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北段写到这里,除了一段从凤县到略阳的路没有写到,基本都告一段落了。
我在犹豫下来写蜀道南段还是接着把北段写完,其实北段我还留了几个点想单独写。朋友让我先写蜀道南段,因为我骑行过,那就这样吧,安排。
一、武侯的勉县
前面文章写到,我是从西安出发骑行到汉中的。第一天到眉县,第二天到太白,第三天到汉中河东店(前几天路书我附篇末)。
我们没有住到汉中,尽管有朋友招待,还是选择在了河东店吃褒河鱼。量大辣子多,酒也喝了不少,第二天早上骑着车子直接到30公里外的勉县住着,休整一天。
勉县是武侯的勉县,武侯祠和武侯墓都在这里,因为以前去过,下午睡了一觉就不想去了。晚上在县城博物馆前的小广场看跳广场舞。广场上有一尊诸葛孔明的塑像,凝视着这幸福安乐的和平。
勉县是武侯的勉县。
武侯祠是“天下第一武侯祠”,唯一的由皇帝下令修建的,比成都武侯祠早50年,是诸葛先生生前办公的地方,大门朝北,就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武侯墓可是真墓,不是衣冠冢,墓的方向朝东,也是“西取洛阳,还于旧都”的意思。《三国志》中有记载:“亮死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
二、定军山
我以前文章写过武侯墓,不再赘言,说说定军山吧。
定军山的出名是因为一部电影,我国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就是以三国时期定军山之战,老黄忠刀劈夏侯渊为主要内容。
从勉县出发的时候,我开始对定军山不以为然,想想前两天刚从秦岭的深沟高岭穿行,当然开不起这看起来不到米高的小山丘。但是过了武侯镇到古阳平关的时候,我忽然觉得我小瞧了它。
定军山是汉中盆地西面最后的一道屏障!我们骑行过了定军山,就有山路了,在勉县县城以东,都是平坦的良田。
真是不行千里路,枉读万卷书。
曹操10万大军降服张鲁攻下汉中,在定军山留下夏侯渊、张郃镇守;老黄忠刀劈夏侯渊占据定军山,曹操无奈连叹“鸡肋鸡肋”,放弃汉中,班师回朝。
定军山一丢,取汉中就如囊中取物。
诸葛亮屡次北伐都以勉县定军山为行辕所在,生前在这里办公,死去留下遗嘱,要葬于定军山下。
什么意思?没有了勉县定军山,汉中难保,更别提北伐。
前面我们写过的蜀道四条线路,当时能大规模用兵的就是陈仓道,勉县就就在陈仓道入汉中的节点,同时,勉县的阳平关是南下金牛道的险隘,占据了定军山就攻守兼备。不管是北伐关中还是拱卫蜀地,都是重中之地。
"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不是虚言。
三、阳平关
我们骑着自行车沿着国道前行,过了武侯墓,有一个岔路口,右手方向我略阳,左手方向是宁强。
我们沿着左手方向走了不久,川道慢慢地收拢,形成山谷,这就到了鼎鼎大名的古阳平关。自古也有“失阳平关,则汉中不保”的说法。某种程度上说,古阳平关要比定军山更重要。
这里先要给大家普及一个知识:汉中有两个阳平关(说三个也行,那两个也可当一个)。
我们坐宝成铁路到成都的时候,在宁强境内阳安铁路(阳平关至安康)的交汇处要过一个阳平关镇,这是沟通我国西南与西北的咽喉,它的旁边还有一个古阳平关,西通阴平,东控汉沔这里是蜀北的门户,地势险要,不过,这里不是三国时候的阳平关。
三国的时候这里叫作阳安关,也是军事重镇。唐朝属中央直辖三泉县,宋改阳安关为阳平关,此后的阳平关均指此关。年春,红四方面军在此设阳平县,为县委及县苏维埃政府驻地,是仅次于县城的重要城镇。
但这不是我们要说的阳平关,我们说的三国古阳平关就在勉县武侯镇。
这里北依秦岭,南临汉江和巴山,西隔咸河与走马岭上的张鲁城遥遥相对,雄踞于西通巴蜀的金牛道口和北抵秦陇的陈仓道口,古阳平关自古就被视为"蜀之咽喉"、"汉中门户"。
说几场三国时期的战争你就知道了古阳平关的重要。
1、张鲁占据汉中。张鲁率兵自成都北上,沿剑阁栈道出古百牢关,从阳平关打开缺口,南渡沔水(今汉江)占领定军山,杀死汉中太守苏固,占领整个汉中长达二十多年。
2、曹操占据汉中。曹操率兵10万,攻取徽县、凤县后,在古阳平关与张鲁之弟张卫交战,久攻不下,只好诈退,后乘机攻取阳平关,夺取汉中。(这场战争非常的魔幻,据说是深夜山里的麋鹿群先是骚扰了张卫的营地,后曹军搜索部队误闯张卫大营,导致张卫惊慌失措弃守关城)
3、刘备占据汉中。刘备被张郃阻挡在阳平关外一年有余,后一面派兵攻打张郃,一面南渡汉江绕道夜袭定军山,斩了夏侯渊。曹操增兵阳平关与刘备决战,刘备坚守不出。曹军终因军粮不济,退守关中。自此,汉中归刘备管辖。
4、诸葛亮出师北伐,屯兵于沔阳长达八年之久。其中六出祁山,有四次都是出阳平关沿陈仓古道进行北伐的。
5、在蒙宋战争窝阔台攻宋之战中,蒙古军于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老勉县)遇到了南宋曹友闻军的顽强抵抗,曹友闻军全部战死,壮烈殉国。
没办法写骑行了,刚从勉县出发就写了两千字,定军山和阳平关就把人绊住了。算了,接着说,请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