毁,寺院由此消失。

年有关部门批准在旧址恢复大佛殿,因规模受到限制未成。又于年新批文筹资在城南郊白塔山购地亩,将大佛寺改名为“大佛禅院”重建,于年12月落成开放。如今的禅院占地余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为朝拜峨眉山的第一门户,亚洲最大的十方丛林之一。大佛禅院山门东开,十大殿十一个天井,由东向西井然有序。大光明楼药师殿坐南朝北,面向市区佛光南路,为大佛禅院引门,明清式城楼建筑,是禅院的北面入口。中部的公共园林区,峨眉书院镶嵌其中,园林中有的妙觉莲池、等觉莲池和圆觉莲池三个放生池,占地百余亩。

由于禅院太大,殿堂太多,我们只能在殿堂间游走,如同进入迷宫。这里的建筑如同国家的皇家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彰显了中华民族和宗教的文化追求。藏经阁后的大光明山,是禅院的制高点,山丘凸凹有致,石径弯转入林,一种绽放灼灼红花的象牙红树在青苍秀美的林木中显得分外夺目,给色调偏冷的殿堂区带来暖的色调。围墙廊苑中,随处都能看到叫不上名字的奇花异卉,有的含苞凝蕊,有的暗香浮动,有的花朵盛开,尽显红飞翠舞之态。

我们错过了荷花的花期,绕放生池而行,还见零星的荷花和莲蓬相映。妙觉池边的丹桂、金桂、银桂、还是雪桂已有了花蕾,正孕育它们的清香淡雅。寺院建筑披金镀银倒影在池中,水天相映不像人间。

穿过牌坊,进入朝拜区,过了孔雀明王殿,便是韦驮殿兼四大天王殿,弥勒殿等。这些殿宇的斗拱,翼角凌空而起,具有强烈动感,将殿之沉静与拱之灵动动静结合,让人震撼。大佛寺的观音殿的观音菩萨神像特美体现了女性的慈悲,莲花金刚座,莲花柱头绕殿四周,慈眉善目的观音在上俯视。据说,上到顶层的外回廊,可以近看大佛禅院的全景,可远眺峨眉山市,但因疫情没有开放,我们没能上去。观音殿后面是普贤殿,外观呈重檐方形,镏金攒尖屋顶,屋面铺设赭色琉璃瓦,铜铸金色宝顶,装有代表五方五佛的五根宝杵。墙体由芝麻白花岗岩垒砌,官式门拱,地面为朝霞色花岗石,外墙壁下为黑色花岗石须弥基座,殿内屋顶有用柚木制作的宋式穹隆藻井。普贤殿整个建筑,敦实凝重,轮廓挺拔,据说在国内殿堂建筑风格中独树一帜,是当今仿古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这里还建有书院、佛学院、大光明讲堂、图书馆等有关佛学的教育机构。这些地方亭台楼阁,也独具匠心,走在铺设花岗岩地砖上,踏上大理石板镶装的台阶,漫步卷棚遮蔽的甬道,如同穿越在明清甚至汉唐的宫苑。这里的一栏一壁、一砖一瓦,不但有虔诚的佛家气息,还有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大佛禅院实在太大了,只能走马观花,也算开了眼界,明白了友人把大佛禅院称作峨眉山的“朝圣起点”的原因。

2、峨眉山的神话传说

峨眉山原为佛道两教并存的宗教重地,东汉之初,山间便有了第一座以药农舍宅为寺庙的“初殿”。后来历经晋、唐、宋续建和明、清两代发展,连绵百里的山峦,先后兴建佛寺多处,僧众达数千人。随着这里佛教兴盛和道教的衰微,峨眉山遂成为以“菩萨信仰”为中心的佛教圣地。现在峨眉山景区内还存报国寺、万年寺、洗象池、金顶等十余处古寺,依然保持着佛教正常的宗教活动。峨眉山的博大精深,仅凭一两次的游览,那永远也只能是仰望的。

峨眉山的秀丽风光映在我的心里,这次游山听说了两则关于峨眉山来历的传说:一说,以前峨眉山只是一块方圆百余里高接蓝天的寸草不生巨石,一个石匠和他的巧手绣花妻子,为了建设他们的家园,决心用他们的双手把巨石打造成一座青山。他们的决心和努力所感动了天上的神仙,在神仙的帮助下,石匠把巨石凿刻成起伏的山峦和幽深的峡谷;绣花女把精心绣制的彩帕和布帕抛向天空,彩帕飘向山顶,变成艳丽无比的七彩光环;布帕飘舞在石山上,变成苍翠的树林、飘的彩云、飞瀑流泉、怒放的山花,变成欢唱的飞鸟、跳跃的群猴和游走百兽。一座座青山起舞,一道道绿水欢歌。因为这座青山象绣花女的眉毛一样秀美,所以人们把这座青山叫峨眉山。

另一说:从前峨眉县城西门外寺里住一个老和尚,有一天,来了一个老画家在寺里借宿,他们成了好朋友。画家告别时想付住宿费,和尚坚决不收,画家特画一幅《四女图》相赠。图中四个穿着不同的姑娘,一个穿绿衣绿裙,头上披一条白色纱;一个身穿红衣红裙,头上披一条绿色纱;一个身穿蓝衣蓝裙,头上披一条黄色纱;一个身穿黄衣黄裙,头上披一条红色纱。画家走后,和尚便把画挂在了客堂里供人欣赏。

一天,和尚从外面回来。看见有四个很面熟美女坐在客堂里说笑。就问:“你们是哪里来的,有事吗?”姑娘们不答话,只是嘻嘻地笑着往外跑。这时和尚才发现壁上画里的姑娘不见了,原来跑出去的是画上的姑娘们呀。于是,和尚就在后面追,想要姑娘们回来。但三个姐姐跑到前面去了,只四妹跑得慢,落在了后面,姐姐们就停下来等她。这时和尚追上来,抓住了妹妹的裙角,想拖她回去。四妹大喊:“姐姐,快来救我!”三个姐姐见四妹被和尚拖住不放,就生气地骂:“这和尚真不害羞!”四妹隔得远,只听到“不害羞”,以为姐姐们在骂她,她羞得无地自容,便立刻化成了一座山峰。和尚忽然不见了姑娘,面前出现了一座大山。他想,你就是变成山我也要守着你,反正不能放走你。三个姐姐见妹妹变成了一座山,也变成三座山等着妹妹。

后来,和尚死在山边,变成了一个瓷罗汉。人们在那里修了一个庙子,这就是民间峨眉山下那个“瓷佛寺”的来源。古时候称美丽的姑娘叫娥眉,四姐妹变成的四座山峰,一座比一座美。后来人们就把娥眉的“娥”字改写成山傍的“峨”字。大姐叫大峨山,二姐叫二峨山,三姐叫三峨山,四妹叫四峨山,这里的统称就叫峨眉山了。

我更喜欢第一则民间故事,它如同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愚公移山》,反映了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建设家乡的愿望。我深信峨眉山的今天是峨眉山人祖祖辈辈辛勤努力的结果。峨眉山的变化日新月异,这次的感受已不同于三十年前,不管是山下,还是山顶,变化让我震撼。那崎岖的山路,那层层迭迭的山峦,那幽深的山谷,飘渺的云峰,山间的庙宇,高山流水清泉,飞鸟走兽,森林树木花草,处处都是人间最美的画卷,不愧是祖国的五A级景区。峨眉山的秀丽的风光实在是太多了,看到的极其有限,很多地方都值得一去,我还会来的,我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