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眉县出美酒,太白酒就是例子。眉县最早的美酒出自什么时候?5月7日上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向眉县博物馆移交了一批修复完成的文物,这其中有一件战国青铜扁壶,将眉县出美酒的历史推至了战国时期。
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村民挖土垫房基挖出战国青铜器
这件青铜扁壶年9月30日出土于眉县教坊村,当时教坊村一组有位村民挖土垫房基,挖掘机主人薛红旗挖出了这件青铜器。青铜扁壶,高35厘米,厚9厘米,壶身直径31厘米,表面有羽状纹饰。现场征集这件文物的专家从器物造型和特征上判断,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当时壶盖已经锈蚀完全封闭,但令所有人都感到惊喜的是,扁壶内摇动有液体状物质的咣当声。
在薛红旗将扁壶交给眉县博物馆副研究员刘怀君手里时,他轻轻摇动发现内有液体。宝鸡市考古队队长刘军社就敏锐地感觉到这个可能是酒,让大家都闻一闻,看是否有酒味。据介绍,当时在扁壶盖钮的根部有一处很小的湿痕,在场数人逐一传闻,当即表示闻到酒味的有刘军社,还有省考古研究院现任院长孙周勇等考古学家。
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扁壶内的液体究竟是不是酒
考虑到酒精有挥发性,为了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液体,眉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用蜡烛对壶口做了封闭。年2月5日眉县文化馆将扁壶送至省考古研究院,准备对扁壶进行器表除锈保护并提取其液体研究。
经过大约一个月的除锈清理工作,扁壶逐渐显露出了它精美的样子。同时专家们也成功将其打开,提取出20毫升液体,送往成都检测。
当年3月,中科院成都分院微生物研究所给出的检测方案是先测乙醇,如果不理想,再测离子成份。这一次的检测结果是,乙醇的痕迹有发现,可以认定,绝大多数成份属于水。谨慎的专家因为色谱仪波图与乙醇不完全一致,坚持只能给出“不确定性”的结论。如果再作进一步的全元素分析,用量需毫升,由于所需提供的液体总量无法满足,只好到此打住。
铜锈封闭了壶盖侥幸留下了战国“美酒”
在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杨忙忙等人的努力下,成功提取液体后的扁壶内能看到锈痕清晰的水平线,这从侧面证明了当时专家们推测扁壶埋藏时为满壶液体(酒)的可信性。
壶内水面线痕迹显示,壶内原本盛有近一壶的液体,随着时间的延续,壶盖逐渐被锈蚀,在液体即将被挥发完以前,铜锈封闭了壶盖,才有少量液体得以幸运的保存下来。
年3月,扁壶内的液体被送往北京中国食品研究院再次进行检测,而这个研究院此前曾对西安出土的西汉时期的液体进行过精准检测。
经过精密的检测,食品研究院出具的报告书显示,眉县战国扁壶液体样品中酒精度含量为1.85mg∕L。这说明,扁壶内的液体应该就是“战国美酒”。
5月7日,扁壶被移交回眉县,这件战国扁壶和里面的战国美酒说明眉县的酒文化从远古始创,至今一直世代相袭,绵延不休。
来源:文/西安晚报首席记者张佳
编辑:芥末花生